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微创手术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7-12林柳香

医疗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牙周炎牙周牙龈

林柳香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慢性牙周炎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微生物感染和宿主防御之间的平衡关系息息相关。牙菌斑生物膜引发感染后,会逐渐损伤牙周支持组织,甚至导致牙齿丧失。有研究显示,该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1]。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可按照轻重程度依次分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附着丧失与牙槽骨吸收。其中,牙槽骨吸收是导致骨内缺损即骨下袋形成的重要原因,依据破坏后剩留牙槽骨的骨壁数目可分为一、二、三、四壁骨袋及混合壁袋。针对合并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必须对骨内缺损行再生治疗,以获得新生骨组织及上皮结构,最大限度恢复牙周组织[2]。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作为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骨内缺损修复效果;但该手术切口大,可能造成严重创伤及疼痛,且术后不易恢复,加之手术器械的可控性差,极易导致术区软组织撕裂,延缓术后康复进程[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具有伤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的微创手术在医学外科领域得到广泛重视。郑明珍等[4]的研究证实,牙周微创手术具有治疗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患者舒适度高等优势,其效果较传统治疗更明显。目前,关于微创拔牙植骨的研究报道较常见,但关于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骨下袋患者的相关报道却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8 例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牙周微创手术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即骨袋仅剩留2 个骨壁)患者108 例(共108 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 例(54 颗患牙)。试验组男31 例,女23 例;年龄42~67 岁,平均(45.87±6.33)岁。对照组男33 例,女21 例;年龄41~68 岁,平均(46.03±6.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牙周炎[5]及二壁骨下袋[6]的诊断标准;无牙周手术禁忌证;常规检查(血、尿、凝血、血糖、血脂)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术前1 个月内接受抗生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合并口腔肿瘤;精神意识障碍且无法配合研究开展;既往正畸治疗史;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戒烟指导、消除菌斑、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并于术前行X 线检查,确定患牙牙根及牙槽骨情况,确认无误后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前消毒、铺巾,保证严格无菌操作。

试验组采用牙周微创手术治疗:操作者头戴显微放大镜(南京云迈达光学仪器厂,型号:CM 2.5×),手持显微器械在放大镜直视下于患牙唇或舌侧做一1~2 mm 的沟内切口,借助器械翻开组织瓣,暴露唇或舌侧的牙槽嵴;将缺损区域作为操作中心部位,保证左右两侧牙龈乳头无损害,同时将切口延伸至患牙邻近健康牙的远中轴面转角处,即牙间宽度大于2 mm 邻间隙;在显微放大镜辅助下使用显微牙周器械对缺损区域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彻底清除感染物质;随后取适量骨粉逐次少量按压植入,龈瓣复位后予以水平或垂直褥式缝合,压迫止血后外敷牙周塞治剂(美国派丽登,规格:90 ml/支)4~6 d,以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沿牙龈缘做一纵向切口或垂直切口(切口长度需延伸至邻近1~2 颗正常牙齿),暴露患牙;直视下使用牙周手术器械翻开黏骨膜瓣,对缺损区域进行刮治、根面平整,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牙龈组织,减少牙龈瓣损伤;取适量骨粉逐次植入缺损区域,在植入骨粉时可适当加压,以保证釉牙骨质界紧贴根面,减少溢出;后续缝合、止血措施同试验组。

两组术后均常规服用抗生素3~5 d,并给予严格的口腔卫生指导,以减少菌斑生成,避免二次感染;同时,嘱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忌使用患牙咀嚼,2 周内不刷术区。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术后2、4、6 d,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分值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2)牙龈情况: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根据Quigley-Hein 法[8]评估两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分为0 级(牙面无菌斑存在)、1 级(牙颈边缘有少数散在分布的菌斑)、2 级(牙颈部有菌斑存在,但其分布宽度不超过1 mm)、3 级(牙颈部有菌斑且分布宽度超过l mm,但未超过牙面的1/3)、4 级(牙面有明显牙菌斑,且覆盖面积为牙面的1/3~2/3)、5 级(牙面牙菌斑较多,且覆盖面积>牙面的2/3)。(3)牙周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其中PD 为牙龈边缘与牙周袋底部之间的距离,CAL 为龈沟底部或牙周袋底部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术后牙龈肿痛、切口裂开、牙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2 d,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 d,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2 d,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术后2 d 比较,aP<0.05;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术后2 d 术后4 d 术后6 d试验组 54 5.12±1.03 2.74±0.62a 0.62±0.36a对照组 54 5.20±0.95 3.15±0.77a 0.92±0.51a t 0.420 3.048 3.531 P 0.676 0.003 0.001

2.2 两组牙龈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PL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两组PLI 均低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PL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试验组PL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LI 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PLI 为菌斑指数

组别 例数 PLI(级)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试验组 54 1.66±0.51 1.24±0.53a 1.08±0.33a对照组 54 1.63±0.60 1.26±0.45a 1.22±0.38a t 0.280 0.211 2.044 P 0.780 0.833 0.043

2.3 两组牙周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PD、CA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两组PD、CAL均低于同组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D、CAL 比较(mm,±s)

表3 两组PD、CAL 比较(mm,±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PD 为牙周袋深度,CAL为临床附着水平

组别 例数 PD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试验组 54 5.88±1.10 2.12±0.40a 2.20±0.52a对照组 54 5.87±1.12 2.55±0.64a 2.63±0.63a t 0.047 4.187 3.868 P 0.963 0.000 0.000组别 例数 CAL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试验组 54 7.54±1.09 4.21±0.63a 4.50±0.68a对照组 54 7.55±1.10 4.87±0.72a 5.02±0.64a t 0.047 4.349 4.092 P 0.962 0.000 0.000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作为口腔感染性疾病,可破坏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组织,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可导致牙周袋、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但目前外科手术种类众多,如何选择适用于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的最佳治疗方式,已成为各大专业学术会议及论坛专家谈论的焦点。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是临床常用的再生性手术之一,能通过植入骨粉填补骨缺损区域,进而达到促进牙周组织新生的目的,加之骨粉材料与人体骨结构相似,具有增强骨新生的能力,因此该手术可取得一定的修复效果[9];但该手术切口较大且器械具有不可控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极易发生感染、软组织撕裂等并发症。

随着手术显微镜及微创器械的引进,口腔治疗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牙周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手术首先利用微创器械做小切口处理,随后在术区直视放大下完成翻瓣、清创、根面平整等各项操作,以更温和的方式提高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且牙龈和牙周情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牙周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其原因如下: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需要自病变区向外延伸多个正常牙位以充分暴露术区,该操作会加大手术风险,延缓术后康复时间[11];而牙周微创手术一方面能在显微放大镜下直接观察根面形态及牙组织缺损区域,并精准定位骨缺损区域,避免损伤邻近牙体,减少术中骨组织暴露面积,另一方面借助各种微创器械完成切口、翻瓣、龈下刮治、植入骨粉等操作,不仅能缩小术区范围,还能减少出血及伤口疼痛,保留更多的健康牙组织,最大限度减少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2]。

综上所述,牙周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牙龈及牙周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牙周炎牙周牙龈
牙龈出血不一定是缺乏维生素C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