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辰州途中

2023-07-10沈从文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大石老头子水手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跨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进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虽立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还是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

待到小船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地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像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只是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迷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选自《湘行散记》)

◆技法提炼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渗透与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如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就充分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一位老纤手执着生存的故事。要做到虚实结合,方法主要有两种:

1.先虚后实或先实后虚。如文中叙述了一个水手的意外死亡,将水手的生活状态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实。但在写实的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再如文中叙述老纤手“进生意”時的讨价还价,以及上滩后的数钱神态,也是实写。在实写后渗透出虚写的内容:生活教会了他们讨价还价,也教会了他们适时相让,“赶忙”“自动”等词语写出“老头子”的识趣,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狡黠和智慧。第五段最后两句虚写老纤手垂垂老矣,还需卖力,生活之不易蕴含其中。这样,先实后虚,由实到虚,由实转虚,给文章生色添彩。

2.虚与实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如文章结尾转而对一个水村的人、事进行描绘,重点写出水村生活美丽的一面,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点面结合,也更全面地反映了辰州途中村落的生活面貌。作者的描写主要从声音这一角度切入,着重写了自己听到的各种声音,并结合眼前所见,将一幅乡土民俗画卷缓缓展开,虚境与实景结合,最后运用反问的手法把人从令人神往的境界中拉回,虚实之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之辛酸。

综上所述,虚实相生通常是虚中带实,实中揭虚,虚与实有机结合的。在写作中,虚实结合,能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大石老头子水手
胆小鬼的长裤子
小水手的歌
老头子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十岁练什么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无名石头国
胸口碎大石等
老头子的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