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平武路径
2023-07-11罗进华
罗进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动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平武县地处盆周山区,位于四川绵阳西北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涪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地和水源涵养地。全县面积5974平方公里,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达3130.26平方公里,有大熊猫335只,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加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带来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开发的有利契机,具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平武县立足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深入践行和探索“两山论”转化,以建设成渝地区生态产业强县为目标,致力于文旅、交旅、农旅、林旅等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武特色的“生态打底、产业转型、绿色崛起”发展之路,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和质量,为推动平武绿色崛起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成全省旅游生态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强县增添了内生动能。
擦亮底色 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工作基础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决强化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一单”制度,全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精准治理、依法治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让平武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红线更加牢固。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46%,空气环境优良天数率99.7%,PM2.5年均浓度17.8微克/立方米,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负氧离子浓度高达0.6万—1.5万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均排名全市第一,连续4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成功创建首批“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县”,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等称号。
保护传承历史人文底蕴。坚持规划先行、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强化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发展;全面推进报恩寺等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围绕报恩、三国、红色等文化资源,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交流,传承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和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持续开展白马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行动,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目前,豆叩羌族乡银岭村等4个村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虎牙藏族乡上游村等11个村列入四川传统村落名录,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等6个村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连片示范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0项;《吉祥白马》荣获《乡村好声音》第四季“歌从乡间来”金曲奖,“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重要遗址遗迹项目进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项目储备库;报恩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
聚力提升生态家园成色。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精心打造“秘境平武·熊猫家园”新名片,全力打好熊猫家园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和城市更新“组合拳”,高品质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游、业兴民富的现代版“熊猫家园山居图”。统筹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建设项目,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荣获全国和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县域生态旅游目的地”“云上平武·大熊猫新生态经济试验区”等称号。
赋能增值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转化路径
聚焦产业赋能。依托九绵、广平高速纵横交通干线及 9 个出入口优势,借力虎牙瀑布、彩叶林生态“六景”、康养“六度”等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一廊两轴四集群五片区”岷山度假百里精品民宿走廊,聚力实施“百村·千宿·万人业”工程,大力推动“民宿+”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生态康养产业示范带建设,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产值,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明显提升。2022年集中签约民宿项目25个,签约金额9.77亿元,柿子树、易曼高村等16家精品民宿建成运营,搭建“民宿+”利益联结机制等相关政策,建立4000万元民宿产业发展基金和3个500万元的配套资金。坚持以“3+4+N”农业发展体系为引领,全力抓好粮油、畜禽、林产三大核心产业支撑,优先发展果梅、茶叶、厚朴、蜂蜜四大产值能够超过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奖励“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鼓励发展一批产值能够超过1000万元的农特產品,生态农业提效发展。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9.42万亩、产量10.51万吨,茶叶综合产值1.57亿元,以果梅为主的加工型水果实现产值1.11亿元,“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 82 个,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木皮关坝中蜂蜜成为首个正式销售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原生态产品,平武中蜂入围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单。与此同时,坚持做强绿色工业,全力稳住水电、矿产优势资源型企业产能,实现产值16.12亿元、税收7567.8万元。2022年全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3亿元。
聚焦文化赋能。充分发挥平武深厚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梅文化、藏羌文化底蕴,通过创建老河沟3A级、印象梅林4A级、禅茶清谷3A级景区,打响“报恩文化”金字品牌,传承白马非遗文化;充分挖掘白马、黄羊土司等文化资源优势,定期举办清明歌会、蜂花黄羊采花节等民族节日体验活动;举办桃花节、梅花节等“春游绵阳·观花乡野”文旅季暨“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家园”系列體验活动,展现民俗表演《上刀山》《欢腾的白马》《白羽毛飘起来》等非遗文化,推出桃艺文创等系列产品,设立摄影体验、桃和梅文化体验、藏羌文化体验、万人赏桃赏梅等消费活动。目前,引进资金17.56亿元建设报恩文旅康养城、西街时光等文旅项目;开发“吉祥白马”“云野”“云上锦”等文创品牌,挖掘“跳曹盖”“平武羌绣”等非遗保护项目68项;全县利用传统村落、民居打造民宿客栈101家,年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平均年收入达400万元;系列体验活动吸引游客6.2万余人次,全县旅游人数近2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达2.5亿元。
聚焦数字赋能。坚持把信息技术作为打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物理空间障碍的关键一招,成立平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把电子商务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直播经济,以农为引打通消费“新动脉”,使电商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促进消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选址成都红星路“网红”打卡点,采取“新闻稿件+短视频+直播 +海报+H5”的全要素宣传方式,通过“第一书记+农产品直播”新模式,完成“线下+线上”农特产品销售额938万元。豆叩羌族乡盘活原荣华中心小学,打造乡村振兴—数字人才孵化基地项目,建立乡村数字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四川中创兴武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团队,发掘培养本地直播电商人才。目前,已开展主播培训3期,共培训150余人次,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聚焦人才赋能。深化人才“大招引大培育”机制,出台专项政策,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统筹用于人才引育用留工程项目。制定“人才需求目录”,采取“校园招聘+公开招引+专场招聘”多元联动方式招引定向人才,2022年开展19场次赴外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各类人才10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95名,同比增长850%,实现引才数量、质量“双突破”。全方位建立平武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采取“干部回调+人才回引+能人回村”多渠道回引在外人才,挖掘回引22名优秀人才回平武。分层分类培育人才,创新实施“菁青计划”系列帮带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定向联系帮带,培优育强优秀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8套。建立高端人才服务联系会机制,配备“一对一”人才联系服务专员。建立博士工作站,引进夏博士团队打造老河沟自然教育实践基地,组建以张博士为组长的中蜂博士科研服务团队,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积极实践者、引领者。
聚焦开放赋能。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打通“请进来、走出去”双向通道,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广阔的转化空间和开放型生态产品经济发展空间。积极打造“共享平武”体系,大力开展“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公园”体验平武系列活动,高质量举办全省自然教育周推进大会、全市“春游绵阳·观花乡野”文旅季体验大会、全国旅行社平武行体验活动暨首届“绿茶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流,增强游客对精品民宿、自然教育、民俗演艺等特色文旅的体验感,扩大游客对羌家土猪腊肉、手工生态茶等生态农特产品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深入开展“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成都行等系列活动,开展生态农特产品进省市机关食堂、进超市、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五进”活动,拓展平武生态产品品牌价值,搭建起平武生态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平台。深度参与“绵品出川”厦门行、东莞行、苏州行等展销对接活动,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1329.62万元,签订意向性协议27个、7103万元。深入实施“招引培育百家优质企业”行动,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1个、30.27亿元。
改革创新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体系
建立价值实现核算体系。开展全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目前已基本完成县域内所有森林、水流、水库自然资源的内业调查和外业核实工作。特别是依托社科院所科研机构,针对平武自然保护区生态优势资源,对5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核算和对比分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转换打下了基础。
探索生态保护监督机制。围绕监督保障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平武按照“恢复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督促破坏动植物和水资源等违法行为人开展以劳代偿、补植复绿等生态修复活动,投资2100余万元为王朗等保护区周边群众发放“禁牧”补贴;县纪委监委积极介入,采取“重点难点监督+派驻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跟进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厘清职责边界、主动认领履职;县人民检察院打造“熊猫家园”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建立“熊猫家园·青山涪水”工作室,组建专业办案团队进驻工作室,将野生动物资源、森林资源、土地矿产资源、水源地保护等作为办案重点方向;经省法院批复同意,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法庭在平武县水晶人民法庭挂牌成立,成为市内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的法庭。
重塑多种组织发展体系。创新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保护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事业机构、社会组织、村民自治等保护管理模式。建成社会公益组织投入、民办非企管理的全国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老河沟社会公益保护地;建成政府监督、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全省首个自然保护小区——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建成薅子坪、和平村等村民自主管理的社区保护地,并在全国推广示范。同时,建成了蚂蚁森林等多渠道“生态农产品网络预售模式”,并成为阿里巴巴阿里扶贫模式首个试点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农产品网络销售提供了经验。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案例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提名,“熊猫故乡关坝村十二年的‘两山论践行探索”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创新生态产品营销体系。依托平武“大熊猫”品牌,建立全国首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产销联盟”,成为以大熊猫生态产品产销合作交流的共享平台,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区域覆盖的平武、北川、青川、九寨沟、松潘、文县等65家企业基地共建、产品共销、品牌共用、加工共享,支持经营主体发展,持续优化民族生态产品产销体系,扩大区域优势,拓宽产销渠道,延伸产业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推各民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打造生态资源新运营模式。深入推进云上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新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充分整合平武全域生态保护资源,发展现代智慧农业、中医药康养产业,建立“岷山度假民宿”区域公共品牌,推广云上旅行、零碳旅行等新业态。通过搭建新技术应用管理平台、建设云上平武数字电商直播基地、建立“云仓+服务中心+电商站点+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生态、润泽、滋养、数字、智慧、好客平武,提升县域生态产品附加值,推动平武优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目前,平武县正围绕“创新开放、生态引领、城乡融合”重点工作,聚力实施“万千百”工程,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奋力打造成渝地区新生态旅游目的地、大熊猫家园重要生态特色农产品供给县、大九寨新型生态旅游康养城,着力构建以“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公园”“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和内联外畅交通路网大通道为载体的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平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平武县委党校专职校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