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构筑智慧长青老龄教育新生态
2023-07-13深圳长青老龄大学
□ 深圳长青老龄大学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社会全面变革,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21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进一步加速了教育数字化变革进程,这也为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针对全市各级长青老龄大学体系化办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办学分散、数据不通、管理低效、资源封闭等问题,深圳市委老干部局、市长青老龄大学注重发挥深圳优势,突出科技赋能,将加强老龄大学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作为老干部教育融入和引领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筑一流智慧长青老龄大学集群,推动新时代特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数字化为老年教育带来新动能
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推动教学场景智慧化。启动市长青老龄大学智慧化改造,建设包括教学系统、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人机互动系统在内的智慧校园网络;改造建成智慧教室36间,每间教室均配备一体机、高拍仪、智慧讲台、电子班牌等智能化教学设备,通过一键无感物联应用,打造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智能教学场景。联合腾讯科技,开发在线直播教学系统,疫情期间指导全市各级长青老龄大学同步开展线上教学,确保不停课、不停学。疫情结束回归校园后,率先探索依托智能教学场景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在校学员线下学习,在家学员线上接入,解除空间地域限制,同步互动、无缝衔接,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体验。
从传统办公到现代“智”理,推动学校治理智能化。由市长青老龄大学牵头,推进“一体化”智慧教学教务平台建设,将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平台,打通“教、学、测、评、管”通道,打造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数字服务体系。目前,第一期已完成招生管理、学员管理、校园管理模块开发,第二期将整合现有四级办学信息建设资源,分阶段有序推进,打通或建设各分校信息平台,促进四级736所长青老龄大学数据联通、资源共享,实现全市老同志通过小程序或App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活动的目标。
从自主研发到合作共建,推动教育资源数字化。分级分类建立师资库,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集成师资展示、筛选和评价等功能模块。梳理入库师资109名。设计应用基层“点课”系统,通过自主选择教师授课,推动优质课程下基层。开展长青“百门优课”建设,联合国家京剧院、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20多家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初步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微课程220门。打造“银智e学堂”慕课平台,首批上线试运行课程100门,提供“20万+”在线老年教育学位,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开放共享,让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课程。
数字化赋予老年教育新理念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充分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对教育的赋能,更是对教育的变革和重塑。而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从技术整合迈向人机融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正处于从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进的重要历史节点,把握好这个节点,弄清楚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对加快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实现新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价值:
教育理念的更新。以数字技术赋能老年教育,一方面要将数字化作为重要手段,提高老年人学习效率和便利性;另一方面要以数据为重要支撑,提升老年教育整体效能。老年教育数字化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线下的教育方式线上化、视频化,也不仅仅是面向老年人开设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操作培训,而是要通过全过程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将传统经验性教学向以数据交互、资源共享为主的数字化教育转变,推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老年智慧教育新生态,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
教学范式的变革。数字化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教材、黑板书写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向着全新、多样的教学范式转变。在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不再是权宜之计,线上与线下教育并存、互补将成为新常态。同时,V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虚拟教学的发展,将教学由物理空间逐渐延伸至数字空间,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使师生能够在现实与虚拟双重维度开展教学,这将带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从而引发老年教育教学范式的革新。
模特班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学习路径的重塑。在老年大学,通常是教师课堂上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教师往往较难兼顾到每位学员的基础素养、认知能力和禀赋优势,学员的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能推动老年大学线上教学从“用经验说话”到“用数据驱动”。通过数据可以精准识别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预期,根据个体不同的特征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并给予个性化学习干预、指导,学员也能自己控制学习路径、内容时间和地点。智慧教室的场景化应用,能让线下教学变得互动性、个性化更强,利用交互的方式增强学员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捕捉”。
治理机制的优化。如何使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为老年教育现实福利,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问题。建立与之相应的制度、机制,形成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治理能力、治理方式,是实现数字化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保证。要加强统筹,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教育、民政、老干部等多个部门,联动市、区、街道、社区各级老年大学,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加强职能优化和流程再造,分类施策构建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形成“条块融通”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跨校业务协同指挥和数据共享等,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化老年大学治理体系。
数字化对老年教育提出新要求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长青老龄大学“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的关键之年。学校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技术创新、科技赋能,充分发挥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强大优势,加强数字技术与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数据驱动、人机结合、跨界开放的智慧长青老龄教育新生态。
构建“一平台、三课堂、N试点”数字化转型发展框架。”“一平台”指建好用好“一体化”智慧教学教务平台,搭建“技术、数据、开放、应用”合而为一的长青老龄教育数字新基座。“三课堂”指构建翻转课堂、双师课堂、同步课堂互融互补的“三堂教学”新范式,推动数字化背景下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师资组合、课堂组织、教学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变革重构。“N试点”指开展一批智慧教学场景应用试点,以学科专业特色为核心,依托长青老龄大学16个实践教学基地、11个名师工作室、86个校外教学点,试点开展智慧教学场景应用,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发挥辐射和推广效应。
制定长青老龄教育数字化转型标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老龄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研究,从数字底座、体系规范、应用场景、资源建设、考核认证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为智慧设施配备、平台端口接入和多源数据汇集提供重要参考,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长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加快长青老龄教育的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
构建数字教育资源新体系。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数字化改造,完善学员库、师资库、校长库、课程库等资源库建设,细化资源分类,强化要素链接,让名师、名家、名校、名课等优质资源随手可得。探索在线课程和数字教材融合开发建设,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等高度融合。
实施“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高质量开展长青老龄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开设智能生活类(智能手机操作、手机摄影、短视频拍摄等)、网络安全类(预防网络诈骗、保护个人网络隐私、警惕网络传销等)、新兴科技类(元宇宙、人工智能、无人机等)课程,提升学员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素养。举办全市长青老龄大学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和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班,打造符合数字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和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