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自己

2023-07-14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生命文本

刘德福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曾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评论界公认的一部恢宏的“史诗般品格”作品。它以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十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变革纷繁交织着,在贯穿悲剧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又表现出不屈不挠、奋斗向上的中华民族特质。

路遥在书中写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经典摘抄】

巨 浪

眼前是一片麦芒似的黄色。毛翻翻的浪头像无数拥挤在一起奔跑的野兽吼叫着从远方的峡谷中涌来,一直涌向他的胸前。两岸峭壁如同刀削般直立。岩石黑青似铁。两边铁似的河岸后面,又是漫无边际的黄土山。这阵儿,西坠的落日又红又大又圆,把黄土山黄河水都涂上一片橘红。远处翻滚的浪头间,突然一隐一现出现了一个跳跃的黑点,并朦胧地听见了一片撕心裂肺的喊叫声。渐渐看清了,那是一只吃水很深的船。船飞箭一般从中水线上放下来,眨眼工夫就到了桥洞前。这是一只装石炭的小木船,好像随时都会倒扣进这沸腾的黄汤之中。船工们都光着身子,拼命地划着,拼命地喊着,穿过了桥洞……

文本解读

亿万枚水线修饰着峡谷,亿万层浪花冲击着嶙峋的河床。巨浪过后,留在耳边的吼叫充满恐惧,也充满力量。这其实还只是壮美中的“静”。那“动”,是黄河上的船工,他们也是这黄河巨浪中的一枚枚浪花,把惊心动魄的美抛入你心里。

有人说,身怀圭玉之人,其心必洁,我也要说,饱览黄河浊浪排空和浪遏飞舟的人,其心必雄,胆怯和软弱也没法俘虏他。世上总有许多人,为了一溪云、一帘雨、一线飞瀑、一排巨浪,倾注深情。眼观佳景,也许是过客;心存真理,才算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经典摘抄】

仪式感

农历八月十四日,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无比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这一天,全村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锁上了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着筐篮,扛着棍杆,纷纷向庙坪的枣树林里涌去了。在门外工作的人,在石圪节和县城上学的学生,这一天也都赶回村里来,参加本村这个令人心醉的、传统的“打枣节”……东拉河对面的枣树林里,已经到处是乱纷纷的人群了。喊声,笑声,棍杆敲打枣树枝的噼啪声,混响成一片,撩拨得人心在胸膛里乱跳弹。

打枣活动开始了。一棵棵枣树的枝杈上,像猴子似的攀爬着许多年轻男人和学生娃。他们兴奋地叫闹着,拿棍杆敲打树枝上繁密的枣子。随着树上棍杆的起落,那红艳艳的枣子便像暴雨一般洒落在枯黄的草地上。所有树上和地上的人,都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顺手摘下或捡起一颗熟得酥软、红得发黑的棗子,香喷喷、甜滋滋地嚼着。按老规矩,这一天村里所有的人,只要本人胃口好,都可以放开肚皮吃——只是不准拿!

全村人一齐上手,赶后半晌就把枣全部打完了。树上再也看不见那红玛瑙一样的枣儿,只剩下一些稀稀落落的黄叶。美丽而丰实的庙坪一下子衰败下来。直要等到明年端阳节过后,这枣树才会抽出新绿,庙坪也才会开始再一次带给人甜蜜的想望……

文本解读

节日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总和温情、热闹紧紧相连,那片枣林,成了充盈着歌唱和欢跃的舞台,这份美妙正是节日的仪式感带来的。一个村子的传统节日,其实就是凝聚全体村民的心、力的载体。在节日里,人们忘记了身份等级的差异,将生活的种种刁难暂时抛在一边。这让人想到,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总能够带着不停歇的劳苦和与生俱来的乐观,一同走过这片土地。

【经典摘抄】

命运的无常

与生命的可贵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继续繁衍和发展,直至遥远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将会走向自己的终点。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死亡是自然法则的胜利……是的,如果一个人是按自己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伤痛。

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文本解读

一条小河不需要成为江海,江海是它的理想,但却不一定是它的“命”,理想是“运”,想让“运”成为“命”,要经过多少急流险滩、多少柳暗花明?有生存就有死亡,它让这个世界变得并不安宁,仿佛随时会风云乍起,但作者后来也写道:“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生命力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坚韧,既然痛苦必将降临,那么就让我们直面它、战胜它吧!

【经典摘抄】

磨难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做苦役的牛马一般。

少平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但他咬着牙不使自己比别人落后。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一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他无法目睹自己脊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茬上,就像放在刀刃上!他在睡梦中渴望一种冰凉的东西扑灭他身上的火焰。

文本解读

三磨六折,才叫生活。生活的窘迫将孙少平拘囿在生存线上挣扎,他却怀抱着成为大树的梦想,把艰难的路视为明天的踏板。在离开打工的城市前往矿区时,面对这个给他带来无数辛酸与苦难的地方,他甚至认为那是“令人振奋的舞台”,感叹:“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可见,煎熬背后是成长的蜕变。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就像一个黑暗的隧道,当你穿过它,人生才真正开始。

猜你喜欢

生命文本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