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艺术影响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研究

2023-07-12张宇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多种新式建筑开始出现。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会受到艺术发展理念的影响,其中,新艺术对于建筑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发生转变,有效促进建筑艺术性提升。以黑龙江哈尔滨建筑为例,对基于新艺术影响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以准确掌握新艺术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新艺术;建筑设计;建筑系统;语言重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新艺术思潮影响下哈尔滨建筑艺术与城市文化生态研究”(21BG139)研究成果。

建筑能够展现城市风貌,影响城市形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建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哈尔滨作为一座拥有大量西式建筑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显著不同。在哈尔滨城市建设期间,新艺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来自俄罗斯的建筑师们将新艺术传进来,并将其运用在哈尔滨的建设中。虽然新艺术运动已经过去百年,但是哈爾滨建筑依然能够体现出新艺术的特征。为了延续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独特风貌,需要加强对其新艺术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的研究。

一、新艺术影响解读

新艺术在美术领域是指1880—1910年针对学院派、写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其被广泛地应用在插图、版画、实用美术以及油画创作领域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通过线条表现功能,并注重线条与色彩之间的差异,色彩、线条与构图间的构成显示出强烈的装饰倾向、唯美主义以及抽象特质。新艺术起源于英国,之后在欧洲快速传播。新艺术不仅对绘画艺术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1889年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所设计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的经典作品。在设计中,埃菲尔突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采用技术构造的设计方案取得重大成功。

新艺术对于建筑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建筑设计的“自由风格”。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们在建筑的造型、材料等方面更加大胆,将更多的新元素与艺术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使得建筑的形态更加多样化,充满艺术性。这些对于建筑设计的探索至今依然具有潜在影响。在新艺术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实用主张,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通过与艺术元素的融合,使得建筑整体艺术性提升,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从而使得建筑设计与艺术的融合度逐渐加深[1]。

二、基于新艺术影响的建筑形态语言的

局限性与发展

(一)建筑形态语言的时代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以新观念对旧有事物进行审视时,需要承认旧有的事物已经与当前社会实际不相符合,新艺术的建筑风格也是如此。新艺术影响下的建筑虽然曲线优美,造型别致,建筑局部设计细节更加精致,与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发现其也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新艺术运动使得建筑风格发生很大变化,与传统建筑形式具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建筑理念依然以古典为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需求。虽然在巴黎、维也纳、哈尔滨等城市中,设计师们依然热衷采用新艺术理念进行建筑设计,但是并不能证明新艺术影响下的建筑设计风格依然在持续,正如西安、北京等城市的仿古建筑,只是体现了人们对于城市旧有美好建筑形态的怀念,并不能代表其是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城市建筑的未来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还需要开发具有原建筑“基因”的新建筑形式。新建筑不应该是与当前时代发展不符的对原有建筑的复制品、模仿品,而是应该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品,所以需要明确新艺术影响下建筑形态语言的时代局限性,从而对建筑风格进行重构与优化设计[2]。

(二)建筑形态语言的发展方向

在新艺术运动时期产生的建筑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所以在哈尔滨建筑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新艺术影响下的建筑理念进行扬弃。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们的个人能力逐渐强化,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生活节奏与复杂性全面提升,所以人们希望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完成更多的事情,这使得建筑设计中的空间使用功能需求更加复杂与模糊。在这种形势下,新艺术影响下的具有古典特征、传统的、固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功能的使用需求。

按照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未来哈尔滨的新建筑不应该主推新艺术理念与古典建筑理念,同时不能全部继承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原则,而是需要符合人们的需求。在新时代建筑空间的处理中,需要更加注重满足人们对于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空间使用功能的需求,全面提升对建筑空间的关注程度,所以哈尔滨的新建筑设计必须具有开发性、包容性以及人性化特征。新建筑需要体现出对历史的充分重视,同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新设计理念不能片面地追求建筑功能或形式更加完善,而是需要注重新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的结合,并更多地关注单体建筑和城市文化的融合。同时,需要提升建筑设计中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科学技术解决建筑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传统性问题。以科技的方式处理传统设计方式无法解决的复杂功能问题,是新艺术理念下建筑形态语言发展的一大特征[3]。

(三)哈尔滨新艺术建筑形态语言的演变

新艺术风格在哈尔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造就了如今的哈尔滨建筑。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新艺术运动在哈尔滨的盛行时间较长。新艺术运动在欧洲仅仅在1900—1907年辉煌之后就逐渐走向消亡,即便是在俄罗斯也只发展到1918年,而新艺术运动在哈尔滨持续到1930年前后,才逐渐被其他艺术流派取代。在该过程中,哈尔滨的建筑形态语言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

1898—190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呈现多元化特征。新艺术运动产生于西欧,在整个欧洲快速传播,并在急于提升文化国际地位的俄罗斯快速发展,之后传入哈尔滨,所以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在产生的初期阶段,以俄罗斯的新艺术运动建筑为主,以比利时、法国以及德国等新艺术建筑为补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新艺术发展对哈尔滨的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且随着新艺术在欧洲的变化,哈尔滨的建筑形态语言也在不断调整。

1905—1916年为第二阶段,为折中化演变阶段。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哈尔滨产生很大影响,结合早期进入哈尔滨的多元化新艺术影响,哈尔滨的外来建筑形式更加多样,产生了折中主义倾向,哈尔滨的新艺术建筑从此进入了折中变化阶段。这一时期,部分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及古典建筑都被赋予了新艺术的元素,使得哈尔滨建筑中的新艺术元素更加丰富。

1917—1930年为第三阶段,以装饰化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对于哈尔滨的影响日益衰减,许多外来设计师逐渐被我国设计师取代。从建筑形态语言的角度来看,该时期哈尔滨的新艺术建筑依然以折中主义为主,其变化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装饰中:细节装饰已经去除了复杂的古典装饰符号,同时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构成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哈尔滨建筑风格。

三、基于新艺术影响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

(一)空间布局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

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中具有古典性,按照功能服从方式进行设计:空间的单元感较强;为了服从外部空间形式的整體性,内部空间的动线设计一般较为复杂;受到建筑材料、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内部空间的尺度较为狭小,进深较大;建筑内部灰空间较多;采光不足。其整体布局空间与折中主义的建筑基本一致,与现代主义建筑相比具有很大差异,所以新艺术影响下的建筑风格依然是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延续,没有体现出现代建筑的风格。

在新建筑设计中,被广泛接受的空间布局设计理念不应该是闭合性的古典建筑理念,同时也不能是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原则。新建筑的空间需要能够将内部与外部的界限打破,重构分明的空间界限,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建筑整体形态需要设计为开放式、多中心形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衔接性,提升建筑空间流动性;空间需要具有多种含义,降低空间的确定性指示;在人与空间的关系处理中,空间需要更加和谐,提升空间主动性,构建良性的空间关系。这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在建筑形态语言的重构中,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使用,确保能够使得新建筑的空间形态得以优化与改善[4]。

(二)装饰手法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

按照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新艺术建筑装饰手法、装饰元素在当前时代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不能直接继承,而是需要将新艺术的旧有形式与新时代形式进行结合,使其能够产生新的变化,在保留新艺术特征元素的基础上,增加新艺术建筑活力。新艺术时期的建筑装饰元素来自古典建筑,主要体现出自然环境美学特征,建筑形态语言中采用了大量的曲线装饰。从整体来看,新艺术建筑的装饰手法依然受到古典主义的深刻影响,没有跳出古典主义的束缚:其建筑元素之间尺寸对比明显,且具有显著的主从关系;尺度节奏中的单元结构更加突出;不同的建筑构件装饰泾渭分明,都具有自身固定的装饰手法。虽然在一些新艺术建筑中,设计师们大胆地尝试打破这些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主流的新艺术建筑依然以明确的空间界面为主体装饰元素。

关于新艺术建筑中的装饰元素,有许多经典的造型案例至今依然具有独特的生机,这是新艺术建筑风格能够保存至今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许多建筑设计师依然采用新艺术理念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因。这些新艺术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应该被完全抛弃,而是需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从而充分体现在新建筑设计中,以提升建筑艺术性。具体装饰手法的建筑形态语言重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要继承经典的语义元素与装饰手法,将其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中,使得新艺术建筑的语义能够延续。但是需要注意:需要从尺度形态、节奏关系以及层次范围中对其进行优化,打破建筑局部单元装饰的束缚;不能直接对原有构件进行模仿,而是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建筑形态语义和新艺术风格进行结合。在全新的建筑结构与施工方法中,需要更多地继承新艺术时期的装饰语义,减少对装饰细节的简单模仿,从而提升建筑时代性。比如哈尔滨西站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将新艺术风格的语义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对新艺术风格进行模仿。这就使哈尔滨西站既具有新艺术建筑风格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有效提升了建筑整体质量。

第二,针对新艺术建筑中的经典装饰细节,不能将其完全抛弃,而是需要在继承、保留中创新发展;也不能整体应用,而是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采用抽象化处理等方式,使其能够与空间产生一定的对比冲突,从而提升现代建筑的美感与艺术感染力。这种方式既能够充分体现出对新艺术风格、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又能够展现出建筑设计的创新精神。

第三,新建筑形式下延续新艺术风格,需要对旧有建筑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其中找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依然可以沿用的元素。将新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是当前哈尔滨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够在继续展现哈尔滨建筑独特风格的基础上,提升哈尔滨建筑的创新性。这样能够在摆脱新艺术的过度束缚的同时,与科学技术相融合,赋予新艺术建筑现代化特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风格的艺术性,提升建筑艺术价值,对于哈尔滨城市发展、我国其他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艺术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对基于新艺术影响的建筑形态语言的局限性与发展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多项科学有效的设计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建筑设计领域起到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使新艺术风格在当前时代下有效延续传承,在继承与保留中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谊,周鹏,刘雅婷,等.基于建筑大数据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9):104-106.

[2]曾齐宝,周祎铭.简易之道:基于建筑形态构成教学的中国传统造型线性语言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11):37-38.

[3]张文,李玲玲,李增亮.基于性能模拟的地域气候适应型大型商业建筑设计研究:以哈尔滨华润·欢乐颂为例[J].当代建筑,2022(6):123-127.

[4]乔雨.基于形态仿生的建筑空间结构研究 以5个仿生创新建筑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10):112-113.

作者简介:

张宇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