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赋之山水记忆
2023-07-11曾秀华
曾秀华
我出生在昭苏高原,那里因草原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又因汉代两位公主和亲与江南脐血相连而在历史的书页上熠熠生辉。虽说是高原,但这里一年四季雨水丰沛,肥沃的黑土地植被稠密,就连石头缝里都能勾连出一片盎然春意。
原生态是这里所拥有的一切,但又不全是。蓝天白云清风,一望无际的小麦与油菜花田,草原是万物的野性底色,最为珍贵的当然是拥有这片天地的人们辽阔的心胸。
正因如此,可克达拉这座生态之城才重合了我生命中的最初记忆,这也是我与这座城市生发的源起。我时常行走在这座城市以山水命名的各条大街上,感受她的变化,有时会有某种梦幻般的朦胧之感,就仿佛走在童年的鸟语花香之中,看到高楼与夕光映照,绿树与江南风格的新楼群相守,竟有些莫名的感动——这是父辈们梦想中的城市。
在父亲的描述中,他到过的城市,成都是原乡,北京是见证他另一段人生的殿堂,而可克达拉市嘛,他说起来总会摆出一副秉节持重的架势,说:“万事开头难,现在,头都起好了,就等年轻人往前冲往前赶了。”现代化,大发展,盖大楼,几十天就完工;修大桥,那么粗的钢缆,机器拖到位,一声号令,啥都成了。
可克达拉建市那年,父亲75岁。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是真正吃过大苦、流过大汗、下过大力气的。先是和战友一起垦荒屯田,然后打土块搞基建,当起了那个时代的“基建狂魔”。
从公用建筑到民用住宅,从供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教室到牛羊们越冬的暖圈,父亲与战友们的一顶顶绿色帐篷扎在哪里,温暖就会在哪里扎下根来,开枝散叶,荫庇一方。
上世紀70年代,住房是兵营式住宅,以石为基,石高40厘米,土坯墙体,墙厚50厘米。一般为双坡屋顶,圆木为梁,上钉板皮,围席敷上,草泥封顶,木门木窗。八间一栋,每间十多平方米。四到六栋为一住宅区,横竖成行,排列整齐,每户一间,吃住同室。房前建有煤房,高低一致,大小相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划分宅基地,实行减免义务工或建房费用补贴的办法,鼓励家庭自建住房。一时间,“前有院,后有圈,中间是个小宫殿”的建筑模式慢慢兴起。牧区少数民族职工,在宅基地上建筑三到五间砖木住房,两头抱厦,中间走廊,明柱雕花,镶嵌花草图案。房后有畜圈,房头堆草,房前有馕坑,生活十分方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收入稳步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家庭建房费用自理,建筑规格越来越高,由砖木结构逐渐向砖混结构发展,由平排式套间向组合式发展,每户两室两厅或三室两厅不等,室内地面从红砖或水泥铺地到用彩砖铺地,仿瓷白色涂料代替了石灰。西陲人家,换了人间……不久后,父亲退休。
又十多年过去,当父亲乘坐姐姐的车穿行在可克达拉市时,高兴是高兴,神情却显得有些落寞,兴许是烈日下微风吹拂,让他咂摸到了流逝于苦寒岁月的青春年华,又或者是他觉得以前挂在嘴边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虽然已经变成现实,自己早在退休后不久就搬进了楼房,可眼前这座建在公园里如此雕梁画栋的城市却似乎遥不可及,与自己无关,对视时,隔着遥远的距离。
令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藏着这座城市前世今生核心秘密的“大魔方”——可克达拉博物馆里早已严整记录下了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伟大荣光。那一张张照片,那一个个仍旧留着他们身体印记的劳动工具,成为照亮前路的精神灯盏。
六十多年来,在祖国西陲的这方热土上,各领域都走出了顶尖人物,但更多的是像父亲这样的平凡一员,他们坚守国土、默默奉献,成为大时代的底色,是脚印里有盐也有甜的足迹,是雷霆,是火焰,是新疆大美河山中的一滴水、一棵树。父亲他们那一代人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为了这一天,为了这座生态之城,我们奋斗过!
初到可克达拉市,很多人不明白进城大道——“七一七大道”的来历,其实七一七大道得名于一支进疆部队。“七一七团”发端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部队,是挺进西北开垦边疆的先锋师——四师的前身,这支部队有着边打仗边生产的优良军垦传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坚韧的意志,影响和鼓舞了一代代兵团人建设和保卫家园。
为了形象地说明那段历史,七一七大道雕塑采用人物浮雕和“七一七”字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史诗般呈现人们在守边、生产、收获中的生动造型。其中,“七一七”字体高大醒目,具有标示性较强的路标功能,更是城市的精神坐标。人物浮雕手法写实、表现细腻、刻画生动,艺术再现了四师人赓续伟大精神血脉,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勠力齐心把可克达拉市建设成为兵团的军垦名城。
雕塑是凝固的音乐,而本就是音乐的、拥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雕塑《草原之夜》可谓匠心独具。创作者以富有青春气息的少女为主体,较好地演绎了这首音乐作品焕发出的律动与灵感之美,蕴藉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主题。
少女轻盈飘动的裙摆,似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曲谱的弧形曲线如同信笺层层叠压,随轻风翻转,灵动而自然地表达了直抵浩渺星空的思念与永恒传唱——传唱一代代建设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让这一艺术作品以最亲近山水的模样令人心醉神迷。
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雕塑、小品景观仿佛一帧帧自然天成的明信片,如同城市的彩色风铃,在不经意间让你的心为之一动。可以说,不管是宏大的还是精微的文化印记都是某种讲述,讲述令我们敬仰的人和事,讲述走过的路,讲述我们一直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讲述给每一个路过或永远留下的人,聆听生命深处最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