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发展格局中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2023-07-14贾康

经济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积极主动双循环改革开放

贾康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如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如何正确理解在新发展格局中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新型开放大国的选择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主动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不仅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之路,也走出了一条新型开放大国的成功之路。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正确性。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國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因而,中国将在双循环背景下,开拓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互利共赢,使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加快建设畅通的内循环、强大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中国将推动各国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在着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规则、管理、标准等与国际接轨;中国将推动各国共赢,深化国际合作机遇;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加入国际机构谈判,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规制。中国将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文明包容、文明互助等,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外循环的基本要求和对标国际体系的路径

我国已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两步走的征程上,党中央明确了双循环发展的新发展战略格局。前一段,我有幸参加了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的《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新路径研究》课题。我认为,此研究课题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系统研究。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循环都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循环的重要条件,二者紧密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往复是国内外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各个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对国际循环的依赖度不断增强。

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是双循环格局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循环为主体绝对不是排斥或者轻视外循环,在这方面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基本的思路和架构,积极主动地对标高水平的国际商业文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经贸投资制度规则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就提出制度型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又再次重申、并且明确提出要积极主动实行制度型开放。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参与国际循环的方式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们告别经济起飞的粗放发展阶段,要在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特征伴随之下寻求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是新发展格局里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侧重于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意义、原则体系,还有相关领域的非常务实的路线图的研究,形成的结果得到了政府委托部门的高度肯定。这些研究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形成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的路径选择,并做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外循环,以对外开放这个视角,在重大国策、战略方针层面研究“积极主动追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质性诉求和内在逻辑,突出了一些基本认识。

最重要的是邓小平强调的“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的深刻论断,这是对我们现代化战略性思维的切入点。人们已经熟知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它必须聚合在一起才能够解放生产力,实现中国赶超达到后来居上的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的综合国力除了我们的创新能力,由此,在硬实力之外,还必须要有软实力的结合等等,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我们在基本的认识上已经非常清楚这个宏伟目标的内涵,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潮流,这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在上个世纪海宁观潮之后的题词里所表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种顺应,代表的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潮流,不能违拗的世界潮流。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踏步跟上时代,在人类文明主潮流的发展中,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中国的追赶、赶超。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世界

“改革开放”四个大字里边,已经非常清晰地内含一个基本的认识逻辑。改革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对内和对外搞活开放合在一起才能解放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的情况之下,对外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三来一补”模式,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时代,我们迫切需要继续以高水平的开放来催化和倒逼国内的改革。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中,大家已经亲历了通过对外开放的催化和倒逼国内体制改革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在生产关系中,自我革命有的时候是变压力为动力,我们在深水区改革的攻坚克难更看重这一点。由于有了更加深入的对外开放,而且走向全面开放的催化和倒逼,我们把压力变为动力的发展路径上,就可能有更好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在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摩擦、阻力。这是实际发展中合乎逻辑的一个变化过程。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阻力和更迟缓的表现,而有了催化,有了倒逼,在生产关系的自我革命这个方面,我们要自觉地利用这样一种开放促改革结合的动力机制。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引进外部项目和资金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引进国际经贸通行的规则和技术管理方式、规则和规矩,也就是初步的对标国际规则。当时的对标有一定的被动性,因为搞“三来一补、两头在外”,不对接别人的规则就无法操作,别无选择。

现在,我们在改革开放新路径上,将积极主动开放对标国际规则,则具有内生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性。这种内生的主动性使我们更有信心地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有能力来把握种种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就可以更积极主动依托于国内雄厚市场,又更好地把握积极对接国际大市场的主动权,我们就可以更积极进取。

(编辑 季节)

猜你喜欢

积极主动双循环改革开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主动做好人大工作
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老促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