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牙拔除中的实际效果分析
2023-07-11钱小洁陈超
钱小洁,陈超
盱眙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盱眙 211700
阻生牙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一般是由于患牙在颌骨内受阻导致的无法正常萌出[1]。根据数据显示,在成人中阻生牙的发病概率>20%,在日常生活中发病十分普遍。牙齿在受阻后,不规则的牙龈组织间很容易进入食物的残留物,引发口臭、牙龈炎等一系列口腔疾病,不利于患者的口腔健康以及正常的生活规则,应当及时予以处理[2]。当前,针对阻生牙一般是采用手术的方式拔除,但是传统的拔牙手术需要通过凿骨劈冠来去除其中的骨阻力,再拔除阻生牙,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创伤,并容易对患者根管以及神经组织造成伤害,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微创拔牙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对阻生牙拔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2 月—2022年10 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53 例阻生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牙拔除中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诊治的153 例阻生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76)与微创组(n=77)。微创组男42 例,女35 例;年龄19~45 岁,平均(32.25±12.42)岁;阻生牙位置:下颌第三磨牙27 例、上颌第三磨牙24 例、上颌尖牙26 例。常规组男43例,女33 例;年龄19~45 岁,平均(32.34±12.52)岁;阻生牙位置:下颌第三磨牙25 例、上颌第三磨牙26例、上颌尖牙25 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经X 线片检测确诊为阻生牙;未经其他方式治疗。
排除标准:对拔牙手术不耐受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X 线片确定患牙位置,予以患者局部麻醉。
常规组采用凿骨劈冠术进行治疗。首先,剥离阻生牙一侧牙龈组织,逐层分离黏骨膜瓣。其次,将被覆以及颊侧位置的骨质清除,然后劈开牙冠,去除其骨阻力,置入牙挺将牙根从牙槽内拔出。最后,使用生理盐水对牙槽急性清理,并缝合牙龈创口。
微创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首先,在黏骨膜位置行创口,分离黏骨膜瓣并充分暴露阻生牙的牙体组织,使用SBT 拔牙裂钻去除牙冠四周骨质然后拔出牙冠。其次,使用牙挺松动牙根,然后使用牙钳将阻生牙拔出。最后,对牙槽予以清理,并缝合创口。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拔牙时长、创口愈合时间、肿胀幅度、疼痛感。疼痛感经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患者疼痛感进行测试,共10 分,分数与疼痛感强度为正相关。
②应激反应:经放射免疫沉淀法测试手术前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经荧光动力学法测试手术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肾上腺素(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 Cor)。
③炎症指标: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试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以及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④术后并发症:创口血肿、感染、神经损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手术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断根率比较
微创组断根率为0.00%,低于常规组的5.26%(4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后,微创组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微创组炎症指标数据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微创组(n=77)常规组(n=76)t 值P 值拔牙时长(min)18.45±2.14 23.58±3.45 11.068<0.001创口愈合时间(d)7.51±1.21 9.65±2.47 6.818<0.001肿胀幅度(mm)6.21±2.47 7.52±3.61 2.622 0.009术后疼痛感(分)2.08±0.24 2.19±0.28 2.610 0.010
表 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 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组别微创组(n=77)常规组(n=76)t/P 值(组间手术前)t/P 值(组间手术后)时间术前术后术前术后Cor(ng∕mL)175.45±18.65 202.52±21.58 175.61±18.56 214.21±25.41 0.053∕0.957 3.068∕0.002 MDA(μmol∕L)3.42±0.55 5.67±0.62 3.38±0.51 6.01±0.89 0.466∕0.641 2.744∕0.006 ROS(U∕L)6.28±0.71 9.78±0.84 6.24±0.75 10.22±1.02 0.338∕0.735 2.914∕0.004 SOD(U∕mL)154.47±12.42 232.41±14.61 154.42±12.38 240.25±16.61 0.024∕0.980 3.101∕0.002 NE(ng∕L)211.25±11.02 221.04±14.28 211.16±11.24 228.18±19.54 0.050∕0.960 2.582∕0.010
表 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表 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组别微创组(n=77)常规组(n=76)t/P 值(组间手术前)t/P 值(组间手术后)时间术前术后术前术后IL-6(ng∕mL)40.58±5.84 55.41±7.58 40.37±5.61 58.61±8.95 0.226∕0.820 2.387∕0.018 TNF-α(ng∕mL)11.21±4.19 22.41±6.68 11.14±4.25 26.52±8.94 0.102∕0.918 3.224∕0.001 IL-8(μg∕L)12.47±5.31 23.14±6.58 12.52±5.28 26.61±8.61 0.058∕0.953 2.803∕0.005 CRP(mg∕L)1.19±0.65 4.81±1.11 1.25±0.58 5.57±1.85 0.602∕0.548 3.085∕0.002
表 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阻生牙一般发生在口腔上下颌第三颗磨牙,其中下颌发生阻生牙的数量相对高于上颌,是由于牙齿受到阻力进而导致无法萌出或部分牙齿无法萌出[5]。导致阻生牙的因素相对复杂,通常是由于牙齿在萌出过程中,相邻的牙齿对其造成挤压或者阻生牙上方的骨质以及软组织挤压程度异常导致患者牙齿无法正常萌出[6-7]。此外,例如颌骨发育异常、萌出角度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都是导致患者出现阻生牙的重要因素。在出现阻生牙后,患者患牙萌出时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挤压进而导致牙齿周围神经受到刺激并出现强烈的疼痛感[8]。同时,部分萌出的牙齿更容易进入食物残留物,而且不易被清除,长时间存在食物残渣会有更高的风险造成口腔感染,大量微生物在口腔内繁殖也容易造成口臭等不良情况,对患者正常的口腔功能造成负面影响[9-10]。
在传统治疗中主要是选择凿骨劈冠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会对患者牙龈组织造成较大的创伤,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并容易对患者牙根及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因此需要针对手术技术予以优化,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治疗[11-12]。微创拔牙手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拔牙技术,可以有选择地切开牙龈组织,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创口更小,术后患者疼痛感更低[13]。数据显示:微创组炎症指标数据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创口位置炎性因子水平更低。在传统拔牙操作中,需要通过劈冠的方式消除阻力,这种操作也提高了断根率,而微创拔牙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骨质的损伤,避免患者出现牙根骨折的情况[14]。数据提示:微创组断根率低于常规组(P<0.05)。在微创拔牙手术中,手术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创伤更小,手术时牙龈出血量更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后康复速度更快[15-16]。数据显示:微创组应激反应数据低于常规组,手术指标优于常规组,拔牙时长(18.45±2.14)min、创口愈合时间为(7.51±1.21)d 少于常规组的(23.58±3.45)min、(9.65±2.47)d(P<0.05)。熊继峰等[17]在针对72 例阻生牙拔除患者进行研究中发现,选择微创拔牙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研究组拔牙时间(15.28±5.09)min、愈合时间为(7.29±1.04)d 少于对照组的(27.16±6.25)min、(12.29±3.25)d(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微创拔牙手术不会对患者牙根以及神经造成损伤,可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8]。数据显示: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微创拔牙手术在阻生牙治疗中能够发挥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在为阻生牙患者进行拔除时,微创拔牙技术具有更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感更低,应激反应更小,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在阻生牙治疗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