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7-13蒋伏心
张 腾,蒋伏心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2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然而,在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却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代价为显性特征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主要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适时转为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与金融各自的创新能力和协同程度关系到转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动力能否进行顺利转变,同时构成未来一段时期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供给经济命题。金融创新在科技领域的逐渐渗透和应用催生了科技金融业态。作为我国新型金融创新成果,科技金融不仅可以发挥传统的金融功能和作用来影响国内市场主体经济决策与行为,而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作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与效率。因此,全面厘清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不仅可以在理论层面为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后期修正和调整提供有益指导,以加快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纵深推进步伐,而且能够更深层次地识别和理解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经济效能,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提供崭新的发展路径。
国内外学者分别围绕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1—10]。本文以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作为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三个核心变量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经济质量增长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
1 研究设计
1.1 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选用充分考量目标单元空间因素与交互关系的空间滞后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实证检验。
空间滞后模型(SAR)如下:
其中,ρ表示空间滞后系数,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εit为随机扰动项。Quali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Scifi表示科技金融,Tech表示技术创新,Scifi*Tech表示科技金融和技术创新的融合水平,Gover表示政府干预,Human表示人力资本,Open表示对外开放水平,Urban表示城市化程度,Owner表示产权结构,Fisca表示财政分权程度。
空间误差模型(SEM)如下:
其中,λ为空间误差系数,μit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向量。
地理邻接权重矩阵表达形式如下: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2.1 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
借鉴和参考以往相关文献[11—18],本文选用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风险机构投资规模、资本市场融资总额、银行科技授信额度、社会电话普及率五个基础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因子得分,以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Scifi)。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技术创新(Tech)则用各省份专利授权数予以表征,同时进行对数化处理。
表1 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2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考虑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是涵盖多领域、多环节和多因素的综合性价值范畴,因而选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中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和不同细分项数据以合理表征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Quali)。在目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中,此项指数已经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和应用度。
1.2.3 控制变量
政府干预(Gover):采用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进行表征。对外开放水平(Open):用贸易依存度予以表征。人力资本(Human):用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予以衡量。城市化程度(Urban):选取各省份城市化率予以表征。产权结构(Owner):采用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进行表征。财政分权程度(Fisca):选用地方人均财政支出占全国人均财政支出比重予以表征。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时间跨度为2005—2020 年。以上原始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Wind 数据库、各省份统计年鉴。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影响分析
从下页表3可以观察到,SAR模型和SEM模型的实证结果均显示科技金融和技术创新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两者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这充分说明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共同发挥出经济质量增长效应。
表3 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影响回归结果
2.2 基于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异质性检验
为进一步深入考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本文分别以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Struc)、经济增长稳定性与持续性(Stabi)、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Effic)、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Na-tio)、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Welfa)、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Resou)作为因变量进一步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
观察表4,在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层面,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科技金融产生显著的消极作用,技术创新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两者的交互项也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在经济增长结构方面,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均能优化经济结构,但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则抑制了经济结构优化。在经济稳定性方面,科技金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社会福利方面,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均抑制了公共福利的提升,而两者深度融合则可以显著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在资源利用方面,无论是科技金融、技术创新或是两者的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正。在国民经济素质层面,科技金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融合则降低了国民经济素质。
表4 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
2.3 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检验
分区域观察,由表5可知,在东部地区,科技金融降低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提升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融合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显著提升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技术创新影响则不显著,两者融合则抑制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创新及其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则能够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5 不同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
2.4 基于不同地区与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异质性检验
如下页表6至表8所示,在东部地区,科技金融显著抑制经济结构升级,同时降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而技术创新可以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是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融合则对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三个维度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了经济增长结构与提升了经济稳定性。技术创新则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但却对经济增长结构、社会公共福利、国民经济素质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同时,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结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而对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在西部地区,科技金融显著降低了经济增长稳定性与社会公共福利水平。技术创新则可以同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稳定性与国民经济素质。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结合则提升了经济增长稳定性、社会公共福利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
表6 东部地区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
表7 中部地区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
表8 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
2.5 稳健性检验
本文应用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对前文得出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空间距离权重矩阵的表达形式如下:
其中,d为两个地区地理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之后,被解释变量无论是经济增长质量还是其六个子维度,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也可以证明前文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5—2020 年我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融合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培育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来看,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规范科技金融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部门不仅应优化顶层制度构想与设计,制定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科技金融法律法规,同时也应出台一系列关于规范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大幅提升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整体效能,规范和引导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的综合评级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于科技金融运行进行客观全面的测量与评估,为科技金融市场双方带来最为可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通过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科技金融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而促使科技金融正确发挥信息传递、资源配置、资金融通、风险分担等传统金融功能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在经济结构与国民经济素质两个维度,中央政府应高度关注市场相关行为主体结构,不仅应引导科技金融良性发展,避免出现科技金融发展不足或者过度现象,推进科技金融供给侧纵深改革,有效发挥科技金融助推技术创新功能。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技术创新市场的含金量,减少低质量与低水平的专利授权。中央政府应科学有效地治理技术市场,提升市场专利授权门槛和难度,有效发挥技术创新牵引科技金融发展功能,避免技术创新市场出现“专利泡沫”不良现象。总而言之,政府部门应分别从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两个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和修正,特别是在经济结构与国民经济素质两个领域,减少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错配所产生的损失,提升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匹配效率,从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与提升国民经济素质。
最后,进行适度政策倾斜,发挥先验地区示范效应。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及其与科技金融融合并没有发挥出经济增长质量效应。为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同时提升其与科技金融的动态匹配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与制度优化,加大对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关注强度和支持力度,引导技术人才和创新资金有序流入中部地区省份,弥补技术创新条件不足和环境不佳缺陷,借助制度红利提升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构建沟通交流长效机制,提升地区间互动能级,加强区域间联动性。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而中部地区可以借助信息扩散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积极消化和吸收其他两个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进行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进而促使本地区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产生聚合力,最终促进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