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援外的中国担当
2023-07-1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5期
在中国文物援外之路上,吴哥古迹保护无疑是成功的范例。1992年,吳哥遗址由于遗址本体与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被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录。1993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拉开大幕。作为最早参与者之一,中国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周萨神庙和茶胶寺分别开展了保护修复项目,目前两项目均已完成。那一年,中国专家姜怀英到达吴哥古迹,面对约30亩的范围、5000余块散落的构件,他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当时,修复保护吴哥古迹以欧洲人为主,他们说,中国的文物是木结构为主,你们没修过吴哥窟,没有经验。没个三年五年,你连吴哥的门都进不来,还能修好?”2008年末,周萨神庙维修保护工程顺利告竣,修复后的周萨神庙基本恢复了原有建筑格局与艺术风貌。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八年前的“质疑”。
从周萨神庙维修保护起,中国已参与吴哥古迹保护20余年。一系列文物保护援外工程的开展,体现了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实力和担当,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
适用主题:实力与担当;参与者;文物保护;力量与行动……
运用示例:千载不过一瞬,古迹重见花开。在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背后,也蕴含着国际通力合作的最美人道主义。面对西方研究者“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质疑,中国专家们细致俯视三十余亩的古迹旧址,轻轻拂去五千余块散落构件的尘埃,隔着千年岁月,为吴哥卸下厚重的历史妆容,使它重焕生机。中方人员用最有力的行动击碎了西方研究员的偏见,以中国力量服务国际事业,用中国担当承载人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