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高位隐睾患儿睾丸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2023-07-11司呈权
司呈权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安阳 455000)
隐睾属于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在小儿外科中较为常见,多发于腹股沟管内环扣以上的位置,新生儿6 个月的时候睾丸下降率较高,超过12 个月下降率大大降低,该病对儿童生殖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相较于低位隐睾,高位隐睾的恶变率更高,且随着患儿年龄增长易发生病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生精细胞缺失,出现少精或无精,甚至发生癌变,预后较差[2~3]。因此,尽早明确诊断疾病,并予以有效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法,传统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弊端,因此应积极寻找创伤小的手术方法[4~5]。腹腔镜技术在外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特殊的手术器械,用于高位隐睾可缩小腹股沟处切口,避免腹股沟结构被破坏,并可对睾丸位置、性质进行确定,大大减小手术创伤,成为治疗高位隐睾的重要手段[6]。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高位隐睾患儿睾丸发育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位隐睾患儿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年龄12~36 个月,平均年龄(18.08±6.43)个月;体质量8~15 kg,平均体质量(12.41±2.07)kg;发病位置:左侧16 例,右侧14 例;病程1~10 个月,平均病程(5.31±0.79)个月。对照组年龄12~36 个月,平均年龄(17.65±6.73)个月;体质量8~16 kg,平均体质量(12.59±2.28)kg;发病位置:左侧17 例,右侧13例;病程1~10 个月,平均病程(5.19±0.75)个月。两组发病位置、体质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0020602)。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体表腹股沟无法触及,均处于腹股沟内环口及以上;均为单侧发病,满足手术指征;知情同意书由患儿家属签署。(2)排除标准:伴有鞘膜积液与疝;由其他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前患儿存在睾丸缺如、萎缩;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伴有自闭症、抑郁症等疾病;患儿或家长存在精神疾病,无法与之正常交流,或不配合医护人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行全麻,取仰卧位,在腹股沟区作横切口,长度为4 cm左右,逐层切开,打开鞘膜,使睾丸位置充分暴露,对精索、输精管进行分离,游离精索、输精管后,切开同侧阴囊皮肤,分离出一个能够容纳睾丸的小腔,将睾丸牵引至腔内,操作过程中需理顺精索、输精管,牵引到位后将其固定于肉膜处。若无法放入阴囊,可置入阴囊底部。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实施全麻,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做一5 mm的切口于脐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进入腹腔后建立人工气腹,腹压维持在8~10 mm Hg,将腹腔镜由此置入,对腹腔进行仔细观察,并在两侧中腹置入5 mm Trocar,在腹腔镜辅助下对精索、输精管进行充分的游离,近端达肾下极,远端至内环口处,确保完全游离精索、输精管,随后撤出腹腔镜。切开患侧阴囊,由阴囊向腹股沟区通过外环口找到睾丸,将睾丸鞘膜囊打开,并横断鞘状突,向阴囊牵引睾丸,将其理顺后固定,并进行缝合。再次置入腹腔镜,重新建立人工气腹,将内环口缝合关闭,结束手术,撤除手术器械。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睾丸发育情况以及预后效果。(1)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一期手术成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2)睾丸发育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6 个月,比较两组睾丸容积、血清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睾丸容积使用B 超检查,睾丸长×宽×厚=睾丸容积。血清指标检测方法:在患儿空腹状态下取4 ml 静脉血,进行离心操作,速度为3 000 r/min,操作时间为15 min,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为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操作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3)预后情况: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感染、阴囊血肿、睾丸回缩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期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
2.2 两组睾丸发育情况对比 术前、术后两组睾丸容积、INHB、AM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睾丸容积、INHB、AMH 均高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睾丸发育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睾丸发育情况对比(±s)
?
2.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随访期间,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高位隐睾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与阴囊处的温度相比,内环口及以上的位置温度相对更高,温度较高不利于睾丸发育,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导致患儿睾丸发育不良,引起无精症,影响成年后的生育,且存在一定癌变风险,威胁生命安全[7~9]。高位隐睾若未及时下降,易导致扭转坏死,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儿科临床认为12~24 个月龄是高位隐睾的最佳治疗年龄,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为快速、有效,既往多使用开放性手术,能够取得一定效果[10]。但由于高位隐睾发病位置特殊,传统手术在术前定位时无法直视睾丸位置,对切口选择造成影响,无法明确切口位置,且术中操作时需对腹股沟进行解剖,易损伤该处的血管、精索,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由于切口较大,术后美观度不理想[11~12]。因此,临床需寻找更加高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成为新趋势,腹腔镜手术在特殊器械的辅助下无须开腹便可进行切割、推拉、缝合等一系列手术操作,手术创伤更小、美观性更好[13]。高位隐睾进行传统手术术前探查时因无法探查腹腔,往往会因睾丸缺如而终止手术,腹腔镜探查则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解剖结构更加精细,传统手术操作时易误伤血管或神经,影响相应功能,预后效果较差[14~15]。而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可将患儿精索、输精管、睾丸组织进行放大,术者能够清晰观察解剖结构,进行精准分离,减少术中操作造成的误伤,手术安全性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高位隐睾患儿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与术后并发症,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其效果与术者操作成熟度有一定关系,加之术中器械操作空间狭小、需频繁更换器械导致手术时间较长,相信随着手术经验不断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会缩短手术时间[16]。在腹腔镜下便于术者观察隐睾位置及其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对精索、血管、输精管进行充分游离,视患儿实际情况展开治疗,确保睾丸无张力下降至阴囊内,且所做切口较小,出血更少,更利于患儿术后恢复。高位隐睾常存在精索血管长度不足的现象,传统手术治疗后睾丸无法降入阴囊,或降入后紧张度较高,术后复发风险高,往往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会再次损伤输精管,增加睾丸萎缩风险[17]。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可对精索、输精管进行充分游离,适当的切口可减小精索、输精管张力,使睾丸无张力下降至阴囊内,即使精索较短也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大大提高了一期手术成功率[18]。
临床常用睾酮、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反映睾丸功能,但由于出生后6 个月至青春期前,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处于抑制状态,上述指标的表达量均较低,生殖细胞的营养供应均来自于Sertoli 细胞,该指标可对睾丸的整体功能进行反映。INHB、AMH均由Sertoli 细胞分泌,在儿童中也处于可检测水平,尤其AMH 的含量更高,因此可用于反映患儿的睾丸发育情况。两组术前、术后睾丸容积、INHB、AMH 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睾丸容积、INHB、AMH 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表明高位隐睾患儿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增加睾丸体积,改善INHB、AMH 水平。两种手术均能恢复睾丸体积与功能,但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更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更佳。高位隐睾患儿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在实际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麻醉后再次查体,对隐睾的位置进行明确;(2)术中进行睾丸缺血试验,对睾丸侧支循环血供情况进行了解,并予以针对性处理;(3)患儿腹壁较成年人更薄,在满足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降低气腹压。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已积累大量经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法,但仍应重视术前检查、做好准备工作。综上所述,高位隐睾患儿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增加睾丸体积,改善INHB、AMH 水平,但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一期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