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梅花针叩刺对斑秃患者免疫及预后的影响

2023-07-11胥金霞朱宗仁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梅花针毛囊毛发

胥金霞,曹 水,朱宗仁

(1.天长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安徽 滁州 239399;2.天长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 滁州 239399;3.天长市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安徽 滁州 239399)

斑秃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27%,个体终身患病率达2%[1]。头皮边界清晰的脱发斑是轻度斑秃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全身毛发生长部位均可见脱发斑,直接影响患者美观度,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局部皮损内注射激素以抑制毛囊周围炎症反应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斑秃的首选手段。其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具有水解速度慢、维持疗效时间长的优势,单次注射疗效可维持3~4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治疗痛苦与经济负担,近年来应用愈发广泛[3]。《医宗金鉴》记载,梅花针治疗斑秃“宜针砭其光亮之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为斑秃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思路[4]。此次研究尝试将复方倍他米松与梅花针叩刺联合应用于斑秃的治疗,并就其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斑秃患者。纳入标准:(1)参照《临床皮肤病学》明确斑秃诊断[5]:①突然或短期内头发片状脱落;②脱发区皮色正常,未见明显炎症反应;③脱发区皮肤未见萎缩、瘢痕;④脱发区周围毛发轻拉试验阳性,处于活动期;(2)年龄≥18 岁;(3)既往未接受斑秃相关治疗;(4)能够配合研究及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明确病因所致脱发;(2)合并感染性、过敏性、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受损;(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征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斑秃直径、斑秃严重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年龄(岁)病程(d)斑秃直径(cm)性别(n/%)男女重度斑秃严重度(n/%)轻度中度联合组对照组t/χ2 P 40 40 29.91±3.67 30.15±3.88 0.284 0.777 27.94±6.85 28.23±6.72 0.191 0.849 4.23±0.74 4.19±0.66 0.255 0.799 19(47.50)16(40.00)0.4 57 0.4 99 21(52.50)24(60.00)7(17.50)8(20.00)19(47.50)21(52.50)0.527——14(35.00)11(27.50)0.768

1.2 治疗方案

两组均接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62,规格1 mL×1 支)治疗,以1 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2 mL 利多卡因配制混合注射液,消毒皮损处后,以0.2 mL/cm2向皮损区域注射混合液,以局部隆起或呈橘皮样为宜。单次注射结束后使用无菌纱布按摩皮损区域约5 min,促进药液吸收。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1次/月,持续治疗3个月。

在复方倍他米松皮损处注射的基础上,联合组加用梅花针叩刺。对斑秃区以75%酒精棉球消毒,使用华佗牌硬杆梅花针反复叩刺斑秃区域,重复9次至局部皮肤发红,而后以头顶百会穴为中点,由内向外、顺时针螺旋状行头部叩刺,重复9次至皮肤潮红。叩刺时操作者运用腕力,上下颤动梅花针针柄,行由点至面、由外向内、由轻到重的垂直叩刺。梅花针叩刺2 次/周,持续3 个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于叩刺后实施。两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梅花针叩刺均由同组医护人员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毛发镜评估指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脱发严重程度评分工具(SALT)、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变化,并比较其治疗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1)毛发镜评估指标:包括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及毳毛率。(2)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及CD4+、CD8+;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炎症因子,包括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3)SALT:将头皮分为左颞区、右颞区、枕区、顶区,通过两条分别穿越各区几何中心的水平线及垂直线将其分为4 块区域,按照各区域脱发情况进行评分,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则脱发越严重[6]。(4)DLQI:包括10 个问题,评估过去4 周斑秃对患者学习、生活、社交等带来的影响,各问题评分0~3分,总分0~30分,总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7,8]。(5)治疗效果:治疗3 个月后进行评价[8]。治愈:毛发镜下可见斑秃区终毛生长,拉发试验阴性;显效:斑秃区可见毳毛生长且毛发未见脱落,覆盖率≥50%,拉发实验阴性;好转:斑秃区可见毳毛生长且毛发未见脱落,覆盖率<50%,拉发实验阳性或阴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双侧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毛发镜评估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3 个月后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均较治疗前上升,毳毛率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毳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毛发镜评估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毛发镜评估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联合组比较,P<0.05。

组别时期毛囊密度(cm2)毛发密度(cm2)毳毛率(%)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74.31±13.59 92.67±16.15*74.68±13.74 85.81±14.83*#100.15±9.97 126.29±11.35*99.96±10.18 111.34±10.76*#23.26±2.85 7.31±1.34*23.05±2.94 10.08±1.76*#*#

2.2 免疫功能变化

两组治疗3 个月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联合组治疗3 个月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联合组比较,#P<0.05。

组别时期CD3+(%)CD4+(%)CD8+(%)CD4+/CD8+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40.26±4.41 51.38±3.65*40.51±4.23 48.16±3.74*#30.25±2.71 36.05±3.22*30.10±2.64 33.48±3.17*#19.97±2.68 19.85±2.74 20.06±2.81 19.95±2.73 1.51±0.27 1.82±0.36*1.50±0.23 1.68±0.22*#

2.3 炎症因子变化

两组治疗3 个月后IFN-γ、TNF-α、IL-6、IL-8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3 个月后IFN-γ、TNF-α、IL-6、IL-8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表4 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联合组比较,#P<0.05。

组别时期IFN-γ(pg/mL)TNF-α(ng/L)IL-6(ng/L)IL-8(ng/L)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6.18±0.37 3.35±0.19*6.26±0.35 4.81±0.29*#44.36±6.18 15.26±3.07*44.59±6.04 24.83±4.22*#19.71±3.34 9.71±2.05*19.68±3.52 12.49±2.87*#42.31±9.05 13.31±3.24*42.46±8.75 25.29±4.68*#

2.4 SALT及DLQI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3 个月后SALT、DLQ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3 个月后SALT、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SALT及DLQI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5 两组SALT及DLQI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联合组比较,#P<0.05。

组别时期SALT DLQI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44.31±3.58 21.26±2.17*44.69±3.39 25.41±2.86*#19.91±3.45 9.81±1.26*20.08±3.37 12.45±1.84*#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以表皮萎缩、色素沉着、毛囊炎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患者不良反应均为一次性,停药后自行消失。

表6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6 临床疗效

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目前斑秃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观点认为,斑秃的发生与进展与神经精神因素、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9]。尽管斑秃是一种良性、自限性毛发脱落性皮肤病,但多数活动期斑秃几乎无自愈可能,加之斑秃对患者美观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以终止斑秃进展、促进毛发再生具有重要意义[10]。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钠和微溶性二丙酸倍他米松的复合制剂。倍他米松磷酸钠的组织溶解性高、水溶速度快,且能够发挥强效抗炎作用。研究证实,倍他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达等量曲安奈德的6倍[11]。二丙酸倍他米松水解性低,故不易被组织吸收,能够缓慢发挥作用,其半衰期可达7 d 以上,故可维持长时间疗效、减少注射频次。本研究对照组接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处注射治疗,治疗3 个月后,40 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30/40),与既往报道数据[12,13]接近。这说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斑秃的效果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中医认为,斑秃多由血虚不荣皮毛、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黄帝内经》记载“肾气衰,发堕齿槁”,指出肾气盛衰可能导致毛发脱落;《难经》指出“损脉之为病奈何?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说明经脉受损的首要表现即毛发脱落[14,15]。因此,斑秃的治疗应强调调理脏腑、活血通络。梅花针古称五星针,梅花针叩刺基于十二皮部,可通过疼痛、经络刺激实现激发经络功能,达到振奋经气、祛瘀生新之功。现代医学研究显示[16,17],梅花针叩刺有助于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局部血流量,故可为毛发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次研究中,联合组在复方倍他米松的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梅花针叩刺治疗,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毳毛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梅花针叩刺的应用有助于修复毛囊损伤。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此次研究就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变化进行了检测,并发现联合组治疗3 个月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改善均更为明显。既往研究显示[17],斑秃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且皮损处毛球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梅花针叩刺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产生信号冲动,并经由中枢神经系统传达至靶器官,能够调整脏腑及神经功能,从而在改善局部微循环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的作用[18]。得益于这一优势,本研究联合组治疗3 个月后SALT、DLQI 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且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50%(37/40)。与此同时,梅花针叩刺的应用并未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安全性也值得肯定。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随访时间有限,未能明确停止治疗后患者短期、长期复发情况,将在日后的研究中持续关注。

综上所述,针对斑秃的治疗,在复方倍他米松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叩刺的方法有助于修复毛囊损伤、调节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患者斑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不影响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并持续探索其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梅花针毛囊毛发
首个人工毛囊问世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治疗脱发赶在毛囊萎缩前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
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及其毛囊群结构的形态发生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