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3-07-14颜希

科学导报 2023年42期
关键词:应用型主体体育

颜希

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随着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相继成功举办,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体育从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通过查询中国教育在线平台,有138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由此可见,该专业已发展成为体育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将成果导向教育融入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可高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因此,探索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

2021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的发展目标提到,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因此,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但对培养目标局限在小学体育教师,指向性偏窄,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就业率偏低。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准确

由于体育类专业对实践类课程需求较大,在设置课程时,会加大对术科类课程的占比,对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的区别不大,更没有结合区域优势、新兴体育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开展个性化培养。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对于术科类课程学分不够、学时不够,最终导致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地位体现极不明显。

  (四)师资企业实践不充足

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公共体育课程教师转岗、退役运动员转型构成,这使得专业教师对企业、行业的认知不足,致使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行业脱节严重。

  二、OBE理念应用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對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将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以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只有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让学生以主人角度在课堂教学中习得知识、技能,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和满足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以产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通过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岗位目标特点,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以持续改进为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课程标准进行完善、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同类院校等进行调研等方式,全过程全方位地对社会体育专业进行评价、反馈,最终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构建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设置将专业课程标准与专业技能标准、1+X标准相融合,将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各运动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的课程相结合,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渗透的、立体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以此培养学生以某个职业领域为专长,对多个体育项目有突出技能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搭建多岗互通的实践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社会体育专业识岗、试岗、轮岗、顶岗、上岗的“五岗贯通”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通过对学生职业领域和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有针对性地与相关企业、行业、社区等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在学校识岗、试岗、轮岗期间的认知,与就业前后的顶岗、上岗保持高度一致,形成连续性、循环性的实践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适应岗位,体验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三)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对体育运动技能、体能训练、赛事管理、产业运营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学习,因此,需要引进体育相关企业、行业的管理人才到校兼课,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在配齐配足兼职教师的同时,专业教师也需要加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学习,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全方位的自我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

  (四)创建主体多元的评价模式

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方式等是否成功,需要创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得到反馈,而反馈主体则是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等多方主体。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定期与毕业生进行调研,强化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多方互通的评价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应用型专业学生。

  (五)筑建多维全面的反馈机制

定期通过在校生座谈会、毕业生返校论坛、同类院校走访、用人单位拜访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进行意见收集,通过反馈结果,形成论证报告,不断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性和及时性的评估和修订,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和革新。

(作者单位: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主体体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