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实践
2023-07-14贾森
0 前言
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掌握色彩知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品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审美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生理发展相对成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并且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理解能力。肌理色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展开肌理色彩教学,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观察色彩,掌握美术的表现技巧,以此来表达个人情感。基于此,文章在阐述美术肌理色彩教学意义的同时,从学生色彩感知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1 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的现实意义
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肌理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和形态等特征,它可以通过线条、阴影和色彩等手段来表现。通过肌理的表现,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有立体感和质感,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表现出情感、气氛和主题等方面的意义。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肌理和色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借助多元绘画技巧,表达出个人的独特见解,进而促进其自身艺术成长。肌理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强化肌理色彩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从细节处进行观察与分析,再搭配上色彩,利用色彩表达美术作品的主题,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学生对于肌理和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目前,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存在多种问题,学校对美术肌理色彩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偏向于文化课,而对于美术课程等副科不够重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术肌理色彩的教学。同时,在美术肌理色彩教学方法上,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和演示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性,并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许多学生对美术肌理色彩教学缺乏兴趣和热情[2]。肌理色彩教学应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若只注重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等内容的教育,将教学限制在课堂内,则会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美术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多样化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3 新时期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实践策略
3.1 兴趣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为了有效开展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通过提升肌理色彩教学的趣味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
优秀的肌理色彩教学活动应有趣味性的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肌理色彩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会直接传授色调、色相等概念性知识,从趣味性层面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中,教师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并收集自己去过或者熟悉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相关资料。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然后向学生分享自己参观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猜一猜说的是哪个地方,之后再展示出相应的图片,并共同探讨和感受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美丽和壮观。
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大,在美术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既能够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更加愉快地在游戏中感受美。以《幽默智慧的漫画》为例,教师创设游戏环节,带领学生玩“看图猜成语”的游戏,用多媒体展示漫画图片,如“纸上谈兵”(图1)这一漫画图所示,让学生结合图片猜一猜图片可能蕴含的成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从中初步感知到漫画的形象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漫画便能够快速猜出对应的成语,主要是因为漫画自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生动性。
图1 “纸上谈兵”
3.2 走近自然,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学生的感知能力在美术肌理色彩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不断感知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身边的色彩。大自然是学生观察色彩、感受色彩的最佳地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色彩,就需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学会观察身边一切事物的色彩,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色彩感知能力。
以《地球绿洲家园》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有关环境破坏、保护环境等内容,终究是有限的,学生可能无法深入感受和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一看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的色彩,观察林中绿色的树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些破坏自然的现象,通过强烈对比,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并且使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能够借助美术设计制作出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图2),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3]。
图2 环境保护宣传海报
3.3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与感悟肌理
初中美术肌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肌理,并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感悟肌理。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和种类,以便做好肌理区分。通过借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肌理,如木纹、石纹、水纹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不同的肌理,并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肌理结构。例如,在《肌理与应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肌理材料全部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在课堂上,选择一名学生触摸箱子里面的物体,并描述出其形态和个人感受,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物体。教师也可以蒙上一名同学的眼睛,借助多媒体展示出肌理图片,由其他同学描述其特征、质感,蒙住眼睛的同学负责猜测。通过以上游戏,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肌理世界,并从中感受肌理的美。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感悟肌理。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笔、水彩等,尝试绘制不同种类的肌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比较不同的肌理,让学生深入了解肌理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养过或者抚摸过小动物呢?它们的毛发抚摸着有什么感觉呢?”不同类型的小动物,它们的毛发材质各不同,触摸的手感也就存在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将不同动物的毛发纹理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的肌理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自然风景、建筑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肌理技巧,创作出具有肌理特点的作品(图3)。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践探究,初中美术肌理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肌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4]。
图3 肌理画
3.4 教学引导,实现色彩的认知与应用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彩,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色彩具有直观性特点,从视觉层面能够带给学生较强的刺激感。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熟悉色彩,并学会灵活应用色彩。
首先,在色彩感知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感知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拼贴等方式,创造出自己的色彩世界,从而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颜色的花卉视频,通过观察色彩,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有效导入课程。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色块连接的游戏,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力,强化其注意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其次,在色彩的情感应用中,由于不同学生对于色彩的主观感知不同,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展开色彩想象引导,增强学生的色彩情感应用,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主观认知能力,使其学会感受不同色彩,并借助色彩完成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懂得在情感的运用下,合理使用不同的色彩,借助色彩表达情感。
最后,在色彩的科学应用中,通过让学生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颜色的分类、色彩搭配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色彩。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设计等方式,创造出自己的作品,从而加深对色彩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学习色彩的表现方式,如明暗、对比等,能够更好地表现色彩。例如,在色彩搭配上,教师出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图片(图4),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色彩搭配的实践,让学生设计一幅色彩搭配的海报或画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之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总而言之,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学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彩,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5]。
图4 创意芬达
3.5 多元评价,有效融合肌理与色彩
初中美术肌理色彩的教学实践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评价,从评价层面出发,坚持评价的多元化,以实现美术肌理与色彩的深入融合。一方面,教师评价。在初中美术肌理色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的正面鼓励性评价,深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教师的鼓励性、积极性评价中,学生能够加深对肌理色彩的认识,并且更加熟练地将其应用到美术创作中,进而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在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刻板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只有在爱的滋养下,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才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6]。此外,美术教师也应不断尝试将专业指导和鼓励性评价有效融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学生评价。在美术教学实践评价中,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还包括学生。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详细描述,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指出加分或者扣分的原因,从而使得评价更加具有全面性。学生参与评价的这个过程,能够使其对肌理色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的美术水平。
4 结语
美术肌理色彩是值得深刻探讨的一个话题,在初中美术肌理色彩教学中,不同教师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肌理色彩感知能力、应用能力,教师应不断进行探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表现手法,将生活中美的特质表现出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美术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