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作战理论为线索的外军两栖作战发展研究

2023-07-16

军事文摘 2023年13期
关键词:登陆作战远征海军陆战队

林 涛 曹 华

两栖作战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472年古埃及毕布罗斯登陆。在长达近3500年的发展中,两栖作战理论与先进装备发展相互促进,登陆部队和海岸防御部队围绕滩头阵地攻与防殚精竭虑,汇聚了一幅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对于指导两栖作战力量建设和战法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典两栖作战时期

冷兵器时代的两栖作战(公元前15世纪至15世纪)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472年,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率军队乘船渡过幼发拉底河,进攻米坦尼王国,最终使其屈服并成为埃及的盟友,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两栖作战。公元前5世纪,航海业发展迅速,大型划桨战船的出现使得较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成为可能。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尔塔菲斯率领2.4万陆军,分乘600艘战船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平原登陆,进攻希腊。希腊联军统帅米塔亚提斯利用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军队奋起反击,封锁进攻通路。波斯军队仓促应战,遭到毁灭性打击。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两栖作战,以海岸防御方胜利而告终。浆船冷兵器时代的两栖作战经历了3000年的时光,作战形式上较为原始,就是克服海区障碍,单纯将登陆兵送上敌岸,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输送工具落后,主要靠木质划桨战船,吨位小、速度慢,只要能克服海上恶劣气象渡过海区,基本就能登陆;二是没有专业的陆战队,负责登陆的士兵既是划桨手又是登陆兵,没有海军、陆军之分;三是进攻能力弱,登陆兵上岸后主要靠弓箭和刀枪进行肉搏战,与敌步兵没有明显区别。

热武器时代的两栖作战(15世纪至一战前)15世纪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繁荣发展,风帆炮舰开始取代划桨战船成为新的登陆工具,两栖作战迎来第一次革命性变革。1588年,西班牙统帅梅迪纳率领无敌舰队企图在英国沿海登陆,苏格兰舰队采取海上拦截、炮火进攻等方式多次出海抗击,袭扰无敌舰队,最终在格拉夫林海上决战中彻底打败无敌舰队,挫败了其登陆企图。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土耳其近6.5万联军在卡拉米塔湾的耶夫帕托里亚进行登陆,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迫使俄军撤退到奥马的主要阵地,有力地支援了登陆作战。风帆炮舰时代的两栖登陆作战由于风帆动力和火炮发展,登陆规模和远距离打击能力较冷兵器时代都有了质的提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出现了专职的海军陆战队,1537年,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成立了世界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在随后的一百年,法国、英国、荷兰、美国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二是海上攻防概念有了雏形,海岸防御部队采取舰炮和岸炮火力打击、海上前出直击等方式增加了登陆作战难度,登陆部队同样开始将舰炮火力运用于登陆作战,支援作战行动;三是出现了换乘行动,风帆战舰吨位远大于划桨木船,不能靠近岸边,因此出现了登陆部队从大帆船换乘到小舢板后,再划桨抵达的换乘行动。

传统两栖作战时期

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短短30年时间,是两栖作战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使用专门的两栖舰艇,并依靠强大的对岸火力支援,实施抢滩登陆。登陆作战的主战场集中在岸滩地区。

加里波利半岛登陆照片

一战中的两栖作战(1914年至1918年)进入20世纪,风帆战舰向蒸汽铁甲舰过渡,登陆作战进入了钢铁蒸汽时代。1915年,英国人最早制造了舰首有登陆桥、吃水浅的比特尔号驳船,可运载500名士兵进行登陆作战,为后来两栖舰艇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飞机的出现使登陆作战由陆海两栖开始向陆海空三栖方向发展。1917年,德军在蒙岛登陆作战中除了登陆部队外,还使用了94架飞机、6架飞艇和大量扫雷舰,最终夺得了登陆作战胜利。一战期间,共进行了数十次两栖作战,其中较大规模的有5次,4次都因遭到较强抗击而失败。1915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英法联军出动兵力48万人、战舰80艘,先后四次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组织登陆,始终被压缩在5公里宽的海岸地带,主要原因是换乘导致登陆兵无法快速上岸,加之舰炮射击距离有限,不能组织海岸防御部队纵深兵力的支援。因为一战登陆作战的惨痛教训,一些军事理论专家认为,随着速射火炮、机枪、电报等的出现,海岸防御部队的火力打击、机动、判断决策能力大大提升,大规模登陆作战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

二战中的两栖作战(1931年至1945年)二战期间,两栖作战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战术之灵活、协同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两栖作战迎来第二次革命性变革。

两栖作战装备得到发展。二战初期,英国率先将客滚船和油轮改装成登陆运输舰,1940年,英国建造了能装载多辆坦克并能直接抵滩的LST1级大型坦克登陆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发展了种类繁多的两栖作战舰艇,包括武装人员运输舰、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通用登陆舰等。美国研制了最早的水陆坦克,并运用于诺曼底登陆战役。两栖输送和登陆装备的出现加快了登陆速度,使登陆部队能在无港湾设施的海岸登陆,极大增加了抗登陆作战的难度。

两栖作战战术更加灵活。二战中,两栖作战在战术运用上更加灵活多样,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采用了“越岛进攻”战术,先后在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冲绳岛实施登陆,把战场快速推向日本本土,极大缩短了战争进程。几乎每场岛屿登陆作战中,美军都运用了航空母舰夺取综合制权、提供火力支援,有力支援登陆两栖作战行动。苏联红军利用两栖兵力在敌侧翼或后方登陆,通过纵深浅、规模小、固守滩头时间短的突袭骚扰支援正面主力部队行动,开创了独特的两栖作战模式。

诺曼底登陆

空降兵广泛运用于两栖作战。1940年,德军登陆兵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和挪威的奥斯陆港湾进行海上登陆,同时首次使用运输机装载两个伞降团空降夺占防御纵深的机场、交通枢纽,有力配合了海上登陆,很快达成了入侵企图。1941年5月,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共投入空降部队2.2万人、运输机500架、滑翔机100架,夺控克里特岛。虽然达到了战略战役企图,但也损失了近1/3的空降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空降兵的运用改变了此前单一的平面登陆模式,对后续两栖作战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传统两栖作战理论日臻完善。二战后期,两栖作战理论已基本趋于完善。时至今日,不少新研的登陆作战战法仍有传统两栖作战理论的影子。传统两栖作战理论是典型的背水攻坚、正面强突的理论,具体包括:区分集结装载、海上航渡、换乘编波、突击上陆几个阶段;按照上级企图制定周密但呆板的作战计划,预定登陆时间、地点不能轻易改变;登陆前,对岸上防御工事和重要目标进行先期火力打击;登陆兵到达预定海域后换乘至小型登陆工具;配合主要作战方向,使用空降兵在侧翼或纵深登陆。

现代两栖作战时期

冷战时期的两栖作战(1947年至1991年)冷战时期,两栖作战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新兴军事技术极快发展,同时催生两栖作战理论持续迭代创新,两栖作战迎来了第三次革命性变革。

垂直登陆扩展了两栖作战维度。二战后,核武器巨大的毁伤能力使人们对能否继续实施两栖作战产生了怀疑。美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专门组建委员会进行评估,得出“在新形势下,不可能对一个拥有核武装的对手进行传统两栖作战”的结论。1946年,在时任美海军陆战队司令范德格里夫特将军领导下,利用水上飞机和直升机进行了一系列快速输送上陆试验,奠定了垂直登陆作战理论基础。1983年,格林纳达登陆作战,几十架运输直升机从距离格岛仅10海里的“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越过岸滩阵地降落在机场跑道,400名陆战队员迅速分散,不到2小时便控制了机场,以较小的代价迅速达成稳固“后院”的战略目的。

新型突击上陆工具快速发展。装备和技术发展能够促进作战理论创新,而作战理论又不断牵引装备发展。随着垂直登陆概念不断获得认可,直升机和搭载直升机实施登陆作战的专用两栖舰得到快速发展。1958年至1968年,美国、法国、苏联等国家研制和生产了各型运输直升机,如CH-46海骑士运输直升机、CH-53E超级种马直升机、SA321超黄蜂多用途直升机、米-8、米-17等,并在埃及塞得港登陆、英阿马岛战争等战役中得到广泛运用。1973年,美国为满足多军种运输需求开始倾转旋翼飞机的立项研究,2007年,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开始服役,其兼具垂直起降和速度快的优点,进一步丰富了垂直登陆作战理论。

世纪之交时期的两栖作战理论(1991年至2010年)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自1983年格林纳达登陆作战后,各国均没有发生值得关注的两栖作战。但和平环境并没有停滞两栖作战理论发展。超地平线登陆、21世纪远征部队等两栖作战理论虽未在实战中运用,但因其突出的优点也极大牵引了两栖力量建设、装备发展。

超越登陆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反舰导弹技术发展,两栖登陆舰在近岸地区展开时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1985年12月,以丘奇上校为首的美海军陆战队研究小组历时2年半制定了超地平线登陆构想,并于1991年3月经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批准,作为今后美军两栖作战的指导性文件之一。所谓超地平线登陆,就是在机动战思想指导下,在敌视距范围外,运用气垫登陆艇、直升机等高速登陆工具出其不意抢滩登陆,快速达成作战目的。1997年,美海军陆战队又发布了《舰到目标机动》文件,提出了由舰至目标作战理论,强调不夺取和巩固滩头阵地,而是直接向内陆推进,对关键目标实施打击。由舰至目标作战理论强调速度、机动、欺骗和突然性,相较于超地平线登陆提升作战节奏、降低毁伤风险,本质上是对超地平线登陆的补充和完善。

登陆工具发展到达顶峰。1970年,苏联最早建造300吨级的鹳级气垫登陆艇,成为世界上第一型投入使用的气垫艇。而后,苏联还建造并装备了90吨级天鹅级气垫登陆艇和500吨级野牛气垫登陆艇。80年代中期,美国设计并建造了LCAC型气垫登陆艇,目前在役81艘,是在役数量最多的气垫艇。1988年,美国军方认为其于80年代初列装的AAV7系列两栖突击车已不能满足21世纪需求,启动了AAAV项目。2003年9月,AAAV项目更名为远征战斗车(EFV)。历经近20年发展,远征战斗车可搭载18名陆战队员,水上速度高达30节,是目前水上最快的两栖突击车。EFV远征战斗车、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和LCAC气垫登陆艇并称为21世纪美海军陆战队“三剑客”。受限于机械、材料、能源等发展滞缓,直到今日,“三剑客”仍代表着两栖登陆工具在装备和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美军两栖攻击舰与两栖装甲步战车协同训练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图

当代两栖作战时期

后阿富汗时期的两栖作战理论(2010年至2018年)阿富汗战争时期,美海军陆战队渐渐偏离了海基快速反应远征部队的核心任务,深陷反恐和维护治安的泥潭中。为回归两栖作战,美海军陆战队2008年、2010年先后发布了《海军陆战队构想与战略2025》《2010年作战概念》等重要文件,宣布重归两栖。2014年3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了《21世纪的远征部队》文件,强调陆战队作为国家远征战备部队,核心能力是两栖作战,并提出了海上基地/海基能力概念。所谓海基能力,就是为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挑战,将海洋作为运用和维持海军的基础,陆战队不依靠陆上基地就能组建、装备、投送和维持作战部队。

新时期的两栖作战理论(2018年至今)2018年1月,美国防部发布《国防战略》报告,指出中国正试图改变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并将中国视为美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跳出传统陆战范畴,开发远征前进基地构想。海军陆战队第38任司令大卫·伯格跳出传统陆战范畴,从作战全局思考海军陆战队定位,于2021年提出远征前进基地概念。远征前进基地基本构想是在靠近敌方的陆上或岛屿建立基地,甚至是可以在驳船等海上平台建立小型移动基地,前推一定数量的火炮、战机和导弹防御系统,主要遂行4项任务:①支援海上封控行动,配合美盟军事行动;②建立海上前进基地,压制敌军可能进攻;③建立海上阻断前哨,使敌无法使用或控制特定海域;④为其他部队前突或转场提供后勤保障。美海军陆战队已将“远征前进基地”明确为未来联合两栖作战行动的指导思想。根据规划,陆战队未来将使用轻型两栖登陆舰、新式联合轻型战术车等装备,把多支加强排级作战分队投送至“远征前进基地”,并在远程反舰导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的配合下,执行侦察监视、对敌攻击、迅速控制关键航道或岛屿等任务。

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挑战,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根据美海军陆战队《部队设计2030》报告明确“在部队编组上,美海军陆战队将突出小型化和多域多能,力求打造与‘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相适应的两栖作战力量”,并提出了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改变大型两栖舰船集群式运用方法,将登陆部队分散部署于高航速小型登陆舰船上,以分散敌探测和火力打击资源,提升在敌精确打击威胁下的行动效能;建立“排级远征前进基地”,执行海上情报侦察监视、防空预警、远程反舰攻击等任务,发挥桥头堡作用,为突破敌“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登陆作战远征海军陆战队
新的远征
远征
美海军陆战队155毫米M777牵引式榴弹炮
海军陆战队之我是特种兵(连载)(十八) 以假乱真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
厉害了!海军陆战队
远征一号甲——升级版太空摆渡车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仁川登陆作战的计划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