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3-07-17朱丹郁玲艳

计算机时代 2023年7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对分课堂

朱丹 郁玲艳

关键词: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

0 引言

我国“新工科”概念于2017 年2 月18 日由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其强调大学教育从“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转变。2018 年6 月,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一流本科课程概念:对大学生有效增负,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高校须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在大一上半学期就开设实践性较强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的是为后续课程做铺垫,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課程根据“新工科”和“金课”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

1 现状分析

应用型本科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更注重实践,通过调研发现,目前C 语言课程教学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⑴ 课程难度大,线下课时少。“C 语言程序设计”是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程,知识点零碎,涵盖面大,在有限的线下教学时间难以面面俱到,而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⑵ 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单一,缺少有效的过程化管理机制。教师上课和管理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很难完成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无法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做学习情况,因而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⑶ 平时学习情况无法精确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大学学习过程中一般不组织大规模考试,意味着老师和学生都无法通过考试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课堂提问和批作业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仅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情况考核标准也不客观,即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评估,最后变成“为考而考”。

⑷ 实践教学受限于实验室的使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够灵活。“C 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往往安排在机房,有限的时间里很难针对不同的学生启发其解决自身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往往搁置,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实验课无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没有达到实验反哺理论课程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充分融合的新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完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良好的整合教学资源,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支持个性化学习等优势,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高校成功应对了新冠疫情危机,而且今后将长期与传统线下教育模式共存并进[2-5]。2013 以来,我国的MOOC 在线学习得到长足发展,大多以SPOC 的形式实现,但是如何设计能更好的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是在什么阶段混合(When)、在哪些方面混合(Where)、以何种方式混合(How)等一些具体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3 基于对分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1“对分课堂”及对分易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复旦教育论坛上提出的中国原创教学新方法[6]。该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课堂时间一半留给老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

“对分易”教学平台是领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教学平台,是“对分课堂”的官方平台,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号“对分易”或通过电脑直接打开网页https://www.duifene.com/进行注册并使用。该教学平台包括“在线练习”“班级学生”等16 个不同的模块,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贯彻“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6-7]。

3.2 基于对分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我校电光学院“C 语言程序设计”总学时数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课程通过对分易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开课前,要录制好相应的微课视频,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对上机内容及算法要有引导和剖析。具体过程如图1 所示。

⑴ 理论课的利用对分易的课堂实施情况如下:

① 理论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构成体系导图,凝练出本章节知识点的框架。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抛出,旨在引起学生兴趣并积极思考。其次,利用对分易教学资源上传教学资料,包括微课视频、PPT 课件等。学生通过在线资源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② 理论课中实施:教师利用对分易的签到、在线练习等功能,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先以引导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的内容,留出5~15 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ppt 或者教材进行独学,再通过1-2 道在线练习发送给同学完成。公布答案后,各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5~10 分钟。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或发布在对分易的讨论区中,由老师集中进行解答。

③ 理论课后反馈:教师提醒学生课后先复习好今天上课的内容,然后利用对分易的在线练习功能下发该章节的习题,主要为客观题。根据题量题型,规定好完成时间,时间不宜太长,要让学生有紧迫感。学生完成后系统会立即呈现对错情况和答题解析,从而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完成针对性的复习。老师可以查看到学生的分数情况,并按照得分高低排列题目顺序,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及时掌握学情,以便调整教学内容。考试前还可以选择让学生自由重做,达到复习的效果。

例如,在函数中静态局部变量为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课后习题中布置了这样的题目。

不用大量的语言,而通过列表(如表1 所示)的方法,把解题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解题过程,从而举一反三。

⑵ C 语言中编程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上机实践课的安排尤为重要。根据一周两次的上课进度,上机课一般一周一次,具体利用对分易的课堂实施情况如下:

① 实践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在实验课前布置好4~5 道上机题目。要求同学根据题目思考编程思路,可以用流程圖或自然语言表示出来,然后鼓励有条件的同学试着在自己的电脑或者其他终端如手机、平板等上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编程。

② 实践课中实施:教师在对分易课程资源中上传引导学生编程的微视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提示ppt 或教材中有类似的例子。同学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如果最后还有问题可以通过向老师提问或者对分易讨论区讨论。最后留出5~15 分钟抽一个同学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编程感受。

③ 实践课后反馈:学生将自己的编程内容整理成实验报告,体现上机成果,总结学习内容,写出深度体会。教师可以在对分易中收藏写的较好的作业,发给全班。

3.3 考核及评价体系

我校传统的“C 语言程序设计”考核评分方式为,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学生考勤,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和测试情况的总评。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学生最终的总评成绩还是主要取决于最后的期末考试。

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中的考勤模块可以方便的统计出同学们的出勤率,平台自动将每次下发的在线练习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如果是补交的,也会有显示。讨论区的发言次数,作业提交情况,教师的批改成绩,课堂提问情况都有详细的数据,通过平台excel 表格的统计,一方面帮助教师记录了学生真实的学情,另一方面,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提醒他们注重平时每次学习的积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整,再反馈形成了“闭环”,学习信心大增,最终能取得好的成绩。

3.4 教学实施效果

以2022 年秋季笔者所教授的电光院机器人工程专业67 名同学作为“C 语言程序设计”试点班。笔者在对分易在线练习模块共下发了18 次在线练习,每次题型,题量,总分不完全相同,布置了8 次上机实验共计36 道上机题,课堂提问了48 道题目。通过对分易下载的成绩汇总表格中可以看出,一开始分数较低的同学后期,都慢慢有所改善,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本次期末考试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同学考试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全年级第一,平均分较其他班级高出不少。

4 结束语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经过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资源建设,成绩评价标准以及课程保障和促进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进师生交流,强化学习过程监督,录制教学视频,构建学生练习环境。形成课前引导,课中消化,课后深化一整套学习流程。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考核,实现对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我们探索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编程类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对分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