APP下载

第二届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技术创新与共生赋能

2023-07-17

中关村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院路校友科技

5月28日,“第二届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配套活动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论坛邀请多名院士专家、青年科学家、校友企业家等齐聚学院路,以“技术创新与共生赋能”为主题,围绕全球创新街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校友经济赋能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对话。

群贤共襄盛会,共谋街区发展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现场致辞。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张景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芯视界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鲍捷作主旨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中农创学院创始院长付文阁作学院路校友故事分享。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吕昭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果胜、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程武、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出席“共生赋能·校长论坛”。清华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鲁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高危病原研究室主任高利,清华大学长聘教授、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汪小我,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洪喻出席“技术创新·青年科学家论坛”。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学院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康云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科技、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吴家喜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的经济科技创新方式上,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进入了相互塑造、共同演进的新阶段,高品质的创新街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成为促进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学院路探索环高校集聚型创新街区建设,是基层推进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希望学院路以推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高科技人才聚集地为目标,全面推进校地校企校友的深度合作,大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创新街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为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积累更多的经验做法,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探索新的路径,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贡献。

杨仁全表示,学院路高等院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智力资源密集,众多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在此得到培育和成长,成为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创新力量。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院路环高校创新街区建设,愿意发挥制度、资源优势,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速成果转化交易、扩大对外合作开放、高层次人才引育以及产学研融合创新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推动打造城市创新街区特色样板;同时,向全球青年才俊发出诚挚邀约,以更开放的姿态共享发展机遇,深耕创新沃土。聚群贤之力,集时代之智,奋楫同向,共赴新程,为打造世界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助力北京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卓越力量。

倪海东代表学院路辖区高校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及学院路街道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是城市发展的名片。他提倡环学院路各高校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办学特色,积极融入学院路环高校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携手搭建联通校友和母校、链接科研与产业、创新经济与发展的合作平台,赋能城市创新、强化发展动能,以校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鹏分享了以“强化高端创新策源、发展活力校友经济”为主题的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实践成果,详细介绍了“环高校国际科创带”“环高校校友文化带”“环高校慢行系统带”及“学院路城事创新节”分别在原始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校友经济培育、国际人才社区与城市更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他提出,要坚持打造具有学院路特色的创新街区发展模式,持续盘活属地创新要素资源,探索城市无边科技园建设,持续塑造学院路创新文化,营造国际化创新生态,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凝聚校友力量,共话前沿创新

“产业数字化是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关键,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将是未来竞争的重点。” 张景安在论坛主旨分享时表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全球化,要深刻认知协同创新是新潮流和大趋势。为做科学研究、培养科学家提供宽松的文化环境是关键,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源头创新产生。谋划多元主体形成协同创新格局,适应创新链上中下游联通,加速新动能迭代的创新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要求。

鲍捷以《量子点的创“芯”与“芯”路历程》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围绕“基于量子点材料的传感器芯片技术”,分享了从提出技术原理、到落地产品、再到进行产业化这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并以量子点光谱技术的创新实践为例,表达了坚持专注、坚持初心的重要体会。“无视风口浪尖,远离喧嚣和诱惑,在寂寞、磨砺和斗争中越挫越勇。”他提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与坚持不懈必须“一以贯之”。

“共生赋能·校长论坛”上,辖区6所高校的领导分享了各高校在国际创新人才培育、产学研创新合作、校友经济及校地共建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实践和新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创新型大学要积极共建人才交流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平台,充分整合科研力量、学科资源、产业基础和国际化优势,深化校、地、企全方面合作,激发校友经济活力、融合校友企业资源、服务校友企业发展,主动融入学院路环高校创新街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嘉宾们围绕“聚焦前沿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主题,结合各自所在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分享科學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及践行社会责任中的经验感受,并讨论提出,要将科学研究有效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支撑和保障国家重点领域安全;要把敢于创新、鼓励创新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给青年科技人才营造包容、开放的培养环境,助力青年科学家在创新策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中取得突破。

论坛上举行了学院路校友科技创新赛事颁奖暨优秀项目展演。赛事共选拔出来自创新街区高校院所中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自研能力及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66项,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不同领域。经过高校分赛场的角逐,17个优秀项目晋级总决赛,通过项目路演展示及评委研判打分,最终评出3项优胜奖,分别是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基于地学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孪生云平台——畅图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的 “Brillight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设计”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的“中青益草——优质高效青贮菌剂先行者”项目。大赛将持续开展项目辅导和资源匹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项目走向市场。

春华秋实60载,共创美好未来

在学院路街道成立60周年献礼环节,老中青年干部通过《六秩雨露铸辉煌 盛世歌弦谱华章》诗朗诵的形式,讲述六十年日月轮回里,一代又一代学院路人接续奋斗的青春岁月,回顾地区从“五道口街道”“八大学院”到“科技园区”“创新街区”不断发展建设的峥嵘历程,在感受城市更新变迁中展望“科创之源学府智城”的美好未来。

何满潮院士、付文阁院长作为学院路校友代表,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在这片科技创新热土上求学、科研、工作的故事。何院士以肺腑之言寄语莘莘学子,“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本里,不在北京市的高楼大厦里,而在一线科学实验的实验过程中,而是在现场的科学实践中。”付文阁提出,高等院校应重视社会服务功能,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企业家,充分发挥好校友企业资源潜在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学科建设创新与人才培育发展。

猜你喜欢

学院路校友科技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黏黏花
校友风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黄骅市学院路小学葛典社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