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4于彩珍
于彩珍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从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向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具有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学习需求,如此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写作是一种复杂性的思维活动,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获得教师或其他同伴的援助,如此才能够快速完成写作任务。而支架理论是当前发展和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学理论,其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和学生“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所围绕的是以与教师或者写作水平更高的同伴共同搭建支架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问题。
一、确定认知支架,积累丰富知识底蕴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学生实际写作学习的能力及具体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写作教学活动。这就意味着写作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根本依据,在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后,才能搭建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写作支架。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存在的不足以及所面临的写作难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教学的设计和支架的搭建,不能直接让学生按照所规定写作结构去模仿,更不可让学生直接依据自己所提出的主观要求去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实际表现以及写作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初步的判断,并进行写作教学的调整。而且,教师对作文的评阅不能只是为了评改而评改,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发现班级中学生共同的困难和共同的问题,在随后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写作难点来制定写作教学目标和搭建合适的写作支架。
例如,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中,其写作教学主题为“写人要紧紧抓住特点”,教师要在制定教学方案之前,根据学生以往的作文准确判斷出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和所存在的共同难点,记录好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再以此为依据,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如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用词较为平淡,且语言表现力不足。归纳出具体问题后,教师还需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语言积累较为匮乏,掌握的人物描写方法较为单一。根据这些问题重新设定写作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动作、心理活动、脸部神态、语言等较为常见的方法修改作文,使其笔下的任务更加丰满,让学生可以从准确用词和巧妙运用修辞方法来进行习作的修改或创作,使其语言更富表现力。而这一部分的支架搭建主要是基于实际学情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引经据典”来寻找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全面掌握学生实际学情基础上才能够搭建出更加符合学生潜在发展区要求的支架,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让学生以更加丰富的知识为支架完成写作要点的把握。
二、创设情境支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写作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非常关键,带有意境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意愿。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设更加贴近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凭借感官真实感知情境中与写作相关的内容、情感,使其能够感受到情境中的真情实感,并将所感所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语句表达出来。真实情境的创设有着很多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写作教学主题去进行相应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在写作教学当中通过合适的引导,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良性互动创设出真实的情境,从而以真实情境为支架,训练学生对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真实生活,甚至是真实经历去进行情境的创设,或选择与学生实际年龄特点或贴近其生活环境的话题、事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这一点也更加证明了写作源自于生活中的“真情流露”或“瞬间迸发的灵感”,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文章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毫无“灵动”可言。
例如,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抓住细节”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总是在一时之间无从着手,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为学生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师先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五种物品,或者最喜欢的五个活动,并讲一讲自己相关的经历,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一个一个划掉这五种物品或五种活动,每次的划掉代表了这些物品丢失且再也找不回来,或者再也无法参加这些活动了,直至全部消失,并让学生谈一谈失去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或无法参加最喜欢的活动的感受,这必然能够让学生逐渐窥探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甚至出现一些比较隐秘的情感,此时让学生写下这种感受,无疑最为贴近学生的真实想法或真实情感,无论是结构构思还是用词用句都包含学生此时的真实感受,其对细节的描写也会更为细致且贴近实际,而文章中最为宝贵的也是这种来自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其对写作技能的掌握和词汇的运用也会更进一步。
另外,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写作教学中这种以问题启发进行情境创设的方法也同样适用,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涉及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且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能力,要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如可以根据对学生写作水平所需要达到的某一程度为目标,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进而带入情境。
三、架设探究支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新课标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这一内容也与支架理论相关的理念相契合,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支架理论的基础,其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写作条件和探究的空间,要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发散的束缚,鼓励学生在写作当中自由且更具创意地表达想法,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能够独立探索或产生合作探索的根本前提在于其具备探索的能力,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而且要能够预留出较为充足的探究和思考时间及空间。如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写作任务,旨在提供更加宽裕的时间进行写作的构思和具体准备,这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之前就有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作文结构的构思和思考,逐渐体会到如何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构思推敲,这也是学生独立探索的初级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思考时间并用来探索,让学生如此写作往往会比以往传统教学中规定时间让学生写出作文更有效果,而且如此一来,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相关写作素材,这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素材积累匮乏而阻碍独立探索以及写作思路多样性的难题,这一支架也更具作用。
例如,在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怎样描写植物”的支架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二到三周的时间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如此就能够借助对植物每天变化的观察去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相关的学习平台,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所选择的植物,甚至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自己所选植物每天发生的变化。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作文进行分类,并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中的亮点。这种以合适时间创设情境和搭建支架的方法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习作。
初中写作教学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发散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很多教师往往只看重学生对固定结构的训练,总是以单一不变的句式和文章结构进行写作训练,这无疑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传统写作教学的“条条框框”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激发,创新能力也被“扼杀”。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和探索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写作学习情况,并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在不同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写作方面所存在的较大的问题,教师即便能够创造出更加贴近且丰富的情境和提供大量写作素材,往往也无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探索和写作主题的探究,也就无法写出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探索时,教师需要全面且及时地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引导其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
四、共建合作支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支架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和启发、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一种框架,并将相对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支架”,从而提供完成习作写作所需的资源,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初中生各方面仍处在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对不同事物也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不同的看法,但这一阶段当中,学生在分辨是非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而且由于其阅历尚浅,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虽然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但并不正确。所以,教师需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组织学生及时开展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写作交流当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且在合作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不同角度来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或使其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极为有利于在学生互为支架的搭建和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例如,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性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回忆某一位熟悉的人为主线,回忆自己以往见过的人、熟悉的人、亲近却很久没有见到的人。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围绕自己儿时的朋友或小学时的同学,是否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拓展一下?如有很多人是很久没有见到的,那是不是也有一些东西是很久没有见到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和思考,在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从而涌现出更多不同的答案,如很久没有见到的“家乡的水井”、很久未尝到的“家乡的紫色龙葵果”、很久未看到的“湛蓝的天空下飞翔的大雁”,他们不但会被同伴的交流所启发,而且自己的思维也会更加发散,在丰富的想象力下产生更多的创作想法和空间。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也可以與其他同学分享,做彼此的读者,如果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充分证明了写作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合作,相互评价作品,讲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如何评改,在相互评改和相互交流中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