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患者对康复需求的认知程度及干预措施构建

2023-07-12苏新张昱佳霍艳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咨询心肌梗死专家

苏新 张昱佳 霍艳红

1锦州市第二医院内科 121000;2抚顺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11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狭窄等病变状态基础上〔1〕,造成供血中断或急剧减少而导致患者持续缺血引发心肌坏死,属于冠心病中的急重症。其临床典型表现为大汗淋漓〔2〕,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心前区伴有频死感的剧烈疼痛与发热,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胸闷、恶心、咽痛与气促等不适症状。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3〕,随着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人口逐渐老龄化,每年约有350万人患有该病,其死亡率高达40%。临床目前对于该疾病通常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β受体阻滞剂、冠脉搭桥手术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技术等治疗方式〔4〕,虽能有效立刻缓解患者相关症状,但由于心肌梗死是慢性过程,患者出院后因缺乏心脏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往往疏忽于心脏的相关康复,随着时间延长将逐渐引发心肌结构重塑、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致使疾病复发,需再次入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心脏康复可通过适当增加日常消耗活动量与日常不良习惯的管理〔6〕,增强冠脉功能储量与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室重构及内皮功能,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本研究将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对心脏康复认识和需求程度的现状并构建护理框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锦州市第二医院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28~75岁,平均(52.49±18.8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4名,高中及大学48名;婚姻状况:已婚71例,未婚或离异11例;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41例,与子女同住12例,与配偶及子女同住22例,独居及其他7例;经济状况:平均月收入<3 000元23例,3 000~6 000元24例,>6 000元3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③具有心脏康复指征,推荐参与心脏康复;④有一定认知理解能力,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功能分级Ⅳ级或绝对卧床的患者;②伴有听力、精神障碍者;③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7〕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药物、疾病治疗、婚姻、居住、经济、工作状况、回归工作需求及规律运动习惯等。②选取疾病相关康复认知问卷,采用3级评分法,分别调查患者对自身疾病症状感知、临床表现、随访知识、疾病癌高危因素、康复知识、复查项目等23个条目。③自行设计生存者对康复期的健康需求的调查问卷,包含35个条目,以1分为不需要、2分为需要及3分为非常需要的3级评分法,分别调查患者康复期的症状管理需求、功能康复知识需求、药物知识需求、饮食知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等多方面的心脏康复需求。

1.2.2构建护理干预内容 由资历深厚的心脑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主任护师各1名、2名主管护师及6名护师共同成立研究小组,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全面检索心肌梗死、PCI术、心脏康复及二级预防等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内容框架,包含7个方面,分别为资料收集、信息评估、沟通协调、健康宣教、康复锻炼、社会支持及延续护理。

1.2.3专家咨询与评价〔8〕根据初步构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内容自行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包含专家基本资料、专家判断依据、初步构建的护理干预内容及对相关内容的修改建议,各护理内容的重要程度采用5级评分法:不重要(1分)、不太重要(2分)、一般重要(3分)、重要(4分)及非常重要(5分),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及现场调研等形式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咨询回收完成后,将反馈信息分类整理,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专家意见基本统一后,完成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内容的构建。

1.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开始研究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讲解,确保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对问卷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由2名研究小组成员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对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认识现状

在心脏康复认知方面,对康复认识完全不正确的前三位分别为症状认知(47.56%)、复查知识(43.90%)、随访知识(37.80%),见表1。

表1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认识现状〔n(%),n=82〕

2.2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需求现状

在心脏康复需求方面,心康复需求非常明显的前三位分别为急救知识(62.20%)、疾病诱因(58.54%)、社会支持(57.32%),见表2。

表2 心肌梗死康复需求现状(n=82),〔n(%)〕

2.3 专家咨询

经过专家咨询论证后,专家评分均数为4.45~5.00,各维度认可度为100%,变异系数为0.00~0.15;各项内容认可度为86.77%~100.00%,评分均数为4.43~5.00,变异系数为0.00~0.15。咨询结果表明专家意见基本一致,根据咨询结果,最终构建包含5个护理方面,分别为信息收集、患者评估、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延续护理,见表3。

表3 心肌梗死护理框架

3 讨论

3.1 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认识及需求现状

据有关研究显示〔9〕,大部分患者对于心脏康复并不了解,而医护人员是患者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疾病知识及康复了解程度、病友与家人行为态度、身体状况、交通、费用、文化意识、康复场所、时间天气等因素,对其主动寻求相关知识的补充,通过多种途径获知相关知识伴有一定影响。且患者对运动的恐惧心理也会影响患者积极参加康复锻炼,恐惧疾病进展是由Dankert提出的以“担忧因疾病进展而带来的各种恐惧疾病再次复发或各种生物社会心理后果”为定义的复杂社会心理问题〔10〕。若恐惧疾病进展持续且逐渐严重,将对患者的躯体状态、疾病认知、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造成困扰及影响,进而造成治疗效果减半、治疗依从率降低与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

3.2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框架的构建

3.2.1内容全面/结构合理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干预内容框架涵盖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整个过程,通过信息收集、患者评估、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和延续5个方面的护理〔12〕,强化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引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管理计划。其中对患者身体状况、知识需求等个体资料进行全面评估,针对其潜在问题实施处理及预防;充分满足患者不同需求以强化护患联系;延续护理中通过建立档案、协助其展开康复锻炼、用药情况及等进行全面随访记录,充分了解患者康复进展,使患者直观感受康复效果,促使其积极保持康复锻炼〔13〕。

3.2.2实用性强 由于现临床针对心脏康复护理方面尚未统一规范,本研究通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明确护理流程以及实施饮食、用药、睡眠及心理等指导〔14〕,增强患者心肌梗死治疗、药物知识及心脏康复等相关知识理念,充分满足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且在运动疗法中以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协助其充分掌握自我锻炼要求及监测事项,以情绪护理促使患者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提高患者病情预后,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15〕。在健康教育类别中,结合不同患者生活习惯,纳入药物/血压监测、血糖/体重/睡眠管理等多个条目,期间强调患者治疗意愿,鼓励其积极参与制定决策,以提高主观能动性。

3.2.3结果科学 由于护理领域相关指导建议与专家共识较为匮乏,本研究以解决临床问题,包含运动处方执行/监护、4CR阻碍因素评估、生命体征、血糖测定等多方面内容〔16〕,基于循证医学理念,邀请相关专家对护理内容进行咨询论证,其核心思想是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及患者实际状况相结合,通过分析描述内容了解推荐意见本质。使本研究所咨询专家的权威性、可靠性、专家认可度及积极性较高,可为患者心脏康复认识、需求及护理方面提供有效依据〔17〕。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对心脏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较差,且了解途径单一,参与心脏康复的需求较高,临床可通过多样化护理手段加强健康宣教,以提高其认知水平。同时针对现临床护理内容缺乏规范、心脏康复护理内容不明确与管理制度欠缺等现象,本研究经过专家咨询论证,在基于循证医学理论上构建涵盖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全程的护理干预内容,为其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18〕。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咨询心肌梗死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请叫我专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专家面对面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