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3-07-11黄荷丽王红英刘艳红
黄荷丽, 王红英, 刘艳红
(江西省南城县中医院 药剂科, 江西 抚州 344700)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PU) 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会引起恶心呕吐、 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PU 发生后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 可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甚至可导致癌变[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饮食习惯的变化, PU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导致患者身心质量降低。 当前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PU, 可起到强效、 持久的胃酸抑制作用,并能够减少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病情恢复。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均是临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 但研发时间、 半衰期等不同, 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2]。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PU 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 年2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PU患者120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36 例, 女24 例; 年龄22 ~64 岁, 平均年龄 (41.46 ± 9.19) 岁; 病程1~5 年, 平均病程 (3.11 ± 0.85) 年; 溃疡面积2 ~12 mm2, 平均溃疡面积 (7.26 ± 1.63) mm2。 对 照 组 男37 例, 女23 例;年龄22 ~65 岁, 平均年龄 (41.51 ± 9.22) 岁; 病程2 ~6 年,平均病程 (3.14 ± 0.88) 年; 溃疡面积3 ~12 mm2, 平均溃疡面积 (7.29 ± 1.66) mm2。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PU, 且为初断; 沟通能力正常; 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近期使用过抑酸、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者;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者; 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既往有胃部手术史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开展禁食、 吸氧、 扩容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予以患者20 mg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382, 规格: 40 mg) 行注射治疗, 1 次/d, 7 d 为1 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 予以患者30 mg 注射用兰索拉唑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336,规格: 30 mg) 行注射治疗, 1 次/d, 7 d 为1 个疗程。 两组均持续治疗8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 治愈: 溃疡面完全愈合, 临床症状 (上腹部不适、 腹痛、 腹胀等) 完全消失; 显效: 溃疡面积减少>70%, 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 溃疡面积减少>50%,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 溃疡面积减少<50%, 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以治愈、 显效及有效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②炎性反应指标: 比较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 包括C 反应蛋白(CRP)、 表皮生长因子 (EGF)、 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 (8 个疗程后) 测定。 ③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的头晕、 腹泻、 口干、 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炎性反应指标两组治疗前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CRP、 EGF、 TG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 <0.05。
时间 组别 n CRP (mg/dL) EGF (pg/mL) TGF-α (pg/mL)治疗前 观察组 60 7.50±1.48 0.53±0.12 2.15±0.38对照组 60 7.44±1.46 0.52±0.11 2.13±0.35 t 0.224 0.476 0.300 P 0.824 0.635 0.765治疗后 观察组 60 2.65±0.45a 0.62±0.15a 2.44±0.45a对照组 60 2.89±0.41a 0.86±0.16a 2.65±0.48a t 3.054 8.477 2.472 P 0.003 0.000 0.015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13.33%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PU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是各种原因造成胃肠道黏膜损害所致, 具有病程长、 发病缓、 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3]。 PU 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多认为与不良饮食、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酸分泌过多等密切相关, 故抑制胃酸分泌成为当前治疗PU 的重要手段。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PU 的常见药物, 其中以奥美拉唑较为常用, 该药作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胃壁细胞, 对H+-K+-ATP 酶活化起到抑制作用, 降低H+向胃内转运的过程与速率, 进而达到提升胃内pH 值、 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溃疡面形成等作用[4]。 但奥美拉唑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进而影响整体疗效, 临床应用受限。 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的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 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其药效更为持久, 进入人体后可有效覆盖胃内黏膜表面, 发挥持久、 强大的抑酸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6.67%, 提示兰索拉唑在PU 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奥美拉唑更佳。 这是因为, 兰索拉唑给药后不直接作用于患者胃壁细胞的相关组织, 而是在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酸性环境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磺酰胺衍生物, 进而更好地抑制酶活性与酸分泌, 从而加速溃疡创面愈合, 疗效更佳。 PU 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炎性反应具有密切关联, CRP、 TGF-α、 EGF 均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反应指标, 其水平可反映PU 严重程度[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CRP、 EGF、 TG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兰索拉唑能够减轻PU 患者的炎性反应。 具体原因为, 兰索拉唑持久、 强大的抑酸作用可有效稳定患者胃内pH 值,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恢复正常, 进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减轻炎性反应。氧自由基是胃溃疡致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加快机体氧化作用, 加速溃疡形成, 导致病情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提示兰索拉唑在PU 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较奥美拉唑更高。
综上所述, 与奥美拉唑相比, 兰索拉唑治疗PU 的临床效果更佳, 利于减轻炎性反应, 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