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023-07-13陈海燕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2期
关键词:日记教师应情境

陈海燕

写作灵感是人类写作活动中精神现象的一种,在写作灵感出现时,写作者的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敏捷,想象力非常丰富。文章以“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为核心,探究了初中写作教学的措施,希望为初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灵感在写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旦灵感降临,学生的写作意识将极其强烈。但是,在学生写作活动中,灵感的降临不可预测,需要教师有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探究初中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日记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微型日记是以小篇幅日记的方式进行写作的过程,写作内容涵盖学生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包括阅读体验、生活感悟等。把微型日记引入初中写作教学,可以为学生自由书写提供足够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微型日记特有的小篇幅特点决定了写作形式、格式、题目、题材的随意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字数、形式、格式与题材的限制,利用随笔的方式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养成与思考生活的习惯,最终消除学生写作时的心理障碍。

1.积累写作素材

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并描述事物,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师可以微型日记为载体,要求学生记录生活点滴,在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提高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能力,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的教学前,教师可以把“家乡的景物”作为主题,准备一些家乡景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用微日记记录感受,并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灵感的产生做好铺垫。

2.培养思维能力

微型日记篇幅短小的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期间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双脚、时间、空间,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教师应该在放开关于日记内容限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反思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并写出自己的感想、评论,帮助学生养成定期写微日记的习惯。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第二段的仿写可以是微日记形式,引导学生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突出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摒弃“起床—上学—上课—下课—放学—回家—吃饭—睡觉”等流水账形式,而是发散思维,捕捉类似文章片段的闪光点,抓住有意义、有趣、能激励人奋进的内容,并融入真情实感,为后期写作灵感的迸发积累有效素材。

二、逐渐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层递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过程,可以解决初中写作课堂中学生描写事物浅显化的问题,为学生进入语文深入学习阶段做好铺垫。在开展层递式初中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初中阶段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调整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完善写作教学的策略。

1.打牢基础

在七年级写作教学中,打好基础是重点,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机械关注写作学习要求、知识框架,而是以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积累为重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寫作教学案例,缩短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收获乐趣。

2.量身定制

在八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高难度,指导学生进行叙事类、散文类写作。同时,教师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写作反馈,定期汇总学生作文中的长处与不足,落实写作教学中量身定制的指导原则,并定期调整作文题目,维持学生长期的写作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持续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书刊,促使学生拓宽写作视野,为写作灵感的产生做好准备。

3.激发灵感

在九年级写作教学中,面对已掌握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着手,从选题、立意、思想高度、独到见解等几个方面,梳理写作教学思路。同时,教师应立足年段,落实加强鼓励、突出实践方针,汇集前置准备、方法领悟、激趣导入、指导评价、写作实践、展示反馈等几个元素,真正打造有张力的课堂,快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三、建构主义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建构主义是源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概念,与现代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初中写作教学不仅需要贴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乐于阐述观点,而且需要帮助学生通积累生活经验,形成个人观点,发展思辨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初中写作课堂效率不高的现状,促使学生在支架与学习情境的辅助下,自主完成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的建构。

1.搭建写作支架

(1)基于新课程标准搭建支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协调、组织、促进作用,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关联头脑中已有的写作经验与新知识,完成写作知识的建构。同时,教师应把握学生能力与面临新问题之间的匹配差距,从新课程标准中探索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可以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并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上述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由“字动成词”到“词动成句”,由“句动成段”到“段动成篇”,搭建写作练习支架,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例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邓稼先》中选取成语“家喻户晓”“鞠躬尽瘁”“当之无愧”等,为学生搭建“词动成句”训练框架,即要求学生运用6个或8个成语,组成一段话描述一个人,完成由“词动成句”到“句动成段”的转化,加深学生对成语含义的记忆,促使学生在训练期间自觉建构利用已学字词、素材完成写作的学习支架。

(2)基于教材搭建支架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框架的主体为随文学习,但各年级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的写作训练点都有一定区别,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话题选择。基于此,教师应继续延续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的要求,由模仿借鉴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出发,帮助学生完成从题目拟定、写作手法到谋篇布局的训练。例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课文《紫藤萝瀑布》,根据写景抒情散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内容翔实的特点,要求学生再拟标题,如“观紫藤萝有感”“紫藤萝下”等,并对比原标题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认识到“紫藤萝瀑布”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特点,不仅点明了写作对象,而且可以作为行文线索突出文章中心。在整个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自然而然地完成作文标题特征的汇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把视线转移到文章修辞的运用上,搭建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训练支架,要求学生模仿《紫藤萝瀑布》描写校园或身边的自然风景,促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发展新能力,有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组织协作学习

有张力课堂的点燃不能脱离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提倡学生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性,根据写作训练与表情达意、交流沟通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学生共同准备写作素材。在写作训练前,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允许小组内部讨论作文主题、文体、写作要素等内容,逐步完善写作思路,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例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的写作训练中,小组成员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作文结构,先描述自己最难忘的事情经过,再阐述最难忘的原因,最后说明相应事件给自己的生活启示。在确定作文结构后,小组成员提示利用正侧结合的手法突出事件的影响,并在结尾部分利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合作准备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材料日益丰富,写作自信心逐步增强,写作思路逐步开阔,可以获得良好的知识建构效果。

在小组合作完成素材组织后,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批改作文模式,在自主自愿、公平公开原则的引导下每组选择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中考作文评分细则,从段落、卷面、题目、字迹、字数、结尾、开头、错字、材料、修辞、立意、描写、议论、抒情等几个部分,对其他小组的文章进行批改,并就“结构不清”“跑题”“立意不高”等问题提出意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抽检部分作文,指导学生互评并检查各小组互评成果,便于学生转换写作问题的思考视角,从阅卷者、读者视角探索激发写作灵感的方法。

四、情境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情境是点燃张力课堂的要素之一,指驱动学生对所学内容开展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自主建构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因此,教师应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着手,制定写作张力课堂的构建策略,辅助學生进入问题思考、理解、探究、分析的纵深层次,主动完成写作知识的建构。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写作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深入思考,形成真实的生活体验,解决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缺少真实生活体悟的问题。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创设观察情境再创设表演情境。观察情境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写作,在“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人、朋友中选取写作对象,并给予足够的观察时间,鼓励学生预先设计系列观察项目,如观察对象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食物、是否有口头禅以及性格等,按照科学的观察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细节,形成富有新意的生活情境,在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避免“千人一面”的问题。

表演情境是一种演绎还原真实生活后写作的过程。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一日导游”,为外来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在“一日导游”扮演情境中,教师需要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讨论、构思,拟定稿件并声情并茂地演绎。通过参与演绎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素材精选、写作结构建构、写作语言组织技巧,并从读者视角进行写作,回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美好风景,回顾风景的特点,为写作灵感的降临提供帮助。

2.创设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当前的写作能力发展水平调控的难易程度,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引发学生心理层面反感,或者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激发学生探索写作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问题解决期间的心理满足感,教师可以综合课文、实践活动,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关联阅读课文、写作训练,依托阅读课堂完成写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阅读促写作,打造有张力的课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聚焦《邓稼先》的板块并列式结构,提出问题:文章中6个小标题的设计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运用若干小标题串联差异化写作素材解决过渡句段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板块并列式小标题适用于哪种文体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写人记事文章与板块并列式结构的契合性。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板块并列式结构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人记事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完成新写作手法的运用,如某学生写的是“我的妈妈”,分别利用“美食家”“母老虎”“购物狂”三个小标题展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

猜你喜欢

日记教师应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