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12马白陈曼丽李惠芬沈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负性血糖糖尿病

马白 陈曼丽 李惠芬 沈红

苏州科技城医院产房 215000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该病与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有关,包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羊水过多、巨大儿、肩难产、子痫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1〕。同时,妊娠糖尿病还增加了产妇罹患代谢综合征以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2〕。因此,妊娠糖尿病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如自我感受负担较重、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3〕,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信心及积极性,不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自我感受负担为负性情感体验的一种,由于担心自身疾病影响新生儿身心健康,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较重,对自我管理水平、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有潜在的负面影响〔4〕。希望是个体如何应对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水平的变化受到内外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希望水平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积极主动性〔5〕。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由3个要素构成,即动力思维、路径思维和目标,其中目标是核心部分,是期望达成的目的,路径思维是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动力思维则实现目标的动力,三者相互影响且独立统一〔6〕。近年来,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12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初治患者;②意识清楚,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③年龄18~45岁;④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抑郁症或者精神病史;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③伴有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者心脏病等危险妊娠情况;④伴有甲亢等代谢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⑤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⑥正在参与临床其他研究者。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9.13±5.78)岁;孕周24~33周,平均(30.15±0.52)周;初产妇34例,经产妇22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41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76±5.45)岁;孕周24~32周,平均(30.23±0.59)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25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孕检糖耐量筛查确诊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密切监测患者胎心、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给予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希望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1名主管医师、1名营养师、1名康复师、3名科室主管护师以及6名责任护士;希望干预小组负责制定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评估、目标、护理措施等;做好6名责任护士相关Snyder希望理论知识培训,时间为3 d,熟悉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概念、各要素内容以及应用步骤等。

1.2.2资料收集及评估 患者入院之后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详细资料;由主管护师对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心理状态、日常饮食、运动情况等;主管医师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病情程度。根据评估结果拟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饮食不科学、运动量过少以及对妊娠糖尿病认知不足等,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由希望干预小组与患者共同制定干预措施。

1.2.3制定目标 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方法、血糖监测方法、运动干预、饮食控制等。制定阶梯式目标,将总目标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时间以月、周为单位,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如总计划为“饮食习惯改变”,则月计划为“低糖饮食达标”情况;对于运动量不足的患者,则制定每月运动目标为完成800 min,每周完成200 min。

1.2.4路径思维 发放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质量、家族史、生产史以及孕期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水平等)、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营养保健知识、用药知识、心理状态评估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在完成既定小目标之后,进入下一个目标,对于未完成的患者,则与患者共同分析,寻找原因,对于存在目标完成困难的患者,可对路径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顺利完成。将患者纳入微信群进行全程管理,医护人员定期推送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协助患者完成既定目标。

1.2.5动力思维 ①饮食干预:由营养师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饮食种类、食物喜好、饮食数量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结合患者身高、体质量、血糖水平以及孕周计算每日总热量,然后制定营养食谱,并通过食物模型让患者了解每日饮食具体数量,并告知患者食物交换方法,以确保饮食多样化。②运动干预:由康复师协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放方案,调查患者的运动情况,包括有无运动习惯以及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周以及心率等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内容包括运动频率、持续时间、运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患者运动安全。③心理疏导:存在焦虑、烦躁情况的患者,可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及咨询,还要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及时表达内心的想法,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内心感受,从而促使患者完成目标。④患者支持:加强患者之间的支持,充分发挥榜校力量,向患者介绍病情控制效果较好者,让患者知晓通过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可以做到病情控制,稳定血糖水平,从而消除患者担忧、紧张等不良情绪。⑤家属支持:在住院期间,家属不仅起到简单照护作用,还可为患者提供直接情感支持,因而要叮嘱家属多理解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患者自信心,并纾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以及负性情绪。①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通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②希望水平:通过Herth希望量表(HHI)进行评价〔7〕,HHI由3个维度组成,分别为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包含12个条目,采取4级(1~4分)评分法,满分为48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③自我感受负担:通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CP)进行评价〔8〕,SPBCP由4个维度组成,分别为治疗负担、心理负担、照护负担以及家庭负担,包含21个条目,采取5级(1~5分)评分法,满分为105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严重。④负性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估〔9〕,SAS与SDS均包含20个条目,以0~4分对每个条目进行计分,满分为80分,分值越大说明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PBCP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负担、心理负担、照护负担、家庭负担评分以及SPBCP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负担、心理负担、照护负担、家庭负担评分以及SPBCP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PBCP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评分以及HH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评分以及HHI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变化

3 讨论

3.1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临床上,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确诊之后,由于对病情、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以及护理过程等缺乏了解,担心自身、胎儿是否可以安全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增加了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愧疚感、自责感等〔10-11〕。研究发现,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较重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降低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易采取屈服或者回避的应对方式,严重者甚至对社交、生活、治疗等丧失信心〔12〕。王裕玲等〔13〕的研究发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显著减轻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减轻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通过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了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使医护人员、家属以及患者之间建立了良好关系,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以及治疗信心,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管理水平、诊疗效果以及疾病认知水平,从而减轻了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3.2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希望是个体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是对实现目标的肯定以及对生活的坚定信念〔14〕。对于患者而言,希望则是对未来实现健康的美好期待,这对改变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信念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妊娠糖尿病对分娩结局存在明显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但是通过科学、规范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母婴结局,不过部分患者对该病认知不足,加重了自身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又降低了希望水平〔15〕。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希望水平通常由先天的个性特征和环境因素决定,还会受到神经递质、情感状态以及潜在疾病过程的生理影响。本研究中,通过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为患者制定了明确的恢复目标,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健康宣教计划,提高了患者对妊娠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也满足了患者自身需求,从而提高了患者恢复信心;同时,将动力思维贯穿于患者管理的全过程,家属、患者及医护人员充分协作,共同参与疾病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希望水平。

3.3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由于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可增加巨大儿、产后出血、早产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因而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等不良情绪〔16〕。王小兰〔17〕的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着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且明显影响产妇分娩方式,并增加了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缓解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着重要意义。余丹〔18〕的研究指出,Snyder希望理论可明显减轻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减轻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为患者制定明确的阶梯目标、设计实现路径以及加强动力思维干预,激发患者希望信念,提高其自信心,从而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干预,可有效地减轻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水平,提高希望水平,降低血糖水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负性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