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7-11刘萍

系统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溶栓

刘萍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 271103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冠状动脉阻塞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其他器官的缺血性损伤。胸痛、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1]。近年来,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因此寻找一种迅速、高效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快速修复阻塞血管供血,改善心室和心脏功能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重点[2-3]。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准确地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静脉溶栓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供应,从而拯救患者的生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突出作用[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尿激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尿激酶可以将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降低血栓的溶解程度[5]。尿激酶溶栓治疗药物还能提高血管酶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与血栓的形成,将尿激酶溶栓治疗药物滴入静脉后,还能增加患者体内的纤溶酶活性,提高治疗效果。为探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静脉溶栓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0 月—2022年10 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82 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就诊的82 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中女24 例,男17 例;年龄48~73 岁,平均(68.79±6.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9 h,平均(4.14±0.34)h。观察组中女21 例,男20 例;年龄45~71 岁,平均(68.77±6.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9 h,平均(4.22±0.3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确诊者;④发病时间在12 h 以内。排除标准:①心源性休克者;②溶栓禁忌证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常规心电图监测后,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90 片),300 mg∕d,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53021845,规格:25 mg×100 片)口服,300 mg∕d。治疗2 d 后,调整药物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时间为7 d。

观察组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静脉溶栓治疗。选择150万U 尿激酶(国药准字H42021792,规格:10 万U)和葡萄糖溶液100 mL 混合(5%),采用静脉方式给药,将药物在30 min 内输注,1 次∕d。溶栓治疗后12 h 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结合患者的具体检查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HJ20140282,规格:0.6 mL∶6 400 IUaXa)治疗,治疗时间为7 d。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后2、6、12 h 的血管再通率。

②心功能指标,包含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应用心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③心肌损伤指标。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T1(cardiac troponin T1, cTnT1)、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

④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体征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善,临床体征和症状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6、12 h 的血管再通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 与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LVEF(%)治疗前42.59±3.55 42.09±3.84 0.612 0.542治疗后50.68±6.79 45.76±4.90 3.762<0.001 LVESD(mm)治疗前39.67±4.09 39.77±4.59 0.104 0.917治疗后29.75±2.09 32.58±2.78 5.210<0.001 LVEDD(mm)治疗前56.76±5.78 56.89±6.09 0.099 0.921治疗后44.80±5.58 50.49±5.89 4.490<0.001

2.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TnT1、CKMB、CK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cTnT1(μg∕L)治疗前0.68±0.19 0.67±0.20 0.232 0.817治疗后0.28±0.06 0.35±0.08 4.482<0.001 CK-MB(g∕L)治疗前51.48±6.84 51.77±6.09 0.202 0.839治疗后21.33±3.90 29.95±4.09 9.766<0.001 CK(U∕L)治疗前516.79±77.98 515.78±76.88 0.059 0.953治疗后187.98±38.89 289.98±41.69 11.455<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6]。心肌梗死的发生,最重要因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引起大出血,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会形成血栓,最终造成冠状动脉的堵塞,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威胁。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氧坏死和局部心肌血流丢失,患者出现胸痛、呼吸紧张,严重者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药物溶栓为主[7-9]。为了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减少病死率,我国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原有闭塞的血管进行再打通,使血流恢复,实现再灌注,从而保护坏死心肌,加速修复。

静脉溶栓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供给,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也有很大地帮助[10]。静脉溶栓治疗是为了提高冠脉血流,减小梗死范围,防止心肌缺血再发,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全、持续地开放梗死血管,使血流得以恢复,特别是尿激酶溶栓,由于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已逐步被患者接受,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1-13]。尿激酶是一种常见的溶栓药物,其不具有抗药性,可以将纤溶酶原转变为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起到溶栓作用。目前,尿激酶在各级医院都有使用。但是,在溶栓的时候,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都会被激活,而血小板对溶栓的影响更大,所以在进行溶栓之前,需要先服用阿司匹林治疗[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管再通率更高(P<0.05)。主要是因为尿激酶的血管再通率比较高,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其可以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从而将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 与LVEDD 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效果更佳。cTnT1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具有更好地心脏特异性,因此经常被用作心脏损伤的特异性标记,其能够对复发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并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进程进行监测,估计梗死面积,cTnT1 浓度越高意味着心脏损伤程度越严重[16]。CK-MB 和CK 存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胞浆中,对心肌的损害也有较高的敏感性,且与心肌的损害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TnT1、CKMB、CK 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尿激酶是一种由纤溶酶链激酶-乙酰基化合成的复合体,其可以将纤溶酶链激酶-乙酰基转化成纤溶酶,将其中的纤维蛋白原溶解掉,达到清除血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心脏的损害。王庆福[17]在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1%)高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具有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12%)更高(P<0.05)。主要是因为静脉溶栓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态,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在溶栓过程中,尿激酶是1 种重要的蛋白酶,可以通过活化纤溶蛋白来实现蛋白酶的转换。这种方法能使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溶出得到很好的效果。在该药物影响下,会加快新鲜栓块内部溶解的速度[18]。

综上所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管再通率,还可以降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值得使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再通的研究现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