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优质花木产业 建设美丽森林浙江
2023-07-11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编者按:为积极探索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总结推广各地在花木产业发展实践中的有效经验,浙江省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案例发布。案例分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品牌建设成效突出、产学研推有机融合、行业服务创新发展,以及市场主体示范带动五大类型,聚焦花木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验和做法,突出创新性举措,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价值。本期特别策划刊登十大优秀案例,以展示浙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提振从业者信心。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会展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萧山)花木节创办于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累计销售额超90亿元,参展企业来自全国16个省市,并有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参展,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的花木品牌展会。从2011年起,萧山花木节正式上升为“国字号”展会,带动了萧山乃至全省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打造共同富裕的优秀实践样板。
节展搭台花木唱戏,不断提升市场内动力。2004年,为进一步打响“萧山花木”品牌,萧山区举办了首届萧山花木节。2019年,萧山花木节开创国内绿化苗木产业办展之先河,采取“双会场”形式,主会场设在新街浙江(中国)花木城,分会场设在瓜沥中栋国际花木城,“双会场”使本次花木节展会规模空前,无论是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展品数量均居历史之最。
创新办展模式,不断深化展会原动力。萧山花木节敏锐抓住产业变化和需求,不断创新办展模式。2006年组委会邀请上海的园林施工企业参展,实现了长三角地区的供需市场对接,2007年推出了园林设计高峰论坛,后续又推出了“五个100”采购洽谈活动,为产业链各方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为进一步挖掘展会原动力,花木节持续推出“中国园林绿化企业家峰会”“全国花木主产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等活动,为萧山花木节吸引了更多的人气。如今,萧山花木节不仅是一个提供花木产销的平台,更成为了参展企业宣传形象和品牌的窗口。
做好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市场管理能力。两个市场十分重视对经营户的服务保障,浙江(中国)花木城市场采用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的方式,切合市场实际情况组织物流。市场利用现有的户外电子屏,发布各类苗木价格、指数、供求等信息,同时建立网上花木城,扩大信息发布量,让花木城的苗木指数逐步成为行业信息的“晴雨表”。中栋国际花木城积极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到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从管理功能智慧化到服务功能智慧化的飞跃。
经过近20年的经营,萧山花木节已成为国内花木企业进行产品推介、信息交流、形象展示、品牌宣传的最佳平台。
品牌价值高。萧山花木节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创始起就秉承“供需对接、产业联动”的办展理念,实行政府搭台、企业运作、苗农参与的方式,竭力打造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苗木品牌展会。通过近20年的精心组织,萧山花木节在内容、档次以及行业关注度方面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知名花木产业盛会,有“中国花木第一展”的美誉。
综合效益好。萧山花木节自举办以来,紧紧依托沪浙两地长三角经济圈的地域优势,以节造势,以展兴市。这不仅是一次花木产品的展销、交易会,也是国内花木界新品种、新技术的大聚会,更是业内人士获取产销行情、探讨热点问题、把握发展趋势的一次绝佳机会。
产业互动强。萧山花木节参展的企业涵盖园林花木整个产业链,重点表现为五个“100”:从全国各地邀请100家园林施工企业、100家园林设计单位、100家建设单位(园林管理部门、房产商)、100位花木经纪人和100家大型骨干苗圃赴会参观、交流,为从事园林设计、绿化施工、苗木生产的企业、苗农搭建了一个良性互动、有效沟通的平台。
辐射带动广。萧山花木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花木产业的发展水平,扩大了参展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而且带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花木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国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发展花海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以花为媒”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富事业。浙江省四明山区关山樱种植面积约有2667公顷,占全国关山樱种植总面积的8.9%,其中海曙区拥有667公顷。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关山樱花等32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在“樱花可食”的契机下,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引导樱花产业链延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潜力,打造“共同富裕树、乡村振兴花”。
科技引领,拓宽产业链。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设立了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组织专人对种质资源、樱花盆栽、切花、樱花茶园景观、产品开发等10多项科研攻关。先后出版樱花专著3部、授权专利4件、品种权10个、发布标准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个。其中,获得省级樱花产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关山樱省级良种,及新申请的樱花市级地方标准、即将新出台的《关于扶持樱花全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项政策,将为樱花全产业链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产业、政策基础。
创建平台,深挖樱花产业。加强与浙江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武汉江汉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成立樱花产业研究平台,开展樱花专项研究;同时,成立海曙区林业特产学会具体承担樱花科研工作,设立了樱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建设了樱花研究室。整合14家相关企业成立了宁波市樱花产业共富联合体和海曙区科技特派员团队,打造食用樱花“种植万亩、年产万吨、亩产万元”的“三万工程”。成立了“未来农场”公司,注册“南塘河”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樱花产品。
三产融合,助力产业振兴。从2007年开始开展樱花种质资源收集、选育,深挖种质资源,优选20余个品种向苗农推广。建设食用樱花示范基地,开展鲜樱花原料加工,引导相关单位开展樱花延伸产品开发,出台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和樱花全产业链专项政策,突破农机补助目录限制、补贴鲜花采摘农户。依托万亩樱花基地建设樱花园并从2007年开始举办樱花节,引导新业态樱花休闲农旅,发展樱花集市和露营经济,使得苗木向旅游转型。二产又丰富了农旅产品、提升了农旅质量,并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业闭环。
打好产业发展基桩。宁波收集保存樱花种质103份,建设种质资源库100亩,为樱花新品种新技术攻关提供保障。先后培育了国家级花木专业合作社、全国首家大型樱花烘干企业,开发出鲜花、干花、纯露三种初级原料产品,现有樱花微波真空烘干设备12台,年产干樱花30吨、纯露150吨。关山樱是目前唯一被中国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录的樱花品种,四明山区也是浙江省关山樱的主要种植分布区。若完全采摘,四明山区年鲜花产量可达4.5万吨。
带动美丽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海曙区樱花全产业链产值17680万元,其中一产12000万元、二产2100万元,三产3580万元,先后开发樱花产品18个。据初步测算,樱花原料、粗加工、深加工的产值比约为1∶10∶100,若全面开采与开发,四明山区年樱花产值可达原料4.5亿元(农户直接劳务收入)、粗加工45亿元、深加工450亿元。
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政府:创新驱动 兰花香溢四方
漓渚镇为“中国花木之乡”,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特色产业,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2017年8月,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柯桥区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自项目建设以来,通过建设“千亩花市、千亩花苑、千亩花田”三个千亩项目,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促进了当地蘭花产业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依托“三个千亩”,助推兰花产业集聚。“千亩花市”以建设展示展销、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市为目标,目前已建成荫生苗木市场254亩,现有商户近70家,花市年销售额已超2000万元。“千亩花田”开辟花田面积630亩,种植各色花卉,2019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接待农事体验、研学团队近60批,约2.6万人次。“千亩花苑”建设高端兰花种植基地,同时开发精品兰花新品种,推广绍兴兰文化及兰花收藏。2019年,漓渚镇在已有兰苑300多亩的基础上,投资5亿元,新建成430亩兰花温室大棚,有效地发挥了规模效应。
强组织抓品牌,提升兰花产业价值。打出“一三四”组合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一”个农合联,强组织保障。成立兰花产业农合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向下做好政策推广。“三”个大抓手,提“兰乡”美誉。深挖漓渚“兰文化”,推进兰花博物馆、兰谷建设;拓展兰花产业链,促进兰花产业与文、旅、商、康有机结合;打响“漓渚兰花”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中国春兰第一镇”。“四”个共富体,促共同富裕。成立“相约渚山”共富学堂,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学技能、强本领;组建兰花产业共富联盟,整合金融、电商、物流、商务、教育等资源,聚合力、促发展;建设“兰花大棚”共富基地,设服务专员,开展“三服务”工作;设立顺丰快递共富驿站,享受快递专属折扣,降成本、促销售。
深耕展会经济,激活兰花产业商气。从2018年起,漓渚镇先后举办浙江省兰花博览会、华东地区兰花博览会、浙江省蕙兰博览会、中国春兰节等。2023年第二届中国春兰节通过“央地合作”的新模式,隆重发布了“兰谷”发展规划和“漓渚兰花”公共品牌,吸引来自全国13个省份共计208位参展商参展,节会期间累计吸引2.1万人次参观。此次展会现场同步设置有2700平方米的自由交易区,共设置自由交易摊位300余个,成功为兰商兰友牵线搭桥,交易额超3000万元,并带动整个漓渚镇实现花木交易5000余万元。
发挥数字化对兰花网络销售的撬动作用。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的设备和管理,打造数字化兰花培育基地,加快兰花培育周期,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较传统培育模式提高收益达80%,促进兰农大幅增收。实施兰花数字工厂建设项目,首期投入500万元,由专业团队进行科技育兰,繁育新品、佳品兰花,目前已收集有近百个兰花新品种的基因数据,2000余瓶组培苗成型。此外,漓渚镇鼓励兰花经营户改良销售模式,走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的销售道路,目前漓渚镇涉及兰花电商的农户已有20多户。
2019年,经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批准,绍兴市被确定为中国春兰节举办地,2021年首届云上中国春兰节开幕式现场,中国春兰研究院正式落户漓渚,为绍兴这个中国春兰节永久举办地再次注入兰花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漓渚镇花市商圈逐渐成熟,兰花培育也趋于规模化,兰花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目前境内有1000多户农民种兰卖兰,其中专业的养兰农户近300家,上规模的兰花大户近30家,花卉产业销售额达10亿元。在有记录可稽的名贵兰谱中,偏居一隅的漓渚就贡献了30多个品种。在国际、国内各级兰展和兰博会上,漓渚兰农曾获得500多个奖项,其中金奖就达100多个。目前,浙江省百佳兰苑中漓渚就占有七席,国内唯一的中国春兰样品园和省内唯一的蕙兰样品园均落户漓渚,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国春兰之乡”。
杭州润土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火红冬青果 创富千万家
2006年,杭州润土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从欧洲引进了一批北美冬青种苗,进行栽培试验。之后又从美国引进北美冬青品种10余个,建立了品种资源库,专业从事北美冬青引种、技术研发、产业推广。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建立了130亩基地,通过10余年的技术摸索和试验,让北美冬青红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也让更多从事北美冬青产业的人得到丰厚的回报。
专注专一,突破技术瓶颈。品种的本土化及其栽培技术是实现高质量产业发展的基础。引种后的第一个难题是扦插成苗率低。最初,成苗率仅20%—30%,经过6—7年对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基质调试、温湿度调控等多因素的试验研究,2014年实现了种苗高质量繁育的突破,成苗率能稳定提高到85%以上。第二个难题是高品质产品关。原产地夏季凉爽、光照好、温差大,引入杭州栽培,与原产地气候差别大,成品栽培困难。通过栽培基质,水肥配比,断根平茬,侧枝促萌,保花保果,亮果膨果等系列措施,2018年总结形成了“北美冬青栽培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有力保障了北美冬青高品质产品的生产。难题三就是不同生态区的引种技术。2011年,山东威海、福建三明、湖北武汉等10余家企业开展引种栽培。通过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掌握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北美冬青栽培技术,积累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经验。三大技术难题的攻克,奠定了高质量培育、高品质发展的基础。
领富推广,实现共富梦想。“产学研”支撑,创富示范助力,北美冬青成为共富的强劲动力。2012年6月,第一个北美冬青栽培技术培训班在杭州举行,当时参加培训的花卉苗木业者只有20余人。“万事开头难”,锚定目标,坚持不懈,踏上北美冬青的推广之路。当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推广资金项目、浙江省花卉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共同支持了北美冬青引种、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集聚业内外的力量,2013年10月,领衔创办了“杭州北美冬青发展中心”;2014年6月,又发起创立了“北美冬青产业发展(全国)技术协作组”;2018年10月,助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了“国家林草局冬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举办了全国北美冬青产业发展技术交流大会九届,北美冬青实现了国产切枝产品占比60%以上,在中华文化圈派生了更受欢迎的盆栽、盆栽组合产品,成为元旦、春节的新宠儿,成为新产业增长点。
截至2022年,公司具备了年产50万株优质种苗、5万盆小盆栽、10万支切枝的生产能力,年新增产值500万元。北美冬青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周边农民累计获得400万元以上的劳动收入。该系列品种已在浙江、山东、云南、福建等26个省份1000余家基地培育生产,全国引种栽培面积2万余亩,年销售2亿元以上,造就了很多年入百萬的种植户,为花店从业者产生了1亿元的增值收入,为众多中小农户创造了创业就业机会,走上了北美冬青高质量发展的创业创富之路。
可预见,再经过5—8年的努力,该系列品种可以发展到10万亩,年产值20亿元以上,一定能够带来更好的效益,实现千万家的共同富裕,打造千万家的美好生活。
金华市赤松镇北山口村:金佛手开出致富花
北山口村坐落在金华北山山脉前沿,处于厚茂山与鹤岩山山门交会口,故称之为北山口,唐朝末年建村,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以佛手种植为主,是佛手特色村。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北山口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佛手产业,佛手种植从单纯的地栽转到观赏盆景,又从单纯的盆景、果实生产销售转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网店销售,从果农低小散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形成了三产融合链,走出了一条创新、绿色、科技、文创、旅游、共享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组建强村公司,以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为做大做精佛手产业,村集体成立了强村公司,以企业引领产业的发展,打造“村集体+种植户+电商”运营模式。开发佛手文创产品,用叶、花、果开发出佛手养生茶、佛手蜜饯、佛手蜜炼、佛手香熏等10多个特色旅游产品,延长了佛手产业链。依托佛手文化,乡土文化、自然风情,打造成集农业现代化生产、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农户、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产业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带动了多种旅游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强化技术指导,让佛手经济“活”起来。北山口村种植佛手已有600余年历史。早些年,只有‘青衣一个品种,树枝粗壮、果子肥大、产量不高、价格低廉。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北山口村组织村两委多次赴南京农业科技大学考察学习,并主动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入村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品种培育,现有‘青衣‘千指百态‘招财‘锦上添花4个品种,年均鲜果产量提高至1000吨,市场价由15元/千克提高至2023年的70元/千克,网上售价高达180元/千克。
依托数字经济,育好共富销售端。建设“e”万家共富工坊,搭上“电商”快车道,通过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完善配套、组织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吸引年轻人回村做电商。强村公司与90后、00后携手开展佛手产业推广销售,直播平台上90后为主播,村党员干部与镇干部站台助威呐喊,推动佛手文旅产品销售,助推整个佛手产业发展。2022年网络销售额达8000万元。
盘活土地资源,培育富民产业。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和房屋,建设120亩现代化佛手种植示范基地,用5G+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了佛手种植、灌溉、库存管理等全周期管理。并打造文旅会客厅、香橼馆、文化礼堂、佛手文化市集(山口汇)等文旅公共性区域。开办民宿及农家乐,推出特色佛手宴,每年10月份举办金秋佛手文化节,佛手文化节期间带来游客3.6万人次,创收168万元。
一株金佛手富了千万家。北山口村目前全村佛手栽种面积超过1000亩,50%以上村民从事佛手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亩均收入5万—1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现在村里有农旅结合的国家4A级景区1家、农民合作社5家、农产品网上销售店铺13家,佛手产业相关的公司5家,佛手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亿元。1998年评为“中国佛手之乡”,1999年评为中国农业精品村、国家森林村庄,2020年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2022年列入浙江省金3A级景区村庄,同年通过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验收;2020年12月,央视《生财有道》栏目以18分的时长进行了专题报道,2021年9月,北山口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案例接连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央视大型直播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和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三档新闻栏目,在全国成功打响“北山口”金佛手品牌。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人人想去的“桃花源”。
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永根杜鹃花开大地
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始创于1994年,是浙江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级杜鹃花种质资源库、中国杜鹃花育种研发中心。公司总部位于浙江金华,目前有山东青岛、江西弋阳2家分公司,共拥有杜鹃花栽培基地2000多亩,保存有2000多个杜鹃花种质资源,年推广300多个杜鹃花新优品种1000多万株,拥有‘宝玉‘春潮‘仙鹤等60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这些新优品种具备抗性强、适应性广、花型丰富、观赏价值高的特征,在行业与市场上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育种创新为核心。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能够适应中国不同气候特征的杜鹃花新优品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然而,杜鹃花选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从制定育种计划、选择亲本、授粉杂交、新品种试验到新品种命名、申报、扩繁、推广,往往需要10年的时间。不仅如此,杜鹃花育种还要有准确的前瞻性,在制定育种目标计划时,就要考虑到七八年后该品种的推广价值。永根杜鹃花在这份“辛苦而美丽”的事业上凝心聚力坚持了20多年,至今开展了2000多个组合的杂交,筛选出1200多个具有优秀特性的杜鹃花品种,杜鹃花育种水平与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
前沿技术攻关,应用水平提升。永根杜鹃花坚信科技创新是育种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公司于2016年组织选送了2万多颗杜鹃花种子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行了全球首次杜鹃花太空育种试验。通过不断的育种创新,永根杜鹃花在耐寒性、耐热性、香味、彩叶、匍匐型等特性方面已获得重大突破。
以规模化生产为保障,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新优品种为基础,公司先后在金华、青岛和弋阳三地建立2000多亩扩繁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年销售杜鹃花新品种300多万株。近几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合作生产模式,通过此创新模式将生产规模拓至3000多亩。不仅如此,公司委托、示范、指导周边有条件的农户种植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由农户负责生产,公司负责销售,进一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开发新优杜鹃多元价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永根杜鹃花聚焦杜鹃花专类园和相关综合性农旅项目的开发建设。金华基地“艳山花海”农旅项目已在规划中,在兼顾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开发新优杜鹃花的旅游价值,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共同增长,让其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永根杜鹃花的“匠心”铸就了其产品“美而不弱,艳而不娇;国际血统,中国特色”的特点,育种成果已受到行业与市场认可:新品种‘红阳获选“2020年度中国好品种”;‘春之语荣获“年度最具潜力新品种奖”;‘仙鹤等多个品种已获得“林木良种证”。这些新品种满足市场对抗逆性强、易成活、好养护、花美价廉的需求,解决了杜鹃花难以莳养的难题,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进行了应用推广,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园林景观作品,如杭州G20园林升级工程、杭州临平公园、深圳梧桐山景区、常州凤凰公园等。
永根杜鹃花的育种推广成果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认可:2019年方永根受邀成为国际无性繁殖园艺植物育种家协会(CIOPORA)成员,是该协会成立60多年来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国籍育种家成员;2021年,永根杜鹃花新品种‘盛春8号获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UPOV)“新时期花卉育种创新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广泛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评价。
“没有丰富的育种资源做基础,没有新品种产权保护,农业产业化就走不远”,基于育种创新、规模生产与多产融合模式,永根杜鹃花已成为浙江花卉的响亮名片,助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园林绿化升级与“大花园”重大环境建设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庆元县实验林场:科技赋能 打造未来苗圃
庆元县实验林场是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11.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活立木蓄积量127.2万立方米。主要从事森林经营、林木良种苗木繁育、林业科技示范推广等业务。2008年建成庆元县国家珍贵树种良种基地,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浙江省林业保障性苗圃。建成自动喷灌钢构荫棚、连栋温室大棚约6.33万平方米、基质生产厂房500平方米,装备了远程控制系统、水肥一体设备、GPSRTK系统等新型设备50余套,设施、设备及林木种苗繁育技术均达省内领先水平。
林场以科技为依托,科学制定管理机制,积极引进人才,推进苗圃基地现代化建设,持续开展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繁育。
以科技为依托,引领产业发展。林场一直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从2010年至今,林场先后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童再康教授团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员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开展了楠木等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容器苗培育等相关技术研究。突破了轻基质容器苗培育的技术瓶颈,年生产能力达500万株以上。累计收集浙江楠、闽楠、桢楠、紫楠、红豆树种质资源优株材料1272份,赤皮青冈和小叶青冈优株材料171份,其他珍贵树种300多种,建成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楠木、红豆树种质资源库。
用制度来管理,激发生产效能。在庆元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林场制定了《良种基地考核管理办法》《工资薪酬管理办法》《林场人事管理办法》等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机制,形成了职工主动参与评价监督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激发了生产效能,使林场苗圃效益提高20%以上。累计培育推广浙江楠、闽楠、红豆树、赤皮青冈等珍贵彩色树种轻基质容器苗3300余万株。
科学引进人才,推动创新发展。自2010年以来,林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社会公开招考等多种渠道招贤纳士,累计招聘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现有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4人,其他技术人员9人。2019年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创建了浙江农林大学庆元县实验林场研究生联合培養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50余名。主持或参与重要科研生产项目30多项,相关成果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其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主持和参与审(认)定良种9个、省级以上标准8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0余篇。
林场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探索转型当好特色生态服务者,助力周边农村产业发展和林农共同富裕,通过“赠苗助农”模式,累计向社会提供珍贵树种树苗1400余万株,可供造林面积12.7万亩。苗圃基地每年为周边农民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300余万元。近年来,林场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绿化模范-林业种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30余项。此外,林场还被认定为“庆元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
嵊州市花卉产业协会:发挥协会职能 助推产业发展
嵊州市花卉产业协会创建于2004年5月,目前共有会员单位526個,其中理事以上97个,对象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协会同时为浙江省花卉协会理事单位、绍兴市花卉协会副会长单位。协会现有党员16人,内设有规范化党支部会议室、阅览室、活动室,外有规范化党建示范基地3个。2015年被浙江省科协评为浙江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入库单位;2016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国家级“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6年和2021年被嵊州市民政局评为5A企业、嵊州市品牌社会组织;2019年协会党支部被中共绍兴市委评为新时代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被嵊州市委评为嵊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加强行业引导,规范市场行为。为规范花木基地土地流转的开票流程,协会自2012年10月起承担生产主体面积认定审核工作,从根本上打击不法分子非法开票行为,有效减少国家税源流失。2022年度协会核定花木相关单位共计768家,核定面积近23万亩。2014年1月起,协会受嵊州市公安局委托,承担了全市花木的司法鉴定评估工作,主要承担全市范围被破坏、被盗苗木价格的评估。2022年协会共协助鉴定案件50余起。
扩大合作交流,助推产业发展。协会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力度,进一步提高嵊州花卉产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年7月,协会组织马来西亚“一带一路,花木开路”考察交流活动,2021年6月组织到福建沿海一带考察市场,让广大会员对当前花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及市场行情有新的了解。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协会还多次邀请国内专家、同行来嵊州。近年来,先后接待了浙江省工商联园林花木商会、青苗联战略合作社商务考察团、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奉新县花木协会等多个组织来嵊州市考察,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为嵊州花卉走入这些苗乡创造了条件,拓宽了花卉销售渠道。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协会同时致力科技普及,每年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开展嵊州市花卉苗木生产技术培训班,讲解当前花木产业形势、修剪整形技术升级、抖音小视频制作等培训内容,培养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高素质林农,推动全市各类花卉技术人员快速成长,每年使200多名花卉苗木从业人员受益。协会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每逢春节、植树节、儿童节等节假日,积极组织党员捐树捐物,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为贫困老人、儿童捐献慰问金、慰问品,价值10万余元,无偿捐赠枇杷、红叶石楠、红枫、栾树、桂花等树种千余株,为共创共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贡献力量。
发挥龙头效应,促进林农致富。协会注重市场培育和开拓,引导广大林农闯市场,2022年嵊州市苗木种植面积12.3万亩,销售额13亿元。近年来,共有20余名会员被评为嵊州市农村科技示范户;2名被评为绍兴市五星级民间人才;8人入选嵊州市科协专家库专家;2人被评为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1人被评为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等。
搭建桥梁纽带,强化信息服务。2021年随着“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工作的进行,协会对上和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多次提出建议,洽谈协商,对下做好安抚解释工作等,在中间当好桥梁;另外,协会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会员群,大家在群内可以畅所欲言,交流买卖、技术等信息,加强了协会人员间的互动,使买卖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共享,时效性强。
争取信贷支持,化解自然风险。每年发生台风、旱灾等自然灾害,协会第一时间开展情况调查,指导灾后补救工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为解决花木大户、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协会积极联系中国银行、泰隆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达成协议,可通过协会为会员进行苗木估价后提供农业信贷,简化了一般农贷的流程,促进嵊州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践行助力乡村振兴使命。
丰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农户 共走致富路
丰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1993年,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旗下拥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集花卉新品种繁育、种植、加工、平台交易、销售、供应链于一体的花卉产业链,花卉年出口额占全省花卉出口30%以上。产品有杨桐柃木、菊花、绣球等,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菊花培育种植加工出口基地、杨桐柃木生产出口企业、康乃馨切花生产基地、盆栽绣球生产基地、盆栽七彩乒乓菊生产基地。2006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2022年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2023年1月,丰岛花卉还获得了“2023国际种植者”鲜切花银奖。
创新驱动,不断发挥产业带动效能。丰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积极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种业振兴,现拥有45项国家级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植物新品种、35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国家发明专利,“杨桐优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创造性提出“公司+银行+合作社”供应链授信机制,以合作社为中心,由公司为合作社提供基地建设、农产品收购等经营行为贷款担保,为合作社联合农民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公司每年安排超1亿元资金,以订单型、合作型等方式,用协议保护价收购鲜花,让合作社和农民放心地按市场机制发展花卉产品种植和初加工,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数字赋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一是突破气候因素局限,实现农作物周年生产。将生产信息感知、环境精准控制、种植任务可视调度、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引入花卉种植环节,实现花卉周年均衡循环生产,有效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难题。二是突破空间要素局限,实现产量倍增。迭代升级打造工业化、数字化、自动化栽培智能温室,周年接续种植和采收,茬次由原来2茬增加至4茬,用水节约95%,人工成本降低70%,人均产能提升了25倍,亩产效益达95万元。三是突破市场要素局限,实现用户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农产品需求,探索多元化营销场景,实现了内外循环并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改变了菊花传统消费场景,公司旗下网络平台花集网交易量突破10亿元。
助力共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公司创新运用“统租返包”等多种模式,积极与省内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构建起紧密的命运共同体。30年来累计带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流通等农户10万多户,支付农产品采购资金45亿元,投入基地建设资金30多亿元,促使花农共同富裕,成为浙江省民建委员会共同富裕实践基地。2021年出台《丰岛控股集团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现已与浙江省新昌县东茗乡、小将镇等乡镇挂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点10个,力争“十四五”末建设50个。
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统租返包”等经营模式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小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当地政府进行花卉产业资源整合与优化,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种植杨桐柃木、菊花、康乃馨、玫瑰、百合等农产品,带领农户增产增收。目前共发展有5万亩鲜切花和杨桐柃木基地,特别是通过与一些行政薄弱村的合作,年均使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公司与劳务合作社、劳务公司等签订种植、采摘、保鲜、物流、包装等长期用工协议,以吸引与安置农民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安排季节性劳务岗位1万多个,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超过1亿元;在采摘、保鲜等环节安排近1万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超过1亿元;在物流包装环节安排近2000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近1亿元,每年为农民创造了3亿元的劳务性收入。
丽水市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小苔藓 大产业
丽水市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12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苔藓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己任,以打造品质生活为目标,致力于打造苔藓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型模式。公司主要产品有苔藓植物、苔藓微景观、苔藓空气调节器、苔藓雨林缸、苔藓景观工程等,主营业务分为四个板块:苔藓种植及相关配件、苔藓景观工程、苔藓生态修复、苔藓文创产品开发及自然教育。先后与中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园、中科院、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院所及研究机构合作,具备雄厚的科研及产品研发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苔藓人工周年性栽培技术,是行业内科技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
紧跟市场、创新科技、谋求发展。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从最初的苔藓微景观到苔藓空气调节器再到苔藓景观工程,一直走在苔藓行业前沿。自2016年精彩亮相杭州G20峰会,又在世界植物学大会场馆整体布置,在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大会背景幕墙、中国馆、生态体验馆等重要场景中大放异彩,展现苔藓之美、奇、雅。从创办至今获得多项苔藓相关专利,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荣获浙江省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乡镇合作、共享技术、助力振兴。2019年起,公司先后与景宁县毛垟乡、莲都区老竹镇郑丰村、青田县祯旺乡等乡镇合作栽培苔藓。在景宁毛垟乡为农户无偿提供苔藓种苗,免费培训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参与,种植完成后按市场价回收,推进苔藓户外种植800亩,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带动苔藓民宿、苔藓文创产品、苔藓绿化工程等产业链发展,并通过开设“强技共富学堂”,为村民提供苔藓产业技能培训,打造妇女文创产品来料加工队、老年苔藓种植队、青年绿化工程施工队,真正实现“红绿”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因时制宜、调整策略、取得成效。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全国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公司制定了新的经营策略,实现了年收入从2020年的800万元至2022年的2000万元的大突破。在2022年,公司与丽水市莲都区峰源鄉合作,共建林下苔藓栽培基地500亩,预计可年产苔藓18万平方米,预计产值36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2023年疫情开放后,公司开展屋顶绿化项目,预计带来1500万元营收。
社会效益显著。丽水苔藓行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正是丽水市润生苔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公司从自营栽培基地发展到与乡村共建基地,带动300多户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增加农户2万—3万元收入,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带动乡村振兴。在绿谷信息产业园2号楼打造室内外共1000平方米的苔藓主题空间,多次举办自然教育活动,如丽水市中小学苔藓基础科普知识、苔藓微景观初加工手作课堂、永生苔藓画初加工手作课堂、苔藓标本制作课堂,进一步推进苔藓文化传播、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旅产业运营。
经济效益可观。苔藓景观工程业务涉及浙江省内外,已完成的项目有丽水市苔藓景观工程、口袋公园苔藓景观工程、毛垟村景观建设工程、丽阳街绿化带景观工程、苔藓基础和景观建设工程、江苏园博园苔藓景观工程等。从2019年公司开展苔藓景观工程业务起,公司相关业务收入累计3800万元。公司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2022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
生态效益明显。已完成的苔藓生态修复业务有长沙大王坑坑壁生态修复工程、九寨沟生态修复工程、与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同完成黄土高原人工生态结皮中试生产线及其示范工程、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共同完成毗砂岩区苔藓结皮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等,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为响应双碳目标,通过苔藓林下种植在城市应用中增加碳汇量,公司积极申报课题研究苔藓碳封存技术,进一步探索经营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