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3-07-17赵梅
赵梅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及认知能力,并依据小学生的特征来设置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言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35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语言能力是最主要的工具,发挥着传达情感、表达心意的作用。此外,一个人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充分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目前,农村小学生大多不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很多小学生都不敢表达自我,不敢抒发自身的情感。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应当积极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将语言能力的培养纳入小学教学方案中。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阶段,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以推动小学生日后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现状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小学教师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较深,教学方法及模式依旧沿袭传统,认为学生的成绩是判断和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其他方面均可忽视。因此,他们大多将教学的重心置于如何提升学生成绩方面,并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次,农村小学生大多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这一问题大多与小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相关,小学生成长在农村,而农村以当地方言为主,缺少讲普通话的环境。长久以来,尽管良好的学习、讲话氛围及环境对学生学习语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农村条件的制约,小学生几乎不能接触普通话的环境,甚至农村小学教师在授课之时都以方言式普通话为主,导致农村小学生无法掌握标准的普通话。
最后,农村小学生缺少表达的勇气。他们往往不敢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达自身的想法,即便可以表达出来,也会因为胆怯而导致表达结果与自身想法存在差异,为别人留下了一种缺乏自信、唯唯诺诺的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小学生缺少相关的训练,在众人面前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而这就对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二、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农村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之时常常会发现小学生在课下与同学交谈时有很多的话题,但是在课堂上却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我。究其原因在于: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因此,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常常会害怕说错话或者回答不如教师意,也害怕会受到学生的嘲笑或者教师的批评。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这样一来,不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而且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消除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尽可能使用温和的语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師可以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构建不同的语言环境,使小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述自身的真实想法,从而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小学生回答的问题缺少内容或者与正确答案完全不符,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而是要有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信心,才可以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彩那天》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应用任务,分别为:根据文章内容,分角色来朗读课文;请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叙述,归纳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人物小传,并以此写下读后感。这三项任务分别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对小学生提出了语言应用的要求,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检测。之后,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来采取针对性教学。若小学生在朗读文本之时出现吐字不清晰、发音不标准等问题,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纠正,为学生示范各个汉字的正确发音,确保小学生充分掌握发音的技巧。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近些年来,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其中的语言教学部分,教材中关于语言部分的内容也越来越完善。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提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深入落实语言教育。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较多形式的中国文化,包含了诗歌、寓言、童话等,不同的形式又包含了不同的内容,例如保护自然、爱国主义等,随着这些内容的添加,小学语文教材逐渐成为语言学习的“百科全书”。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具有的教学素养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素养,并且要不断提高语言的教学效果,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建立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
例如,在《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通过为小学生制作视频来加深小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使小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寓言故事的内容及主旨。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依据小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分组讨论,并由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通过设计分组讨论来激发小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兴趣,当小学生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再设计几个难度较高的问题,让小学生自由发言。如“同学们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办?会像农夫一样吗?”在自由发言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将揠苗助长的道理详细讲解给学生。“同学们觉得刻舟求剑这种行为正确吗?你们觉得他能找到剑吗?”围绕这一问题,继续让学生自由发言,一些小学生表示:“这个人的行为很愚蠢。”一些小学生回答:“这个人永远都不能捞回自己的剑。”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并以此寓言故事为例来告诉小学生要做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在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创设练习说话的机会
1.课内创设
皮亚杰曾讲:在教学过程中,若儿童无法形成自身的真实活动,那么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大多存在重视讲解、忽视训练,重视理解、忽视运用的问题,而在核心素养下,这一教学模式是不提倡的。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活动,促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我。
(1)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人都只对自身感兴趣的东西产生欲望,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时候,教师也应当遵循这一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大多缺少表达自我的勇气,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导致他们不敢说、不想说。长久以往,农村小学生会因缺少语言训练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选择一些生动形象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以此来消除小学生的胆怯心理,激发小学生的说话欲望。
(2)创设语言学习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来为小学生创设具体的故事情境,增加小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并借助轻松有效的实践活动来代替传统的烦琐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获得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小学生积累大量的书面语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教师往往都会忽略朗读教学,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但实际上朗读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对于加强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活动,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其实施高效的、精确化的教学,并对小学生开展更多的朗读训练。通过为小学生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词汇,引导小学生对词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开展朗读教学,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并沉浸在朗读教学的场景之中。
(3)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学会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巩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小学生不断进行训练,使他们可以做到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渐脱离教材中的故事情境,并学会知识迁移,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东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合作,共同进步
即使处于同一种学习环境及教学条件之下,也会有一些小学生反应较为迅速,学习效率较高,而一些小学生反应较慢,学习的速度和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纠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成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到语言练习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来激励小学生开口表达。同时,还需基于此来鼓励小学生开展大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尽可能使用一些好词好句。在分组讨论中,一部分学生往往可以快速心领神会,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但是有一些学生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确保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大胆表达,敢说、能说,并且可以说好,从而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2.课内创设
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及学习环境基本都在农村,而农村生活无法为其提供更多的普通话练习机会,即便一些小学生愿意使用普通话来表达自我,但其语言表达中也会掺杂较多的方言,最后讲出方言式普通话。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系统化、规范化及精确化的书面语言积累,可以对小学生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缺陷加以纠正。而这些规范化、系统化的书面语言则需要小学生从不断累积的拓展阅读中获取,因此,在提升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拓展阅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拓展阅读,充实小学生的语言材料
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小学生自由阅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读物,但是“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读物的时候常常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会导致自由阅读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时,教师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既要遵循学生的兴趣,又要避免过度放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等进行指导,一般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格林童话》《西游记》等,也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等,也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读物,有助于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与课后练习相结合,来选择适合的读物。
(2)开展课外活动,为小学生创设说话机会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如果為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那么小学生将会更加愿意表达自我。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小学生可以更多地表达自我。
(3)开展读报活动
报纸是农村小学生最主要的阅读对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材料,固定在周三晨读时间为小学生开展读报活动,借助这一活动,教师除了引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外,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读报,让他们尝试着以阅读来了解世界。在每次开展读报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轮流阅读,并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本周的“阅读之星”。如此一来,很多小学生都会在课外时间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为小学生培养语言能力创设更多的机会。
(4)开展分组比赛活动
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如接龙比赛、朗诵比赛等。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为小学生搭建表达自我的平台。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教育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征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农村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红叶《让大胆表达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多途径训练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年第9期。
[2] 侍春芹《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及破解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18期。
[3] 陈玉斌《强化语言实践 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4] 姜贵全《提升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江西教育》2017年第18期。
[5] 韦红叶《培养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