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阳同调”理论以神阙、命门合治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07-11余莹刘吉昌程健
余莹, 刘吉昌, 程健
(1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2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中风乃中医病名, 即中风病, 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骤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中风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 国内有研究报道, 出血性中风患者便秘发生率均在50%以上[1], 甚至高达69.3%[2], 国外研究显示便秘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0%[3], 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4], 便秘亦会损害神经功能,加重脑卒中, 二者相互影响[5]。 中医治疗便秘具有固本祛邪、辨证论治、 整体合参等优势, 更符合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需长期性、 个体化治疗的特点。 本研究在中医 “阴阳同调” 理论的指导下, 选取任督二脉的要穴——神阙、 命门, 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合治脑卒中后便秘,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病房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收治的68 例中风后便秘患者, 脑卒中的诊断参考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6], 便秘的诊断参照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拟订。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各34 例。对照组男18 例, 女16 例; 年龄40 ~77 岁, 平均 (51.65 ±11.07) 岁; 病程3 ~18 个月, 平均 (7.50 ± 3.45) 个月。 试验组男16 例, 女18 例; 年龄38 ~80 岁, 平均 (51.53 ± 11.60)岁; 病程3 ~18 个月, 平均 (7.65 ± 3.45) 个月。 两组的性别、 年龄、 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本研究符合 《赫尔辛基宣言》 相关要求,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两组均行饮食宣教, 嘱患者进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治疗3 天后仍无大便者, 予开塞露(广州恒健制药有限公司, 国家药品标准WS1-XG-018-2011,规格: 20 mL/瓶) 20 ~40 mL 塞肛门处理, 直至通便。 对照组予以乳果糖口服液 (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71057; 规格: 15 mL/袋) 口服, 每天1 次,每次15 mL。 试验组以自制复方通便散贴敷神阙穴、 命门穴:按照4 ∶2 ∶2 ∶1 ∶1 的比例将大黄、 郁李仁、 乌药、 青皮、 冰片共研成末, 用蜂蜜、 醋将药末调成糊状, 取适量置于医用透气胶贴 (广州中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粤穗械备20191369 号,规格: 5.5 cm × 5.5 cm), 皮肤消毒后贴敷于神阙穴、 命门穴,每次3 h, 上午9 时、 下午15 时各一次。 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PACQOL) 从躯体不适感、 心理社会不适感、 担心与焦虑、 满意程度四个维度共28 个条目、 140 分来评价便秘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状况, 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越差。 ②疗效评价标准参照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9]制定, 具体如下: 临床痊愈: 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 疗效指数≥95%; 显效: 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 70%≤疗效指数<95%; 有效: 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天及以上, 或便质干结改善, 30%≤疗效指数<70%; 无效: 便秘无改善, 甚则加重, 疗效指数<30%。 ③记录两组的恶心 (或呕吐)、 腹胀、 腹痛、 腹泻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 检验或方差分析,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C-QOL 评分治疗后, 两组的PAC-QOL 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的各项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QOL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QOL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 <0.05。
维度 时间 试验组(n=34)对照组(n=34) t 值 P 值躯体不适感 治疗前 8.24±3.16 8.50±3.86 -0.310 0.758治疗后 3.68±1.25* 5.12±2.24* -3.277 0.002心理社会不适感 治疗前 20.44±3.31 20.29±3.49 0.178 0.859治疗后 8.47±1.99* 10.91±2.34* -4.635 0.000担心与焦虑 治疗前 27.15±3.75 27.91±3.86 -0.829 0.410治疗后 12.24±1.84* 16.59±3.20* -6.781 0.000满意程度 治疗前 13.82±2.21 14.32±2.28 -0.919 0.362治疗后 5.56±1.42* 8.62±1.63* -8.245 0.000总分 治疗前 69.65±5.94 71.03±5.96 -0.958 0.341治疗后 29.94±3.23* 41.24±4.37* -12.122 0.000
2.2 临床疗效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 高于对照组73.53%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n (%)]
2.3 不良反应试验组恶心 (或呕吐)、 腹胀、 腹痛、 腹泻、 其他等发生例数分别为1 例、 1 例、 1 例、 1 例、 2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 低于对照组的23.53% (分别为2 例、 2 例、2 例、 1 例、 1 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0, P >0.05)。
3 讨论
中风病, 对应于西医的脑卒中, 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10], 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 肢体偏瘫、 视物偏盲、感觉障碍、 头晕头痛等, 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11]。 便秘既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导致脑卒中发作的诱因之一, 且便秘易反复发作。
阴阳是疾病八纲辨证的总纲领,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 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风病位在心、 肝、 脑、 肾, 中风便秘又与肠、 脾、 胃、 肺密切相关。 中风以中老年人多见,年老体亏, 本已有虚, 加之病程日久, 亦损及阴阳, 阳虚则推动无力, 阴虚则肠道失于濡养, 糟粕无力运行, 津液无以濡润,如舟无水, 故见便秘。 因此, 治以调和阴阳为法。 本研究选取神阙、 命门, 神阙、 命门是任督二脉上的要穴, 督脉乃阳脉之海, 任脉乃阴脉之海, 二者总督阳经、 总领阴经; 神阙又名脐中, 它与命门穴平行对应, 一前一后, 分调阴阳, 共治便秘。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特色外治法,“病在外者贴敷局部, 病在内者贴敷要穴”, 在调理中风后便秘患者脾胃方面具有优势, 可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12], 改善便秘。本研究结果表明, 神阙加命门穴位贴敷治疗后, 患者躯体不适感、 心理社会不适感均减少, 体现了中医疗法整体合参、 身心同调的优势, 患者便秘缓解, 担心与焦虑明显好转, 且不良反应少。 穴位贴敷从外达内, 调和阴阳, 阴平阳秘则五脏皆安。
综上所述, 基于 “阴阳同调” 理论穴位贴敷神阙、 命门穴合治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佳,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 期冀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