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题式思维的清晰化表达

2023-07-10钟峰华范淑敏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钱伟长修己竺可桢

钟峰华 范淑敏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6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讲演:“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2005年7月,93岁高龄的上海大学首任校长钱伟长最后一次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对同学们说:“我今天送你们一句座右铭,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是为人民的‘忧而‘忧,为人民的‘乐而‘乐。我今天提醒你们,不是让你们不好意思,而是深深想一下,我们的人生前途应该服从这条路。”

两位校长的话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该文题将竺可桢校长的“浙大之问”与钱伟长校长的“为人民”之寄语放在一起,要求考生从两位校长的话中谈对自己的启示。“启示”原本是比较开放的,看似没有边界,然而,命题要求结合两位校长的话来谈其启示,内在地隐含了其命题意图,即“读书是为了谁?——是为人民”,其限制性非常强,但恰恰因为这样的限制,“立德树人”的命题指导思想便得以彰显。考生在审题时如果未能把握住这一点,很容易就寫偏、写泛。

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有些作文命题看似有一定的开放度,但如果仔细审视,我们会发现,它们是存在限制性的,值得我们警惕。就像这道题,包含了“读书(求学)”与“为民”两个方面,规定了价值导向,也规定了核心立意——“我们要为人民而读书”。围绕这一核心立意,我们可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有:

(1)读书以求学问,未来服务人民。

(2)俯身向学,立志为民。

(3)心系学问,情系人民。

观点可以有不同表述,但要尽可能扣住“读书(求学)”和“为民”两方面,努力做到不偏不倚。

写作本题,最大的难点是审题,要做到精准切合命题意图,需要抓住命题语境,把握语境信息,明确命题导向及意图,进而明确核心立意。行文的重点是清晰化地论证观点,尽量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在明确核心观点的前提下,确立能够支撑它的几个分论点,然后运用较为丰富的事例多角度加以分析分论点。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类似这种主题宏大的命题,依然需要加强分析说理,进行思辨,要尽量避免使用“大词”,避免“假大空”。

【佳作展示】

佳作1

读书以修己,

求学以为民

王文誉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时代嬗变,唯学无际。古有文正公之言,近有竺可桢校长之关于求学目的的灵魂“两问”,今有钱伟长校长之“为人民忧乐”的告诫。时代在变,读书的追求不变,那么,我们读书求学到底为了什么?两位校长的话,给出了答案:读书以修己,求学以为民。

“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竺校长“两问”,如暮鼓,如晨钟,拷问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之灵魂。而钱伟长校长送给毕业学子的“座右铭”,则寄托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对人民的深切的爱,对后辈学人的殷殷期待。

读书以修己,读书在于格物致知,提高修为。在求学殿堂里,吾辈青年能否真正达到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言的心理动力论,向“超我”不断转化?能否如王尔德在文艺复兴时期那样,在现实中突围,向自我求索?能否臻于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人生三境”?是否能如杨绛先生在经受人生的各种打击后依旧保持内心皎皎?面对如许追问,吾辈青年当孜孜以求,潜心沉淀,一心向学,以求格物致知,进而完善自我,提高修为。

假如一味追求个人前程,心中只有自己而无家国,则与利己主义者何异?若一味追求独善其身而无家国大义,则与个人主义者又有何异?《论语·宪问》有言:“修己以安人。”《礼记》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立身准则。诚哉斯言!历史跫音仍在耳畔,吾辈青年怎能坠青云之志?

求学以为民。俯察山河之盛,心怀四海,志存天下,兼济时代。在人人都是西西弗斯的当下,我们是否能有闲暇去思索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抉择?是否有如梁思成夫妇手绘所有古城图纸的执着?是否有勃朗特三姐妹面对社会的嘲讽,毅然点燃了维多利亚时代被理性长久压抑的激情?是否有柏拉图“洞穴之喻”下一如那位囚徒走出洞穴的勇气?吾辈青年,在名利至上、众声喧哗的时代里,托身于社稷并不意味着迷失自我,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也不意味着坠其青云之志,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

当下,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不乏一味追求自我而落入“群体无意识”者,不乏囿于“单向度”者,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吾辈青年可曾听见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呐喊?吾辈学子可曾谙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武啮雪吞毡的气节,屈原上下求索的情怀,斯人虽逝,遗志犹存。

吾辈青年自当壮志凌云,负青天而适南冥,挂云帆而济沧海!谨记竺、钱两位校长之教诲,反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囿于“单向度”者。纵然度尽人世劫波,深谙人性幽暗,仍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厚积学识,一心为民!

【点评】  文章标题明确了个人成长(修己)的方向,“读书”二字贴合竺可桢校长之问,“求学”二字紧贴钱伟长校长之答。第一、二段对材料的誊抄为凝练的概括,连接了材料和观点。文章语言整饬,观点简洁,阐释清晰。

作者还将当下青年可能落入的窠臼如“‘群体无意识者”“‘单向度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一指出,表现了她对现代性下个体身份敏锐的洞察力。佐之以张载掷地有声的“横渠四句”,苏武、屈原的遗志,无疑让论证和呼吁达到了一个高潮。文末化用语典,有“反戈”“不囿于”这样的动词,才能承托住“厚积学识,一心为民”这句话的重量!

佳作2

心系众生,甘为孺牛

李    明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开学典礼讲演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在欲望与贪念的藤蔓缠绕蒙蔽大爱的当下,也许我们应当重新思考这深入灵魂的拷问,在深思熟虑之后给出我们的答案:选择做一个心系众人、大爱无疆的人,任他蝇营狗苟,我自甘为孺子牛。

在竺可桢校长讲话的灵魂拷问下,有人选择固守小我,坚持以己为先。塞缪尔·麦考德·克思瑟斯曾言:“人人想当别人的天然欲望往往正是人生当中许多细小不快的背后原因。”我们渴望着有别于“众人”的身份,于是我们被人性驱使着去抢夺、去争先,在功利主义的独木桥上汲汲以求,自认为功成之后便可在享乐主义的虚幻之榻上高枕无忧。自古以来,为求荣华富贵而倒戈投敌的叛将,为求仕途顺畅而与宦党苟合的无良文人,罔顾民族大义的汉奸,都以其丑恶的嘴脸揭示了个人主义者势必为天下人所唾弃的下场。

于宏观视之,浮躁与利己的风气在社会中蔓延,抢占价值洼地,令人性的真善美蒙尘,在个体的互相攻讦之中,社会将走向堕落。

然亦有人,在竺可桢校长的灵魂拷问之下,选择心系众生,成人成才以报效国家。他们向上拾取理想主义的花朵,向下以人文主义的关怀造福芸芸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大我情怀的指引下,开辟出一条新路。

心系众生,并非要失去自我,而是要选择将自我意识的湖泽汇入社会精神的汪洋。史铁生曾言:“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不同于功利主义者的向外索取,心系众生之人怀揣理想主义的火焰,触碰时代脉搏,感受时代之需,将火焰照彻方寸之间,以自我奉献汇入时代的波涛,在自我与外界的碰撞中升格自我,也造福时代。竺可桢校长放弃心爱的科研成果,投身于大学行政工作,率领学校西迁2500公里,使浙大有“东方剑桥”之誉;马克思于幼时立下“为全人类奉献”的志向,写下不朽名著;曾国藩日日自省,将毕生精力与才智用于挽救大清颓势免遭生灵涂炭……正如钱伟长校长所赠的“座右铭”,若一代代青年始终坚定“服从这条路”,便会成为马克思笔下“大写的人”,以浮士德式的牺牲自我向社会的最高境界飞升。于社会而言,集体主义将占据主流叙事,也是走向团结与和谐的康庄大道。

心系众生,甘为孺牛,正因彼言尚有荣光在,我将奉我之所能,践鲁迅“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之号召,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慨然之语。

【点评】  文章以“心系众生”立意,完全切合题意。标题化用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观点鲜明。开篇由命题语境切入,并顺势引出文章的核心论点:“选择做一个心系众人、大爱无疆的人,任他蝇营狗苟,我自甘为孺子牛。”第二段从反面立意,批判了“选择固守小我,坚持以己为先”之人,論据由面及点再到面,顺势揭示固守小我、以己为先的后果,较好地支撑了其观点,分析到位,思维缜密。然后再从正面立论,指出我们要“选择心系众生,成人成才以报效国家”,以竺可桢、马克思、曾国藩等事例加以佐证,使得文章论据丰富。结尾呼应标题,表达自己将奉己之所能,践行鲁迅之号召的心志。整篇文章紧扣核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语言表达流畅,是一篇不错的考场论述文。

猜你喜欢

钱伟长修己竺可桢
竺可桢的提问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钱伟长的两次“No”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钱伟长的“无理要求”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