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3-07-10邓小瑜邱小群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校企

□邓小瑜 邱小群

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供给侧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思政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可持续性教育原则出发,构建了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着重对机构和制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文化体系的建设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有助于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脱离社会需求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引言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社会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以及《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的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此外,在美国对我国华为和中兴等高科技企业实施打压后,更应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职业教育改革,将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业发展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深度契合,提高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产教深度融合涉及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等主体,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复杂系统。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入企业的导师、项目、技术支持等资源,以平台、团队、课程、实践等多种模式,构建一套校企融合发展的体系,解决院校双创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行政机构或教辅机构,难以支撑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近两年,已有一些学者和院校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但在产教融合双创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校企价值理念、成果评价、体制机制等方面诸多不同,加上双创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导致产教融合层次浅,项目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科技含量低,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也不能满足不同阶段、环节学生特点与需求,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倾向接收技术型人才,不重视学生的双创能力。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使校企在建设目标、组织行动、资源共建等层面上实现高效协同,是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重要举措。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基本完成实践平台的搭建、通识教育的普及,在产教融合双创体系构建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本文拟从当前双创教育的问题入手,从思政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出发,尝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双创教育难于对接社会服务需求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主要以校内的通识、专创融合及双创选修课程教学为主,辅以双创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合作,开展真正有创新价值的实践项目,导致学校的双创教育很难对接行业企业或市场需求,多数项目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师生难于将专业优势应用于社会需求,催生优质的双创成果。人才培养和输送大多局限于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对接,在双创方面的合作交流偏少。双创教育没有真正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导致企业融入不足、企业导师或兼职导师参与不足的问题,学校的双创课程仍旧偏重知识,也缺少实际项目的训练。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创新能力提升有限。

(二)双创人才培养主要局限于学校单主体

职业院校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创教育体制。一方面,企业因不能马上看到合作带来的收益,合作动力不足,导致很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校企之间互动比较松散,合作时间比较短,合同结束后没有进一步延伸。企业更希望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合作,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为学校培训师资、提供设施、提供企业导师等方面意愿比较低。另一方面,虽然教师有很强的面向企业应用进行创新的意愿,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契约意识不强、眼高手低、心理承受力较差、产出效率较低等,对校企合作项目带来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成本,导致项目合作不够深入和持久。总之,缺乏市场洞见和企业参与,只靠学校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很困难。

(三)双创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在管理运行机制上,学校虽然建设了自己的双创实践平台或者孵化器,但由于双创教育和校企合作往往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如果缺乏紧密协作,双创教育就会与企业在资源、环境、人才培训、就业、科研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对接。由于缺少双创平台顶层设计和统一的管理运行,学校双创的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团队建设等未有针对性地结合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建设,脱离社会需求。在制定双创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很多学校把双创教学内容只是作为就业指导或者职业规划中的一个课程模块,导致双创课程缺少系统性设计,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不强。双创服务系统性不足,缺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分析,精准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不够,问题导向和持续性的跟踪指导服务欠缺。

(四)双创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双创培养制度在管理内容方面往往独立于学校产教融合管理之外,严重阻碍了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交叉融合。校企双方的长期共享机制和收益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双方都无法充分投入和保持长期性合作,各组织优势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组织间相互合作不足,各主体优质资源未能共享和整合优化。校企联合鼓励创新的激励制度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信贷制度在校园内还不够成熟,对双创教育经费支持有限。由于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执行涉及多方,其教学管理的监管和评价就比较复杂,当前双创教学在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和综合评价机制上还过于刚性,缺乏柔性化设计。

三、产教融合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一)思政性

爱国主义和大国工匠精神培养是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产教融合双创教育培养适应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双创人才,在双创教育各环节中要合理融入思政元素,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双创课程教学,还是双创项目实践,举办各类有特色的德育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责任担当意识养成,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事业开拓者,意义重大。职业操守与工匠精神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在双创方面经常有同学面对问题时解决动力不足,坚韧性不足,通过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开放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创教育要坚持多主体共建的原则,基于共同合作目标,将各方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地融合起来,探索构建各方互利共赢、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发展的开放体系,引入丰富的企业资源,包括导师、项目、案例、运营平台、资助等,解决学校双创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开放的体系也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按照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三大原则,将行业和社会的用人标准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鼓励企业成为双创教育重要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开放性是成效的有效保证,真正实现社会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实际需求与人才供给相一致。

(三)层次性

为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认识和兴趣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考虑到院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平台体系、师资团队、项目规划等方面要尽可能层次化设计。通过与企业协同共建双创平台,分类分级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创新训练项目池,满足个性化需求。与行业企业和知名校友共建共享分层次的、专兼结合的全链条双创师资队伍。

(四)可持续性

产教深度融合要以合作互信为基础,去除功利化和短期见效等功利化措施,以“政、行、校、企”多方共赢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有可持续性。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在制度、政策、评价、机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制定有效的推进产教融合双创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双创”教育的全面落实。

四、产教融合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产教融合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源自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意识的学生,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思维、敏锐探察能力、专注执着精神的技术创新能手。面向少数精英学生,培养具有开放包容心态、社会责任担当、敢闯敢试精神的未来企业家。初级的双创教育着重开展普及化通识教育,引入创新思维、创业项目与实践等。中级的双创教育,着重于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培育和打造专创融合金课。高级的双创教育要构建助力人才成长的创客教育、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系统性课程和实践体系,形成针对性更强的育人模式。

根据以上需求原则,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创培育体系,将体系的建设贯穿培育、孵化、加速、成长整个双创教育过程。该体系包括四层,自下而上按照分工及任务划分分别是指导监督层、执行层、资源层和应用层。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资源层,包含5 个子系统,分别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文化体系。

(一)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机构及制度体系

产教融合双创教育能够顺利开展,需要依托相关机构的协同推进,服务双创教学需要。双创教育涉及的机构包括双创学院(或教育中心)、合作企业、二级院系、教辅机构、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等。学校首先要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来自政、校、行、企各方,确定双创教育奋斗目标。再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委员会,不断完善双创管理制度体系,并加强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机构资源。在必要时还需要调用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资源,实现各机构分工协作、高效运行。为完善双创教育管理,必要时可设立由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双创教育提供咨询与建议,组建由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进行双创教育监督管理,及时追踪和诊断双创教育的过程效果,良性促进双创人才培养。要提高机构间的运作效率,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度体系大的方面来说包括校企协同、条件保障、运行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1.企业合作制度。由校企合作机构设立、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产学研项目合作等组成,严明各方的责权利、参与方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和共享模式等。

2.条件保障制度。由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平台运营办法等组成。建立管理过程实施和协同育人相配套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师的选拔制度及培训、评价、考核等多个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加强各类专职教师的创业理论培训,积极培养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管理经验丰富和思想觉悟高的师资队伍。完善和丰富多维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学习,重视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良好的双创人才培养氛围。完善创业基地的管理,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建创业基地,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双创基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运行管理和监督制度。由双创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办法和双创学分管理办法等组成。实施双创学分制改革,推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实施双创教育学分管理,包括双创学分积累转换,双创实践学分认定及课程免修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机制,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实施须与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方案制订、过程监督、结果评价及反馈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管控的可行性。

4.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绩效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目标评价等方法来组成。把学生的学习评价由单纯课内向课外延伸,将学生双创实践活动表现与成果绩效列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评价指标。完善双创教师考核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双创教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实践管理经验丰富、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双创教育成果的评价采用校内考核评价和市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市场化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可委托校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相关评估。激励制度由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组成。建立双创教育专项奖金,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深入创业实践一线,促进科技转化和成果产出。构建基于国家、省、学校、学院、企业、校友等多渠道学生双创训练项目资助体系,将成果转化率作为评判指标,引导学生自身主动与企业交流合作开展双创项目,努力提高双创项目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经费分配办法,包括双创基金运营办法和融资保险政策等,激励师生的双创热情。

(二)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双创课程体系要与职业、企业、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相对接。校企合作深入挖掘双创教育资源,企业将围绕上述双创教育课程,提供相关资料和企业项目。双创课程体系包含实践实训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创客成长模块,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

五、结语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是一项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根据行业需求,对标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搭建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双创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构建的双创培养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指引,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引导师生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从而实现创业价值、个人成就和社会使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融入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方面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