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个写好故事对白的秘密法则

2023-07-11陶云韫

金山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丽妻子

陶云韫

在每一个故事里,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我接到的故事来稿中,常见的弊病有以下几种:1.人物对话篇幅冗长,从两人见面寒暄开始写起,你一言我一语,絮絮叨叨,没有任何实质性情节。2.缺少人物动作描写,每段开头均为:“老王说……”“老李说……”生生把故事写成了话剧。3.给人物安排大段的内心独白,通常是解释事情的原委。这样写的故事一般缺少可读性,故事主体为静态的对话,人物没有采取行动,情节是停滞不前的。4.通篇均为叙述,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对话。这种写法,情节未能有效铺展,使得故事缺乏可读性。

如何才能避免以上这些弊病,把故事对话写好呢?有七个法则可以遵循:

一、对白应当言之有物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要矛盾,主要人物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每一场对话的出现,对情节转折需起推动作用。比如说:甲方对乙方说了几句刻薄讽刺的话,乙方不服,激发了斗志,从而让乙方这个人物产生了改变;或者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原本是冤家,但偏偏冤家路窄,两个人碰上了,其中一方也许会摊出自己的底牌,说出一些原本隐藏的信息,让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一个高潮;又或者通过对话来揭露某人的真实身份,让情节产生反转等。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选择回避矛盾,但在看故事时,又渴望看到矛盾冲突不断升级,正应了那句俗话,“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所以我们在写故事时,一定要记住“言之有物”这一法则,每一句对白都应与核心矛盾相关,避免大段静态的对话描写。

二、对白的真实感

首先,人物的对白要符合故事的背景时代。经常看到一些作者会犯这样的毛病:在写古代民间故事时,为人物的对白设计了非常时髦的语句,充满了现代感。我收到过一篇民间故事稿件,里面的人是这样说话的——

“大人,我们已经查到了府爷治理淮河不作为的证据:专项资金挪用投资城市建设,大造面子工程,追求政绩……”

这里所用的语言,均为现代社会的词汇,放在民间故事里作为对白,让人感觉十分奇怪。

其次,在写现代故事时,人物对白需简短、口语化,避免书面化语言。曾经收到过一篇现代题材的故事,可稿子里的人物对白都是文绉绉的——

张鸣说:“李先生,您说的我已经知晓,我会竭尽全力帮助你的。”

李睿说:“张先生,多谢,静候佳音。”

这段对话的设计有两个毛病:一是在现实中,很少在对话时提到对方的名字,所以在写对话时,除非有必要,可以省略对方的名字。二是在口语中,我们很少会说“已经知晓”这类书面语,而是简单地说“我知道了”。所以,这段对话可以改为——

甲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了,你再等等,我一定帮你。”

乙说:“谢谢……我等你的消息啊。”

最后,对白需符合人物特点。一是符合人物年龄,如孩童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一般都是短语,千万别让孩子说出成人化、有说教味的对白;二是符合人物的职业,比如故事中经常涉及的职业有医生、警察等,可以事先做一些调查,看看真实的从业者有哪些惯用语;三是符合人物的性格,比如你设计了一个性格木讷、内向的人物,却给他安排了大段俏皮的对话,这就会产生矛盾了。此外,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为他设计一句口头禅。

试以民间故事《小老头卖瓜子》为例,故事情节共分为五个层次。五个层次逐层递进,小老头的一句口头禅重复出现了五次:“那可是我做生意的本钱,我没法儿活啦……”这句对白的设计好在哪儿?一是符合民间故事“重复结构”的特征,每一次重复,既是对前文的继承,又放大了矛盾,直至最后矛盾爆发到达制高点。二是言语虽有些夸张,却十分符合小老头“贫苦老百姓”的身份特征。三是通过小老头这一口头禅的不断重复,为故事带来了音乐性与节奏感,渐渐地把情节推向高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练习:在坐车时,听一听周围人的对话,仔细听听这些日常的对话,观察说话人的年龄,猜测他的性格。听到有趣生动的表达,可以记录在自己的手机里。

三、对白要避免日常化的寒暄

故事中的艺术真实并非日常真实,所以,在写对白时,并不是还原生活场景就能写出真实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面总是会寒暄几句。例如下面这段作者来稿——

大李问:“最近怎么样?嫂子还好吧,孩子上学了没?”

老赵回:“还行吧,我老婆最近带孩子回娘家了,这几天我一个人在家待着呢。对了,有空来家里一起喝一杯呗。你呢,最近怎么样?”

大李说:“我?还是老样子呗。哦对了,上次问你的那件事儿办得怎么样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对话里,甲其实对乙有事相求,但前面却进行了冗长的客套寒暄。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的确会发生类似的对话,东拉西扯一番之后才说重点。但在故事里,我们要避免寒暄,人物的每一句对白都要和故事的主要事件相关。如果用故事的手法去改写上面这段对话,我们可以这样写——

大李找到老赵,小心翼翼地問:“上次问你的那件事儿办得怎么样了?”

所以记住这一点:写故事对白时,避免寒暄,要直奔事件的主题。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教给大家:写完一则故事后,邀请你的两个朋友或家人,让他们角色扮演,大声读出你的故事。你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当你感到“为什么听了半天,还是没有矛盾冲突?”或者“这段对白好像太长了”的时候,诚实记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你觉得拖沓的地方加快叙事节奏,删去不必要出现的对白。

四、对白的画面感

试着在对白中加入人物动作,不要只说不动。

我们来看下面这份来稿中夫妻之间的一段对话——

张玮说:“我回来了。”

妻子说:“怎么那么晚?又喝酒了?”

张玮说:“给我一杯解酒茶!”

妻子说:“好,等我一下。”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看不出任何人物的情绪,感到这就是习以为常的一个日常场景:一个经常喝醉晚归的丈夫,妻子已经习惯,有种逆来顺受的感觉。如果说,想让类似的场景发生戏剧张力,引发悬念,我们可以这样改写——

张玮醉醺醺地说:“我回来了。”

妻子皱起眉头,却用平静的语气问:“怎么,又喝酒了?”

张玮把衬衫脱了,倒在沙发上,闭上眼命令道:“帮我把衬衫洗了,再给我泡杯解酒茶。”

妻子拿起他的衬衫,“嗯”了一声。她掏了掏衬衫口袋,赫然发现了一样东西。妻子气愤地把衬衫一扔,钻进了厨房,她从橱柜深处拿出一包白色粉末,用颤抖的手打开,毫不犹豫地倒进了茶杯……

经由改写,是否增强了故事的冲突感,引发了故事悬念?妻子究竟在丈夫的衬衫口袋里看到了什么?妻子给丈夫倒的粉末又是什么?

平时,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些这样的对话练习,试着把平平无奇的日常对话改写成具有故事性的对白片段。

五、不要用对白去写冗长的介绍性、解释性文字

在我平时接到的故事来稿中,发现作者经常会犯这样几个毛病:用对白去介绍一个人物、用对白回溯一段历史、用对白还原事件的原委。

第一个毛病,就是用对白去介绍一个人物。比如——

甲向乙介绍一个叫小丽的女孩,想撮合他们。甲用了大段的对白,去介绍小丽的特点:“小丽又美丽又善良,是个好姑娘,她天生就很喜欢孩子,经常去孤儿院做义工呢。小丽也很节俭,她身上的包背了十多年都没换过。对了,她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四川火锅,你们第一次见面我建议你带她去吃火锅……”你听,甲啰里八嗦地说了一大段话,小丽到底怎么样,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小丽的出现没有通过情节呈现给读者,而是通过对话转述,非常不直观。

读者想看的不是如此老套的相亲式介绍,他们想看戏剧化的邂逅场景。

我们可以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镶嵌到具体的情节中去。比如上面这个小丽,她常去做义工,可以让乙在一次义工活动中与小丽偶遇,慢慢地,通过具体的事件,呈现小丽这个人物的特性。千万不要通过人物对话事无巨细地将一个人描述出来。

第二个毛病,是情节发展到关键处,主人公缓缓地说:“其实,我有一个秘密……”然后就是一长段对往事的回忆。如果说,这段往事对情节的推动十分重要,不说出来就会影响后续的情节发展,那么偶尔运用一次这样的回溯手法,未尝不可。但如果在一篇故事中多次通过对话回溯往事,这就会产生阅读上的干扰,使得线性叙事一直被打断,影响整体情节的发展。所以,尽量不要通过对话去回溯历史,读者想看的,是动态的情节发展,而非静态的人物独白。

第三个毛病,也是作者写故事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通过人物在结尾处的独白,来揭示事件的真相。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写法——

老王缓缓地叹了口气,说:“其实,我早该告诉你真相了。原来……”

人物一说“原来”俩字,读者就知道,他把所有的真相通过独白告诉大家了。但我之前反复强调过,读者并不想阅读大篇幅的独白,从独白中获取事情的真相。他们更想看的,是真相随着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矛盾冲突的升级忽然被揭示。比如在优秀的推理题材故事中,让人难以忘记的并不是警官冷静地用独白推理出事件真相,而是通过一个微小的破绽,或找到一个关键证据,让罪犯露出了马脚,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在写故事时,试着给主要人物设定虚拟形象,让他们在头脑中活动起来。试想,如果两个角色仅仅是坐在那里,开展大段对话,就会显得十分沉闷。

六、没有对话,难成故事

有些作者对话写得太啰嗦,还有一些稿件则走向另一个极端:通篇只有叙事性文字,人物之间没有展开对话。好看的故事,与电影十分相似。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你在看一部电影时,耳边听到的全是上帝视角的旁白,荧幕上的人物跟着旁白匆匆地行动,就是没有人对话,多么令人着急!

我曾收到过一个故事来稿,故事核很不错,问题也很明显:所有文字均为叙述。作者把应该爆发的矛盾都隐藏在叙述里,仅仅用叙述性的文字告诉读者:有一个妻子,她嫌丈夫缺乏上进心,后来就背叛了丈夫,甚至想把他杀了。最后她幡然悔悟,却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好时光了。

我对这篇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加一些人物对话。比如,妻子嫌丈夫不上进,这里应该安排一些对白,凸显出妻子的势利、丈夫的老实;妻子出轨,和情人之间也应该加一些对白,比如情人承诺她,只要离婚,就一定娶她,促使妻子动了邪念,想把丈夫除掉;结尾处,丈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妻子幡然悔悟,这里再安排他们俩最后一次对话,凸显出妻子的后悔、丈夫的大度。

七、好的对白,不仅表达字面意思,更蕴含言外之意

好的对白,永远是情节的助推器,也许能激发主人公潜在的斗志,也许能改变主人公的想法,也许能坦诚主人公的心結,也许能暗示主人公下一步的行动……一句好的对白,不仅表达了字面意思,更蕴含言外之意。

下面,我们以经典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为例,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对白:

1.在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拳击教练弗兰基将爱徒麦琪视为亲生女儿。最终在麦琪受伤并结束自己的生命后,他落寞地回到了拳馆,遇见了一个没有天赋、屡战屡败的小伙子丹吉尔。在和丹吉尔聊天的过程中,他们有了一段看似平常,实则点睛的对白——

丹吉尔说:“我明白了一件事。”

弗兰基问:“什么?”

丹吉尔说:“每个人都会失败的。”

弗兰基想了想,说:“对,没错。”

导演巧妙地借一个屡经挫败的配角之口,道出了弗兰基一直没想通的那件事:所有的比赛,哪怕你能赢99场,也可能输掉最后第100场。没有人是完美的赢家,人生就是这样的,没有人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这句台词,不仅巧妙地抚慰了主人公的心,也让他走出了失去爱徒的阴霾,重新拥有面对新生活的勇气。

2.科幻惊悚电影《心慌方》讲述了六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一同身处于由一个个形状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结构复杂、遍布机关的迷宫中。人物的任务是,如何才能逃脱这看似无穷无尽的密室?在影片的最后,工程师、女学生、傻子天才活了下来,三个人到了能走出密室的出口,马上就要获得自由,这时,女学生和工程师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女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出去吧。”

工程师望着门外的世界说:“不,我更愿意在这里。”

女学生急问道:“为什么?外面有什么?”

工程师缓缓答道:“无限愚昧的人性。”

通过这样的一段对话,整个故事的立意即刻升华:人在经历了创伤后,面对新的出口,却下意识地选择了逃避,并得出一个极端负面的结论——“世界充斥了人性的愚昧”。另外两个人在听了这番对话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让人揪心。故事的结局虽然是三人暂时脱离了险境,但这番对话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回味余地,久久不能释怀。

3.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尔在一场意外中穿越到了亡灵国度之中,他想找到祖父的亡灵。在寻找的过程中,米格尔邂逅了一个孤独的亡灵,这个亡灵对米格尔说了下面这句对白——

“当人间再也没人记得你,你就会从这里消失。”

这句话让情节瞬间产生了变局,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你得赶紧找到你祖父的亡灵,否则,他可能会永远消失啊!这就一下子指明了人物下一步行动的方向,并带来时间上的紧促感,进一步绷紧了故事的悬念。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将情节有力地向前推进了。

当你成功地运用以上法则,将故事对白写好、写活时,你的故事也许就成功了一大半。一句好的对白,能让读者回味很久,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吧!

猜你喜欢

小丽妻子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女儿要富养 妻子要暖养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最应该富养的,不是孩子是妻子
买卖衣服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