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2023-07-12张丽霞
张丽霞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胃肠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可引发胃肠道出血,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胃肠息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常用手段,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切术等术式。胃肠息肉切除术主要通过内镜下切除息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2-3]。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4-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34 例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治疗;依从性较高;精神良好。排除标准: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史;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合并传染性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3 个月,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迟发性出血、腹泻、腹痛、感染等。
1.2.2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 岁、<60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专科及以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24 kg/m2)、腹部手术史(有、无)、息肉个数(1 枚、≥2 枚)、息肉直径(≥1 cm、<1 cm)、术中出血量(≥800 ml、<800 ml)、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否)。
1.3 观察指标
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134 例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息肉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4 例患者中15 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迟发性出血7 例、腹泻2 例、腹痛3 例、感染3 例),119 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文化程度、BMI、腹部手术史、息肉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息肉直径、术中出血量、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3 胃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将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发生=0,未发生=1),将表1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息肉直径≥1 cm、术中出血量≥800 ml、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胃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变量赋值情况
表3 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采用胃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但受术中内镜刺激胃肠道、电凝过度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预后效果较难保证[6-7]。因此,临床需明晰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134 例患者中15 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9 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息肉直径、术中出血量、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息肉直径≥1 cm、术中出血量≥800 ml、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胃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原因如下。(1)年龄≥60 岁:老年群体机体免疫力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机体愈合能力低下,加之受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8];同时,此类患者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不佳,对手术的耐受力低下,手术操作可能刺激胃肠道,从而增加术后腹痛、腹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息肉直径≥1 cm:直径较大的息肉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较大,可导致较严重的腹部间断性隐痛或持续性胀痛,而术中切除时创面较大,术后发生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同时,临床针对直径较小的息肉多采用圈套切除的方式,而直径较大的息肉切除难度较大,需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极易造成电凝过度、过深,加重创伤,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9-10]。(3)术中出血量≥800 ml:术中出血量较多表明患者机体受到的手术创伤严重,创面较大,且术中电凝止血时间过长延长了手术时间,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4)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因此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11-13]。
综上所述,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60 岁、息肉直径> 1cm、术中出血量≥800 ml、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