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7-11苏璐庄倩倩陆鑫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学精神分裂症精神

苏璐 庄倩倩 陆鑫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科 252000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脱离为特征的重性精神类疾病,临床表现为思维、抑制行为、感知觉与人体情感体验或主观意念的不一致、不协调或不完整现象〔1〕。精神分裂症属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功能性障碍疾病,随疾病进展逐渐表现为自理能力降低、语言意志活动/行为异常、社会功能衰退或丧失、情感淡漠等认知行为损伤症状〔2〕。该病多发病于成年早期,症状通常呈逐渐加重趋势,发作期、间歇期与复发次数均存在特异性特点。各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相关症状,但对于社会功能缺损及精神残损症状却难以奏效。有研究表明〔3〕,精神分裂症属于身心类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提供积极心理康复支持可对控制患者精神症状、恢复其基本自知力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积极心理学护理是重视挖掘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其潜在力量来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增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体验的干预模式〔4〕。时间护理是根据患者疾病时期、护理环境、照护需求而提供阶段性综合干预,以满足个体动态性照护体验与需求的护理模式〔5〕。为探讨其应用效果,本研究将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观察其危险行为、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18周岁;②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相对稳定;符合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6〕;③配合治疗并自愿加入本研究;④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者;②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③合并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中途退出或参与其他研究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35.58±8.34)岁;婚姻状况:已婚39例,未婚11例;病程3~10年,平均(5.43±2.43)年;严重程度(依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轻度23例,中度19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36.87±7.56)岁;婚姻状况:已婚36例,未婚14例;病程3~11年,平均(6.41±2.76)年;严重程度: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心理康复、病情监测、定期回访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护理小组 由具备丰富疾病治疗经验与临床护理经验的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护士2名成立小组,明确组内成员护理工作,强化组员间配合度。通过科室内学习、讲座、PPT案例分析等方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组内成员专业素养水平与相关服务意识,培训内容涵盖精神分裂症特点、患者护理重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时间护理模式的应用、发展和意义、方案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同时包含患者沟通技巧、家属心理护理、资料收集方法、问卷使用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经临床知识与操作系统考核均为合格方可正式加入该小组。

1.2.2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模式 以患者家庭背景、文化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家庭支持度等作为信息收集重点,结合时间护理理念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自行设计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需求问卷〔7〕,分析患者各阶段护理需求。经组内成员讨论、咨询专家、问卷调查、翻看病历、查阅文献等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阶段与需求归纳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阶段与需求

1.2.2.1入院时 ①结合疾病认知程度、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临床实际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资料、一对一交流、病友分享等形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确保患者充分了解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专业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相关并发症、药物种类)、疾病自我管理(发病时应对措施、复发征兆、表现与注意事项)、社会功能康复(如何适应社会、康复训练内容、社会歧视应对方式)等。②入院后做好心理评估,积极寻找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疏导和调节方案,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引导患者将自身问题外化,主动分析问题来源、发展过程及影响,如“这些问题是如何进入患者生活的”“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什么情况下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等,引导患者全面审视自身情况,并提出合理改进目标。

1.2.2.2入院后1 w ①入院当天通过病房探视、相互介绍构建良好关系,创建微信交流群;群内推送感恩社会《生活中令人感动的时刻》与感恩生活《尼克胡哲》等主题视频,督促患者观看;发放感恩记录本,鼓励患者写出2件经历的心怀感激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使自己生活拥有了怎样的积极力量。②利用榜样激励效应,邀请恢复良好且无复发现象的患者分享个人身心健康观与经验、健康认知获取方法、心理调节方法及健康行为转变等康复经验,讲解康复困难处理技能,嘱咐患者效仿学习,激发其正能量,树立其康复信心。③严格遵守病区管理制度,针对情绪不稳及伴有危险行为倾向者应增加护理频率与监控措施,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并掌握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必要时合理实施保护性约束;同时加强照护者宣教,使其掌握患者正确情绪疏导方式,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1.2.2.3入院2~3 w ①鼓励家属、亲友及同事等为患者提供主动性情感支持,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精神需求,多理解、鼓励和陪伴患者,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和与他人的社会活动,如绘画、听音乐、读报、下棋、户外团建、舞蹈、唱歌等,引导患者表达自身情感、宣泄情绪、诉说疑难,增强其自我认同感、治疗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②以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形式进行社交训练,主要包含求职、求助医生、交友约会、接待客人、寻求帮助、与他人协商、与他人发生冲突等情景,并以视频形式为患者播放学习,鼓励患者发表观后感,护士指出不足并纠正。③根据患者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评估结果制定阶段性自理行为训练方案,包含整理床铺、个人用品摆放、如厕卫生、控制大小便、睡前更衣、饭后整理餐具、自行如厕、刷牙、洗脸、梳妆、沐浴、上下楼、吃饭等。

1.2.2.4院外 ①通过电话随访形式掌握患者院外日常生活、饮食、情绪、用药、病情控制情况,增加院外复发知识宣教与心理评估,强调正确用药和谨遵医嘱重要性,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式。②采用微信来建立交互式多媒体平台,通过视频交互讲座提高患者疾病认知,采用音频改善患者情绪与心态,再通过定期文本推送,帮助患者掌握和巩固院外康复知识,实时记录困难与疑难问题,针对共性问题做出详细解答与指导,引导患者使用积极心理学相关技能应对生活挫折,促使患者建立积极健康行为意识。在患者出院时以及干预后入院复查时分别采用问卷形式对其家庭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疾病自知力等现状进行评价,动态性记录患者各方面康复进展,为整体康复效果与护理质量提供双向保障,共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8〕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精神症状,该量表从思维障碍、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 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包括15个条目,总分90分,得分越高代表精神症状越严重。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自伤、伤人、自杀、出走及毁物等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发生率越低表明护理效果越好。③选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9〕评定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表共有30个条目,包含动机和精力、心理社会、症状和副作用三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2.2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89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症状复杂、病理基础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随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精神衰退程度加剧,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等现象,导致患者社会参与度降低,主观幸福感与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态极为消极和敏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0〕。相关研究发现〔11〕,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体验现状,采取积极心理社会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传统护理多以普适化为主,仅侧重于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内容和实施阶段也较为局限,缺少对患者身心体验的重视,导致护理效果欠佳。积极心理学重在挖掘患者自身潜在资源,利用个体认知、心理及社会因素间的关系,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应对策略的改变,以增强和拓展个体心理灵活性,减轻负性心理情绪〔12〕。时间护理模式是以具备循证护理理念为依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视患者心理、生理及文化等多层次要求的综合护理模式〔13〕。有研究表明〔14〕,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有助于纠正患者心理缺陷,提高疾病感知与抗压能力,明确个体社会价值,提升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需结合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等,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与家庭是该症治疗主要目标。本研究将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既往研究相符〔15〕。分析其原因:本研究在内容和形式上增加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的内容,将疾病认知、认知行为、家庭治疗以及正念疗法作为理论指导基础,贯穿健康宣教、社交技能训练、自理行为训练、交互式多媒体平台等干预形式,以应对患者不确定性、变化和失控等消极情绪,稳定患者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通过多种正性行为与心理激励干预帮助、挖掘患者积极心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获取更多缓解心理情绪的有效策略,帮助其体验更多积极情感与人文关怀,发现并体验积极感受,使其利用自身条件和内在潜能主动学习和练习相关疾病康复知识及技能,促进精神事件、应激障碍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保持良好生活态度并建立健康行为,继而促进精神症状的改善。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缓解,但其认知功能损伤与自理能力丧失情况仍然存在,患者自残或攻击他人等危险性行为仍较高,对疾病康复进程、预后及转归造成阻碍〔16〕。本研究实施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该护理通过评估患者各阶段需求制定针对性计划后能满足各阶段护理需求,实现无缝隙护理相关。本研究通过感恩视频帮助患者认知行为的构建,学习积极应对疾病的重要性,拓展患者思维与应对行为模式,增强正性评价与有效应对的信念,促进患者疾病获益感的成长和提高。感恩记录可强化患者积极情绪体验,实现自我表露的过程,利于引导患者接纳事实、平静面对,阻滞反刍思维,激发健康的积极情绪。同时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增强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经过社交技能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可充分激发患者自我主观意识,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自我,有效识别并控制病情,促进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功能的提高。延伸护理可实现院外医患实时沟通渠道,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与遵医行为,有效改善或控制精神症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与维持,进而降低其危险行为发生风险,对患者健康结局与生活质量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时间护理理念的积极心理学模式可提升各阶段患者自我情绪管理知识、思想和行为,帮助患者重塑健康心理行为功能,提高心理阈值,有助于患者养成并维持乐观、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促进其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理学精神分裂症精神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拿出精神
爆笑心理学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