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求职,有些陷阱需要警惕

2023-07-11王瑞红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店家求职者陷阱

王瑞红

求职,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件人生大事。然而,有些大学生因为实力不足且急于求成,陷入了求职的误区,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求职陷阱,有些人甚至误入传销骗局,搭上了宝贵的生命,造成人财两空的悲剧。求职路上存在着不少的绊脚石和各种各样的陷阱,大学生求职时,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

“简历整容”雷点重重

正处于实习期的小刘在求职路上几经辗转,却没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他以为是自己的简历太普通,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专门优化简历的店铺,花了800元让店家给自己做一份高质量的简历。

很快,店家就交稿了。小刘收到简历一看,看上去似乎高大上,但自己的经历和资质被店家拔高了。他带着疑问去找店家,店家说他作为应届毕业生,资质、经历平平,不拔高就没有效果。小刘想想也是,于是将这份简历投给了多家用人单位,最后均未收到面试通知。他打电话问其中一家单位的面试主管,对方说他的简历造假太严重,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至此,小刘懊悔万分。花了钱还没找到工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小刘的经历不是个案。对求职者来说,拥有一份漂亮且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实力的简历,能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加分。于是求职心切的毕业生们便去求助那些游走于网络平台上的“写手”,让他们为自己的简历“整容”。然而,目前存在于多家电商平台、招聘网站的“简历优化”服务,其背后却存在着服务质量低下、人员资质不明、诱导简历造假、隐私泄露频发等诸多问题,导致许多求职者花了钱做出来的简历华而不实、造假严重,用来求职不但没有起到加分的作用,反而引起了招聘官的反感,致使求职失败。

其实,对求职者而言,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求职者简历不应依赖他人进行“优化”,而是要以真实为底线。如果在简历上造假,将给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留下失信污点。更为重要的是,简历造假有可能涉嫌违法。求职者在简历造假过程中,如果涉及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等行为,甚至可能会涉嫌犯罪。

付费实习不是捷径,

而是“天坑”

学生小张通过中介得到了去一家省级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对于学习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对口和难得的实习岗位。他认为这家电视台很有规模,将这里作为自己实习的第一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进电视台,他就被分配到一档节目的导演组工作。虽然工作忙碌,有时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但每次看到自己参与制作的节目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议话题,小张十分有成就感。

然而,在“累并快乐着”的满足中,他的心里却有着隐隐的不舒服。电视台每个月要向他收取800元的实习管理费,这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实,相比那些去大型企业实习的毕业生,小张每个月800元的实习管理费只能算作“毛毛雨”。因为,一些大学生如果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或者一些大型企业实习,比如知名投行、券商等公司,就必须交天价实习费,而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实习经历的“捷径”。

有调查认为,有些实习中介说是为毕业生实习或就业进行指导服务,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服务就是在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为毕业生提供的不是就业捷径,而是骗人的“天坑”。 越来越多购买过“天价实习”的大学生发现,自己买来的实习经历实际上不靠谱,实际情况与中介承诺不相符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花了钱仍然不能实习。与此同时,有多家著名企业都曾发布声明称,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合作,整个招聘和求职过程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这更为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长期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名大学辅导员表示,毕业生寻找实习岗位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收集、筛选的过程,是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进行提前考核的一个途径,如果依靠中介去找实习机会,反而失去了实习本身的意义。

高价购买“内推”和“保offer”求职服务不靠谱

网络上曾曝光过一名海归的求职经历。一个女孩本科毕业于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英国一家排名并不靠前的大学商科专业。学成后,她回国求职。她的目标是去龙头企业,但考虑到自己偏弱的学历和实习经历,刚回国的几个月里,她一直很焦虑。留学期间,她就在微信公众号上看过求职服务机构的广告。求职时,网络上一搜一大把的“一对一职前培训”“付费实习”“保offer”等服务吸引了她的注意。既然当年能花钱购买留学辅导服务,那也能花钱买到理想的工作机会。带着这样的想法,她与一个留学生职业教育平台签下了“名企职达计划”合同,付费4.2万元。

这份有效期为12个月的合同显示,平台将为她提供定制求职方案,行业、公司及职位分析,笔试、面试指导等服务,并提供会员“保offer”特别辅导咨询服务,如无法履行“保offer”义务,将退还该部分服务费2.32万元。几个月后,她发现平台提供的服务不到位,根本不值数万元的价格。他们发来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快速消费品公司的网络在线申请链接,都是公开信息。她参加了财务类、风险控制类两个不同方向的职位面试辅导,辅导教师竟然是同一个人。至此,她觉得自己被这个留学生职业教育平台骗了,他们所谓的“内推”等求职服务根本就不靠谱。于是她打算与平台终止合同,可要拿到退款却阻碍重重。对方先是说合同没到期,后来又以她没有配合该平台的辅导步骤为由,一直拖延。最后由于她的态度比较强硬,他们承诺退款2.32万元,但她最后只收到了2550元的退款。

针对此类现象,业内专家说:“咨询顾问提供的信息大同小异,自己上网搜索或者问一问已经工作的学长,一样能了解到。花钱买‘内推入职机会大多不靠谱。‘保offer的承诺能否兑现因人而异,如果遇到不靠谱的导师,或者学生自己实力不足、不够努力,都会导致求职失败。”由此可见,毕业生花几万元得到的求职服务实际上并不靠谱,没有真正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总之,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社会经验少、防骗意识差,求职的时候,要选择正规求职渠道,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轻信电话招聘,警惕收費陷阱和高薪陷阱,特别要警惕传销陷阱,凡事多留心,提高自身识别能力,做到理性求职。

(插图:郑毅超)

猜你喜欢

店家求职者陷阱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遇上了行家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多地查缴“牙签弩” 央视:仍有店家偷偷卖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陷阱
秀才写招牌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