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寻鸟记
2023-07-12荣昕
荣昕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这里拥有中国分布集中、类型多样、保存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其中,尖峰岭保护区生活着200多种鸟类。此行,我的目标是寻找热带雨林中的各种鸟,现在,就跟我一起去看看这多彩的鸟类世界吧!
如浪潮般集体行动的“鸟浪”
位于尖峰岭保护区腹地的鸣凤谷是一处绝佳的观鸟圣地,此处海拔适中、植被繁茂、鸟种相当丰富。我沿栈道慢慢深入探索,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到处是粗壮的板根(一些热带树木茎干基部为板状,是具有支持功能的根),藤本植物缠绕其间,高处则点缀着优雅的鸟巢蕨(多年生草本植物)。
走在林间,我忽然遇到了一个大规模鸟群,身边瞬间热闹起来,到处是鸟鸣,让人眼花缭乱。热带雨林里的鸟儿真可以用“五光十色”来形容。
后来,我又遇到了鸟群,虽然和之前看到的鸟种不同,但在鸟群中依然发现了大盘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遇到的鸟群有个俗称叫“鸟浪”——很多不同种类的鸟结伴,如浪潮般在林中集体行动,这样不仅可以壮胆,还能依靠团队的力量增加捕食的成功率。而这其中,大盘尾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我后面的观察中也得到了印证。
有一次,我在观察到“鸟浪”时,忽然听到大盘尾急促响亮的叫声。这时其他鸟迅速停止了鸣叫,四散躲藏了起来,“鸟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正纳闷,忽然感觉林间好像有东西,便用望远镜搜索,竟然发现了一只凶猛的蛇雕,它虎视眈眈地蹲在树干上。正是机警的大盘尾为整个鸟群发出了警报。显然,鸟群需要大盘尾的参与和带领,而它也是“鸟浪”中当之无愧的“哨兵”。
虎视眈眈的蛇雕,以小型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鸟类为食
棕颈钩嘴鹛擅长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雄性橙腹叶鹎可以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
以假乱真的模仿大师
通过观察,我发现雨林中有些鸟特别擅长模仿其他鸟,甚至是其他动物的声音。棕颈钩嘴鹛(méi)和雄性橙腹叶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棕颈钩嘴鹛特别爱模仿噪鹛的叫声,以至于我不止一次以为是噪鹛,结果从树丛中跳出来的却是棕颈钩嘴鹛。原来,棕颈钩嘴鹛喜欢单独活动,而噪鹛则喜欢结群,模仿噪鹛的叫声,棕颈钩嘴鹛便可将它们吸引过来,一来“鸟多力量大”,二来当危险降临时也增加了逃脱机会。
橙腹叶鹎除了会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之外,还扩展了模仿范围。在林中探索时,我曾多次听到类似猫叫的声音,后来发现这声音来自雄性橙腹叶鹎。
我了解到,有一种中等体形的杜鹃——叉尾乌鹃,会潜伏在包括猫鼬(yòu,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周围,当猫鼬捕获食物后,叉尾乌鹃通过模仿猫鼬的警报声将其吓走,从而窃取美食。虽然不知道橙腹叶鹎模仿猫叫是否也是为了窃取其他动物的美食,但我还是从心里佩服这位“模仿大师”的高超技艺。
叉尾太阳鸟钟爱甜美的花蜜。它生有一个像吸管般长而弯的喙,可以在不破坏花朵的前提下,轻松深入花蕊中吸食花蜜
正在吃飞蛾的灰喉山椒鸟,是位讲究的“食客”。它最爱吃昆虫,这不,它抓到了一只飞蛾,正在大快朵颐。蛾类翅膀上有很多鳞粉,聪明的灰喉山椒鸟一边吃一边将飞蛾往旁边的树枝上蹭,一来二去就把蛾翅上的鳞粉弄掉了
热带雨林中的“美食家”
尖峰岭热带雨林为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在林中观察各种鸟时,发现它们个个都是“美食家”,吃得很讲究,也很有学问。
本次旅程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亲眼见证了猫头鹰的野外捕食行为。黄嘴角鸮是小型猫头鹰,它是位不挑食的“食客”,此刻正叼着一只大蟑螂
印支绿鹊是非常美丽的鸟类,它喜欢在幽暗的雨林下层活动,眼下它正在捕食肥美的蛞蝓
特有鸟类——海南山鹧鸪
这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寻鸟之旅,我最欣喜的是见到了海南山鹧鸪。它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鸟类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罕见且美丽,是海南鸟类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特有种。海南山鹧鸪喜欢在茂密的雨林下层活动,它们生性胆小,活动隐秘,尤其喜欢在清晨活动。
除此之外,我还邂逅了另一种美丽的大鸟,这就是宛若白衣仙子的白鹇。白鹇圣洁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尤其是那条长长的拖尾惹人怜爱。
白鹇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很有名气,哈尼族的图腾兽就是白鹇,而中国历代文人也对它青眼有加。例如唐代诗仙李白就曾为白鹇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鷴》。虽然白鹇在南方各地较常见,但这里的白鹇却不普通,因为海南生活的白鹇是海南特有亚种,况且能与这“白衣仙子”相遇谁会不开心呢?
此次尖峰岭寻鸟之行,我不仅邂逅了很多美丽灵动的鸟儿,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在此给今后有缘去尖峰岭观鸟的青少年朋友一些建议:首先,一定要爱护当地的环境,热带雨林是万千生命的家园,保护当地环境就是保护那里的生命之本。其次,在观察鸟类时我们要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它们。雨林中鸟类活动最集中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所以这两个时间段是你不能错过的。最后,在观鸟时要有耐心,只要有耐心和恒心,相信你一定能发现那些可爱的鸟儿!
优雅的白鹇,宛若身着白衣的仙子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