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12付帆胡美凤艾丽支伟伟万永红舒吕

医疗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付帆,胡美凤,艾丽,支伟伟,万永红,舒吕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 (江西南昌 331700)

髋关节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恢复患肢活动能力,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1]。但该术式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情况多发,加之术后需长期卧床制动,易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诱发关节僵硬、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影响预后[2]。目前,临床针对上述情况多实施常规骨伤科护理,即通过药物、按摩、功能锻炼等方式缓解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但部分患者的干预效果不理想,关节功能恢复缓慢[3]。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康复模式逐渐在骨科术后康复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药贴敷、穴位按摩均是传统中医干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可加快康复速度,促进恢复进程[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8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 例。对照组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58±3.45)岁;原发病,股骨头坏死6 例,股骨颈骨折26 例,其他7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65.25±3.51)岁;原发病,股骨头坏死7 例,股骨颈骨折23 例,其他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术后意识清醒,可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陈旧性及病理性骨折;合并急慢性感染。

1.2 方法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均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骨伤科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为患肢穿弹力袜,并将患肢抬高30°,对双下肢进行被动按摩;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康复锻炼计划,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三头肌收缩等训练,连续干预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1)中药贴敷:将川芎、肉桂、吴茱萸按照1∶1∶1比例与姜汁调和成糊状,制作成10 cm×20 cm 药饼(厚度约0.5 cm)贴敷于涌泉穴,保持4~6 h。(2)穴位按摩:采用专业点、按手法按摩承山、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等穴位,力度以患者自感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2~3 min。中药贴敷和穴位按摩均于术后第1 天开始实施,1 次/d,连续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4、7 d 后的患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值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大腿周径(每日下午3 点,使用软尺测量患侧髌骨上缘10 cm 处周径),干预前和干预4 周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5](Harris hip score,HHS)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畸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共4个部分,总分100分,评分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前,两组患肢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7 d 后,观察组患肢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肢VAS 评分比较(分,±s)

注: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2 d 后 干预4 d 后 干预7 d 后对照组 39 6.47±1.25 6.11±1.03 4.98±0.86 3.15±0.56观察组 39 6.42±1.22 4.68±0.94 3.85±0.77 2.16±0.34 t 0.179 6.404 6.113 9.437 P 0.859 0.000 0.000 0.000

2.2 大腿周径

干预前,两组患肢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7 d 后,观察组患肢大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大腿周径比较(cm,±s)

表2 两组大腿周径比较(cm,±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2 d 后 干预4 d 后 干预7 d 后对照组 39 36.45±3.86 38.27±4.02 36.15±3.46 33.58±2.45观察组 39 36.58±3.91 35.34±4.08 32.26±2.64 30.15±2.03 t 0.148 3.223 5.582 3.732 P 0.883 0.002 0.000 0.000

2.3 髋关节功能

干预前,两组HHS 各部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HHS 中的疼痛、畸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HS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HHS 评分比较(分,±s)

注:HHS 为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组别 例数 疼痛 畸形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干预前 干预4 周后对照组 39 18.85±3.65 28.36±4.86 1.10±0.08 2.34±0.12观察组 39 18.82±3.71 32.81±5.42 1.13±0.11 2.58±0.19 t 0.036 3.817 1.377 6.670 P 0.971 0.000 0.172 0.000组别 例数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干预前 干预4 周后对照组 39 19.86±4.35 32.58±5.42 1.18±0.29 2.28±0.15观察组 39 19.78±4.31 39.65±6.75 1.20±0.30 2.64±0.21 t 0.082 5.100 0.299 8.712 P 0.935 0.000 0.766 0.000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加之受术后需长期卧床制动及患肢疼痛、肿胀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6]。中医康复护理强调辨证论治,已在骨伤科术后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理论认为,老年患者多体虚,加之手术创伤损耗气血,气虚则血运无力,无法行血、射血,而致血流下行缓慢,血瘀阻滞经络,营血回流受限,水津外溢,流至下肢淤堵则肿,而不通则痛,限制活动,致关节功能障碍[7-8]。故中医骨伤科护理主张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以改善组织粘连、痉挛症状,促进关节功能康复。中药贴敷结合了经络学说,使用中药膏贴敷相应穴位,通过穴位刺激可发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且药物可通过贴敷直接作用于病灶,充分发挥药效[9-10]。穴位按摩则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由表入里,达到疏通经脉、缓解组织粘连的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4、7 d 后患肢VAS 评分、大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干预4 周后,观察组疼痛、畸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可缓解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改善。原因如下:中药贴敷中的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祛瘀,肉桂可活血通经、镇痛,吴茱萸可行经止痛,三药结合可发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12]。现代药理学指出,川芎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肉桂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发挥镇痛作用,吴茱萸可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13-14]。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位于足底,刺激该穴可疏通患肢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而经皮肤敷贴中药,经足部直接吸收药效,直达患肢,发挥促进血液循环、止痛、降低炎症水肿渗出、改善患肢疼痛及肿胀的功效[15-16]。按摩承山、委中穴可改善足部痉挛及下肢痿痹,缓解关节痉挛痛;配以足三里、环跳穴,可缓解关节麻木、肿胀;而阳陵泉乃为八会穴中的筋会,刺激该穴可舒筋壮骨、活血祛瘀[17-18]。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活血祛瘀、止痛、消肿的效果,并可改善下肢痉挛、关节麻木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患者的疼痛、肿胀得到缓解,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进而避免术后长期制动诱发的各种并发症。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