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的意义
2023-07-13毕飞宇
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个无比重要的礼物,那就是胆怯。
“离地三尺有神灵”,这是一句老话,也是我在小说中描写盲人的文字。盲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胆怯、多疑。因为他们看不见,所以他们把看不见的障碍看作“神灵”。
有一次,我与一位盲人聊天,他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胆小,他为此感到羞愧。我对他表示了祝福。他很奇怪,胆子小有什么祝福的。我说:“胆怯的意义重大,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一个心理特征。”
我儿子七八岁时,胆子仍然很小。每当他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会把他拉到一边,说:“孩子,恭喜你,你真了不起,你成长了,你可以产生恐惧感了。”儿子最初非常吃惊,他问我,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鼓励他要勇敢一些,而我却为他的胆怯感到自豪。
我说:“恐惧感太重要了,如果你在白天爬山,你也许能健步如飞,可是,如果在夜里,当你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力时,你的胆量自然就小了。这是必须的,这就迫使你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你在黑夜里爬山,也像白天那样健步如飞,你一定会掉下山。”
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爷对我们很爱护,给了我们一个无比重要的“礼物”——胆怯。胆怯是上天对生命的提示,它让你保护自己,让你自珍、自爱。
人总要向前走,在向前走的过程中,勇气当然很重要,可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自己的勇敢是不是盲目的。生命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些有益于生命,有些却有害于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理性和判断力。当我们理性地面对困难,再鼓足勇气,这就叫“勇敢”。相反,如果你毫无理性,只会草率而盲目地行事,这种“勇敢”有什么意义?
恐惧的意义来自这里:它让你停下来,先分析自己面临的处境,找到问题所在,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开始行动。这么做才是有价值的。
说到这里,我想说,如果不尊重恐惧感,并让胆怯的心理影响到自己,这就是有害的。不尊重恐惧感就是不尊重人类的心理,也就是不尊重科学。在我看来,一味地强调勇敢是盲目的,而对这种做法进行鼓励就是一种错误。
你们也许要说,盲人看不見,因此,他们内心的胆怯是可以理解的。可我们是健全的人,我们什么都看得见,我们为什么要有恐惧感?我想反问一句,你真的不是盲人吗?你能看见你的后脑勺吗?你看不见。这就叫局限。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声音,我们听不见,狗却能听见;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气味,我们闻不到,猫却能闻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特殊的颜色,我们看不见,鸟却能看见。
简单地说,科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信息我们人类根本捕捉不到。还有一点更重要,许多精神我们都无法领悟,许多理念我们都无法领悟,许多思想我们也无法领悟。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领悟了,然后就无比“勇敢”和莽撞,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这就比较要命。
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再谦卑一点,不要那么自信,不要以为我们握着真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盲区”,这是我在写完《推拿》之后最大的感受。
写完《推拿》之后,我的精神得到了成长:这本书实在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欣慰就是,我心平气和地承认了一件事:自己是个残疾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的东西,还有许多我一辈子都无法领悟的东西。夏虫不可语冰,我就是那只夏虫。当然,遗憾也有,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尚未建立起一个与残疾人相匹配的心理,因为我的恐惧感依然不够。
既然每个生命都有其局限性,那就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吧:“离地三尺有神灵。”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动用一切社会资源,让其人民“免于恐惧”,而不是无视恐惧并藐视恐惧。
名师点评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在面临未知的状况时,恐惧让我们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前行。本文作者深刻地解读了胆怯的意义,讲述了自己在写作《推拿》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生命个体的局限性:无论把自己看作“残疾人”,还是看作夏虫,都是承认自己的内心有“盲区”,姿态谦卑中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智慧。
作家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飞宇开始创作小说,陆续发表《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1998年2月,毕飞宇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1年3月,毕飞宇的长篇小说《玉米》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同年8月,他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3年10月,毕飞宇出版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同年12月,他荣获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20年12月,毕飞宇当选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2022年3月,出版《毕飞宇文集》十二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