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2023-07-12王秋珍
王秋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写过一首《咏鸡鸣》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前两句淡而无味,后两句豁然开朗。
清代纪晓岚模仿祝枝山写过类似的诗,题为《杨柳树》:东边一棵杨柳树,南边一棵杨柳树。西边一棵杨柳树,北边一棵杨柳树。任你柳丝千万条,怎么系得行人住?
前四句像稚童伸出手指在数杨柳树,但有了后两句,全诗顿时熠熠生辉。
这就是波折的魅力。它会把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样的文章,瞬间提升层次,升华主题,也给了读者很大的心灵撞击力。
如果我们把波折从一个变成三个,那就更加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请同学们来看这么一个故事: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当时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每人巴掌大一块位置,勉强放开书和本子,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传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木板与地面之间的空地上了。我为他的妙主意叫绝,让他把我的书包也挂在了木棍上。
两周过后,阿闪又突发奇想,从家里拿来一根银筷子,取代了小木棍,撑在了木板上。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它是我长到13岁见到的最奇异的珍品。阿闪的银筷子,让我的眼睛猛地一亮。
其他同学还没有来到,阿闪专心地做着习题,我则怔怔地看着银筷子,大脑里一直重复着一个念头,如果那根银筷子属于我,该多好!同学小玫风风火火地进来了,走过我身边时,她惊讶地停下来,抚摸着银筷子:“真漂亮!谁的呀?”
我猛地一惊,继而平静:“哦,我的!”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震惊了。 阿闪愣了一下,停止了做题:“你说什么胡话,我刚从家里拿来的!”
我很强硬:“明明是我的。” 阿闪哭了起来,他有口难辩,难过极了。我一直很平静,一副处乱不惊的样子。
班主任来了,我仍强硬地坚持,他也未能分出真相。开始上课了,我的注意力融入不了课堂,心里像翻了五味瓶,我的心里激烈地斗争着,一念之间,我做出了一个可怕决定:继续坚持说那根银筷子是我的,即使父母来了也不认错。我的内心完全被邪恶控制了。
上午放学时,我强行拿走了那根银筷子。下午,我把银筷子堂而皇之地撑在木洞上,阿闪却把书包放在了地上。我虽拥有了一下午的银筷子,可那是如坐针毡的一个下午,滋味,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根银筷子。他把筷子举在我的跟前,说:“把另一根拿出来。”
我顺从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根银筷子递给他,一双精美绝伦的银筷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阿闪爸爸去年挖河时得来的奖品,好东西是不能分开的,阿闪爸爸刚才来过了,说你这么喜欢,就送你吧!他要我告诉你,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就像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流了无数汗水才得到了银筷子一样。”
我收下了银筷子,把它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每当懈怠的时候就拿出来,让它像鞭子一样拷打我,我想获得像银筷子一样的一个个奖品,点亮我的人生。
终于,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老师。那双银筷子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它已成了我的财富。
去年,我带着银筷子回乡过年。大年初一,我带着厚礼特地去了阿闪家,我从怀里拿出银筷子,说出了积攒多年的感谢话,说没有他当年的慷慨相赠,没有他的勉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阿闪的爸爸愕然地听着,然后给了我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谜底:那年,阿闪的老师花了一百元钱买走了他的银筷子,说是有急用,价值仅20元的东西,他得了100元,他们一家高兴了好几年。
我瞬间明白了一切,班主任用他的善良和智慧导演了一出戏。
我久久地凝望著银筷子,冬日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
【老师说】
童年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童年的回忆,有伤感,有自豪,有愧疚,有甜蜜。写下童年故事,就是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对话。文中的“我”被漂亮的银筷子诱惑,转而有了占为己有的想法和行动。“我”和阿闪的友谊也就此破灭。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算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我”的贪念,切断了美好的友谊。但这还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聪明的作者,引出了阿闪的爸爸,让他借班主任之口,表达了文章新的主题:“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就像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流了无数汗水才得到了银筷子一样。”这位勤劳而宽容的爸爸,还把另一根银筷子送给了“我”。这样的成全和爱,让读者动容。至此,阿闪的爸爸成了最闪光的人物。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已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作者还不罢休,他深深懂得波折的魅力。文章继续写“我”从此把银筷子藏好,发愤图强,终于考上大学当了老师,于是去阿闪家道歉和报恩。这就成了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它已经完成了两次转折,自然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了。但作者的才情到此还没有发挥得淋漓尽致,文章就有了第三次转折,揭开了银筷子背后的秘密:“我”的老师花了100元钱买走了阿闪爸爸价值仅20元的银筷子,阿闪一家人高兴了好几年。
至此,故事的谜底才真正揭开:原来伟大的不是同学的爸爸,而是“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文章的主题成了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以及思想品格的肯定,对老师善良和智慧的赞美。如此巧妙的构思,融哲理、颠覆、爆发于一体,实现了完美的一波三折,读罢让人不由得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