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前的路
2023-07-12杨俊杰
杨俊杰
我家住在村中央,家门前的路是村子的主干道。每天路旁的那些杨柳树下都会有一些休憩的老人,路上有常扛着农具、赶着农时的庄稼人走过,有儿童在路旁玩耍,有跳广场舞的村民,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与村民亲切交谈……
可是,前几年这条路还并非如此。童年的我对家门前这条路的印象不是尘土飞扬的沙漠,就是坑坑洼洼的沼泽。以前这条路是土路,崎岖不平,走在上面常常会被绊上一跤,吃一嘴土。下雨天,人们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再怎么小心,也难免将污浊的泥水溅到干净的衣服上。我记得以前过春节,最纠结的是留在城里过年还是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留在城里过年太冷清,回老家过年,路又不好走,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只能“宅”在家……
有一天,来了一群戴着黄帽子的叔叔,他们驾驶着一辆庞然大物,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铺在路上,爷爷告诉我这是在铺柏油路。不久,村里的主干道都成了柏油路,一直通到省道,交通便利了,道路两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道路“黑化”后,乡亲们的出行就不再受天气的影响了。晴天,电动车是最佳的代步工具;雨天,可以开着自家的小汽车出门,或者到村东头乘坐公交车出门。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爷爷奶奶家团圆。
家乡的传统文化也沿着这条路走出了村子。我村的非遗传承人吴丽花将传统的“虎头鞋”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知名品牌——“花针匠”。近年来,该品牌频频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成为了家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花针匠”还带动了村民致富,讓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我家门前的道路两旁还张贴着“骆山大龙”的表演照片。“骆山大龙”,又称“龙舞”,是我们这儿的传统舞龙表演,流传至今,续写着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每逢过年,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他们举着相机,看着“江南第一大龙”从村子的柏油路上威严地走过。舞龙人身着传统服饰,尽情舞动着文化之龙,人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今,家乡的“骆山大龙”不仅进了溧水区博物馆,还上了央视,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节假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沿着这条路来欣赏家乡的美景,感受家乡的文化。现在,家乡的很多景点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游人络绎不绝。
家门前的这条路,承载着我的乡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成为了振兴乡村的一条致富路。
【江苏溧水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以“家门前的路”为题,全文围绕这条路来写。运用倒叙手法,开头先展示现在的路的景象,然后再从几年前写起,由一开始不好走的路,到有人来修路,再到后来因为这条路,家乡的文化得以传播出去,也吸引了更多人来到家乡。思路清晰,一目了然。结尾点题,写家门口的这条路“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成为了振兴乡村的一条致富路”。
(指导老师: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