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割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
2023-07-13谢宝剑贾晓芳
谢宝剑,贾晓芳
(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州 510000)
0 引言
市场分割带来的市场价格扭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地区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的形成,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因素。“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要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矫正资源要素失衡错配,从源头上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考察市场分割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
学术界对于市场分割的存在已基本达成共识,Young(2000)[1]提出“市场分割”概念,指出我国省际市场分割严重,甚至超过了部分欧洲国家间的市场壁垒,并且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Poncet(2002)[2]从企业交易成本出发提出中国省际的贸易成本甚至高于不少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分权激励”“晋升锦标赛”“策略互动”等角度探讨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原因[3—5]。也有学者从城市层面提出我国市场分割正从以省界为限的省际市场分割向以城界为限的城际市场分割演进。区域竞争现象在省级以下行政单位之间更为明显,省内城市之间市场分割水平更适合度量省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则因忽视省内横向竞争而明显高估了我国市场一体化程度。
大量研究表明市场分割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研究结论存在分歧,主要有“倒U”型关系、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陆铭和陈钊(2009)[6]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样本期内96%的样本位于拐点的左侧,表现为市场分割促进经济增长。宋冬林等(2014)[7]的研究提出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进一步对二者关系的区域异质性进行探讨,发现中部和东部地区符合“倒U”型关系特征,但西部地区则表现为“U”型关系。孙博文(2020)[8]基于拓展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认为城际市场分割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这一效应并不持续。赵永亮和刘德学(2008)[9]则以12个城市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省际市场分割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景维民和张景娜(2019)[10]基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视角提出市场分割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其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明显高于发达地区。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证据和方法借鉴,但既有研究多孤立地考察省际或城际层面市场分割的经济效应,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纵向关联,这也就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片面性。
因此,本文基于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两个视角,考察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省际贸易壁垒对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以揭示不同行政层级保护政策间的影响机制以及我国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背后的政府行为。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从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两个渠道分析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机制。
从贸易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市场分割是增加贸易成本的主要原因。省际市场分割表现为增加省际贸易成本,而不影响企业省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成本。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政策往往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着手,在要素市场上,省际贸易壁垒直接体现为对本省企业在信贷、税收等资源上的偏袒,而对外省企业则在银行信贷和承兑清算等方面采取歧视性做法。在产品市场,省际贸易壁垒表现为对本省企业采取优先购买、补贴促销本地产品、税收优惠等方式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而对外省企业则通过强化行业壁垒、增加市场进入障碍、提高审批难度等方式阻碍其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一方面,作为地方各种政策和资源的受益主体,本地企业的省内贸易比较优势凸显;另一方面,市场分割存在明显的空间互动效应,持续提高的省际贸易壁垒必然招致其他省份的“报复”,保护政策陷入“囚徒困境”,不断增加企业跨省贸易成本。省际贸易壁垒带来的省内贸易比较优势和高省际贸易成本迫使企业逐渐减少省外市场的销售额,而以增加省内市场销售额替代跨省贸易,会加剧省内市场竞争。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官员晋升激励则促使省级以下行政单位横向竞争加剧,其中以城际市场分割最为明显。
从市场规模角度进行分析,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设置制度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市场或是限制本地资源流出,最终以压缩产品的外地市场空间和降低本地潜在市场需求为代价。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通常会优先保护本地市场空间,以限制外省企业进入来维护本地企业的市场份额,其他地方政府的“报复”行为会在长期和整体意义上压缩本地产品的外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实施保护主义的过程中往往以各种税收优惠补贴、隐性担保、预算软约束等方式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实际收益往往低于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进而抑制地区市场需求和市场投资水平,导致地区潜在市场需求长期处于低水平。外省产品市场空间被压缩,省内本地潜在市场需求处于低水平,市场规模大幅下降,必然导致省内城市之间市场竞争激烈,地方政府之间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省际贸易壁垒将加剧城际市场分割。
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市场分割短期内通过保护本地市场和资源的方式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从整体上看,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而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最终将抑制地区经济增长,地区经济的短期增长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从地区间经济差距视角来看,短期内较低的市场分割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而缩小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而持续较高的市场分割则会阻碍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下来容易陷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导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思想,本文预期省际贸易壁垒将通过加剧城际市场分割作用于省内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省际贸易壁垒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呈“U”型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本文的实证策略是,先验证省际贸易壁垒与城际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再检验省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后果。为验证假设1,本文设定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下标i、j、t分别表示省份、城市、时间;Segmentijt为i省份j城市第t年的市场分割指数;Segmentit为i省份第t年的市场分割指数;γj和λt分别是城市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X和εijt分别是控制变量和随机扰动项;α1是本文最关心的系数,若假设1成立,则预计α1>0。
为验证假设2,参考袁淳等(2021)[11]的做法,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省际贸易壁垒是否通过加剧城际市场分割对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影响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其中,Gapjct为地区经济发展差距,Gapjct数值越大,表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越大,反之越小[12]。式(3)与式(1)保持一致,式(4)是在式(2)的基础上加入Segmentijt和Segmentijt2,下标c代表中心城市,本文重点关注η1、η2、η3和η4以判断中介效应是否存在。
2.2 数据说明
2.2.1 市场分割指数
已有文献测量市场分割的主要方法有生产法、贸易流量法、问卷调查法、价格法等。由于缺少不同地区各类商品原始实际价格数据,本文中市场分割指数的测量沿用桂琦寒等(2006)[13]以及之后大量研究市场分割问题文献的做法,运用相对价格指数法测算地区市场分割指数。在商品选取上,参考曹春方等(2015)[14]的方法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2016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指标在年度之间的可比性,选取食品、衣着、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七类商品为计算基础,以相对价格指数法测算市场分割指数。本文以相邻地区的价格差异测算市场分割指数,市场分割指数越高,表明地区之间地方保护越严重。并将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匹配到地级市层面。
2.2.2 控制变量
除核心解释变量以外,本文控制了城市层面和省份层面的部分宏观变量。(1)城市层面:通过尽可能多地查找、整理现有公开资料中涉及的地级市层面各项宏观统计数据,结合已有文献涉及的影响地区市场分割的宏观变量,并在充分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以下4 个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政府干预度、经济发展水平、市级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2)省份层面:由于省内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运输里程的变化会降低省内及省际城市之间的贸易成本,进而直接影响省际市场分割和城际市场分割大小,因此本文控制了各省份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变量,以控制“先天性”贸易成本变动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变量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2.2.3 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从城市层面开展研究,而市场分割指数的计算涉及多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尽量保证样本个数和数据的可得性,因此本文数据涵盖2007—2019 年23 个省份的256 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①西藏、新疆、青海、海南、台湾、香港、澳门数据缺失,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为直辖市,与本文研究对象差别较大,因此这部分样本并未纳入。,对个别城市少数年份的缺失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处理。省际市场分割和城际市场分割指数原始数据全部来自各省份和城市的统计年鉴,通过人工整理获得。除去本文特别指出的变量以外,其余控制变量均为结合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CNKI)、EPS全球统计数据平台整理得到。
为了避免异常值对本文结论带来的偏误,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做了1%和99%分位数上的缩尾处理。
2.2.4 描述性统计
表1 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为避免回归系数太小以致不便展示的情况,本文实证中市场分割指数均乘以1000。为消除异方差性,回归中对经济发展水平、市级基础设施和省级基础设施做了取对数处理。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2报告了式(1)的基准回归的结果。其中,列(1)仅控制了固定效应,列(2)加入了控制变量。结果显示,省际市场分割系数为正,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意味着省际贸易壁垒越强,省内城市之间竞争越激烈,城际市场分割越严重,这与假设1是一致的。省际贸易壁垒提高了企业跨省贸易成本,并缩小企业市场空间,加剧省内城市之间横向竞争,进而加剧城际市场分割。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省际贸易壁垒明显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趋势。显然,区域间完善的经济体制和自由竞争机制才是“倒逼”生产要素高效利用、加快地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以省际贸易壁垒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以强化城市之间非理性横向竞争、牺牲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
3.2 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
3.2.1 内生性处理
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尝试处理模型中遗漏变量可能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参考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15]的做法,采用省份平均地理坡度作为省际市场分割的工具变量。由于地理坡度不随时间变换,参考已有文献中采用历史数据、地形数据等时不变工具变量的处理方法,采用地理坡度与时间趋势的乘积项作为省际贸易壁垒的工具变量。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检验结果见表3,列(1)为第二阶段的结果,结果显示省际贸易壁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再次说明,省际贸易壁垒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
表3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3.2.2 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借鉴王小鲁等(2019)[16]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采用2008—2016 年各省份市场化总得分刻画各省份省内市场一体化,并计算其逆向指标替换被解释变量。由于该指标为省份层面的变量,因此将其匹配到城市层面。该指标从市场发育程度、法制环境、政府与市场关系等五个方面综合评价省份市场化水平,其逆向指标能较好地刻画省内城际市场分割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更换被解释变量后,基本结论不变,省际贸易壁垒正在加剧城际市场分割。
(2)更换模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已有研究实证检验了地区之间市场分割策略互动行为的存在,地级市之间市场分割可能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为避免因忽视地级市之间空间相关性造成模型估计结果偏误,本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在此之前,依照Elhorst(2014)[17]的检验思路,依次从LM 检验、SDM 模型固定效应、Hausman 检验以及SDM 模型简化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时空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为最优选择,并选用0-1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结果表明,城际市场分割确实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单个地级市的市场分割策略必然招致周边地区的“报复”行为。在控制了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后,省际贸易壁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再次验证了本文基本结论的稳健性。
(3)删减样本:本文中研究样本来自23 个省份的256个地级市,其中包含了15 个副省级城市①中国现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他都是省会城市。和23 个省会城市。在中国现有行政等级体系下,资金、优惠政策等重要生产资源,一般按照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的顺序逐次分配。显然,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面临不同的资源要素约束,其对上级政府下发的保护政策也必然呈现差异化应对举措。因此,为避免城市的行政等级划分给基本结果带来的偏误,去掉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并没有显著性变化,基本结论依然稳健。
3.3 机制分析
前文理论部分分析表明,省际贸易壁垒通过提高省际贸易成本和缩小市场规模加剧城际市场分割。由此,本文预期,如果省际贸易壁垒对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确实是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加剧市场收缩来实现的,那么省际贸易壁垒的作用就应该在贸易成本较高或者市场规模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基于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两个角度考察省际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3.3.1 贸易成本
本文使用城市互联网普及率(每千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用Net表示)来度量城市外部贸易成本,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越高,城市外部贸易成本越低,反之,贸易成本越高。若城市互联网普及率低于样本中的中位数,则虚拟变量H_Net取值为1,否则为0。这里将H_Net及交互项H_Netijt*Segmentit加入模型中进行检验。表4列(1)结果显示,交互项H_Netijt*Segmentit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越低,省际贸易壁垒加剧城际市场分割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与预期一致。
表4 机制检验结果
3.3.2 市场规模
根据“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本地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经济的成本就会越高,市场分割程度相对较低。本文使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用Socialneedijt表示)来度量城市市场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越高,城市市场规模越大,反之,城市市场规模越小。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低于样本中的中位数,则虚拟变量H_Socialneedijt取值为1,否则为0。这里将H_Socialneedijt及交互项H_Socialneedijt*Segmentit加入模型中进行检验。表4列(2)结果显示,交互项H_Socialneedijt*Segmentit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区市场规模越小,受到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就越大,省际贸易壁垒加剧城际市场分割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与预期一致。
3.4 异质性分析
3.4.1 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
为考察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的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本文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检验:(1)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②本文根据第一财经2019年中国城市等级排名,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定义为发达城市,其余为欠发达城市。。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列(1)和列(2)。结果显示,在发达城市样本组中,省际贸易壁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在欠发达城市样本组中,省际贸易壁垒系数显著为正。回归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加剧作用在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而在发达城市该作用不明显。(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使用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在基准回归中已经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Pgdpijt)作为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因此本文在基准回归中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省际贸易壁垒的交互项,表示为lnPgdpijt*Segmentit。回归结果见表5列(3)。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能缓解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
表5 异质性检验结果
3.4.2 各省份经济空间结构异质性
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间市场边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为进一步考察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空间结构省份存在的差异,本文将样本省份分为两组:单中心省份和双中心省份③根据前文计算结果,本文样本涉及的23个省份中,双中心省份有广东(广州、深圳)、山东(济南、青岛)、福建(福州、厦门)、辽宁(沈阳、大连)、江苏(南京、苏州),其余均为单中心省份。,表5 列(4)和列(5)报告了分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两组样本中,省际贸易壁垒系数均显著为正,但单中心省份组系数值大于双中心省份组。为分析两组系数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一步引入省份虚拟变量(Central),即:单中心省份为0,双中心省份为1。并将省份虚拟变量(Centrali)以及省份虚拟变量与省际贸易壁垒的交互项(Centrali*Segmentit)加入基准回归,表5列(6)报告了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两组省际贸易壁垒的估计系数存在显著差异,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加剧作用在单中心省份更强。而各省份多中心空间结构则有助于城市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城际市场整合,进而削弱省际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4 经济后果分析
基于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市场分割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加上已验证的假设1和异质性分析结果,本文预期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强弱差距将导致省内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先下降后上升。根据前文中的式(2)和式(4)进行检验,表6报告了检验结果。
表6 省际贸易壁垒对省内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
表6 列(1)结果显示省际贸易壁垒一次项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二次项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省际贸易壁垒与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存在“U”型关系,较低的省际贸易壁垒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其对欠发达地区经济促进作用高于发达地区,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缩小。但持续较高的省际贸易壁垒必然招致其他地方政府的“报复”行为,进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抑制地区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欠发达地区的负向效应要明显高于发达地区,导致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表6 列(2)结果为二者间作用机制的检验,加入城际市场分割及其平方项后,城际市场分割一次项系数为负但不显著,二次项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时对比列(1)和列(2)的结果,省际贸易壁垒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但系数值均有所下降,这表明省际贸易壁垒确实通过加剧城际市场分割对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产生影响。
前文异质性分析发现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加剧作用在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基于该结论,本文预期省际贸易壁垒对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本文以外围城市人均GDP 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若人均GDP 低于样本中的中位数,则虚拟变量H_lngdpijt取值为1,否则为0。这里将H_lngdpijt及交互项H_lngdpijt*Segmentit和H_lngdpijt*Segmentit2加入模型(2)中进行检验。表6 列(3)结果显示,交互项H_lngdpijt*Segmentit系数为负但不显著,交互项H_lngdpijt*Segmentit2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地区省际贸易壁垒对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确实在欠发达地区更显著,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省际贸易壁垒确实通过加剧城际市场分割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差距。
5 结论
如何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从省际贸易壁垒的贸易成本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入手,检验了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省际贸易壁垒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二者之间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以及单中心省份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省际贸易壁垒会通过加剧城际市场分割而导致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先下降后上升,二者之间关系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通过提高跨省贸易成本和缩小市场规模两个渠道加剧城际市场分割,进而影响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