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律宾竹乐团研究(下)

2023-07-10张译文

乐器 2023年6期
关键词:乐团菲律宾乐器

张译文

(接上期)

三、竹乐团对菲律宾音乐文化教育的影响

菲律宾竹乐团最开始成立的初衷之一就是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有帮助,并加深儿童对于菲律宾传统音乐的了解。而且竹乐团的乐器成本较低,降低了学习乐器的费用,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了学习乐器的机会。竹乐团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掌握起来并不难,更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参加竹乐团的演出有一定的报酬,可以给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排练和演出是各个乐器之间的配合,能很好地提升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最早的Pangkat Kawayn乐团就是选择5~12岁的小学生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在乐团中有明确的乐器分工,对于演出人员的培养方面都是免费的,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经过考核是否留在乐团的决定都是自愿的。在这种鼓励式的机制下,竹乐团的发展一直生机勃勃。不仅可以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回报,使得竹乐团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菲律宾的各个学校都有关于鼓励孩子们勇于参加乐团活动的规定。而这个要求也为竹乐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使竹乐团成为菲律宾中学生可以选择的乐团之一,正是基于这种规定,菲律宾的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才能普遍要高于周边国家或地区。

综合类高校组建自己的竹乐团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菲律宾教育局规定音乐作为一门必修课伴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高校组建竹乐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不仅要大量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还需积累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而这却是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多参加演出可以磨练成员间的配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心理素质建设。通过勤奋苦练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控制紧张情绪和处理演出时可能出现的“小意外”,可以提升合作和危机应变能力。完成自身声部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其他声部并处理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因为经历过高校乐团管理和训练,会使乐团成员们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拓寬就业道路,而且还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菲律宾竹乐团的出现,成为社会和学校有关音乐教学中的有利辅助。这样的音乐社团活动对音乐实践起到了补充学习的作用,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常识,扩展了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加强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让下一代了解能抒发民族文化的东西,是菲律宾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通过竹乐团,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内涵的有效办法。它和常见的乐团不同,不再追求高度的西方化,而更重视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它的存在,充实了菲律宾音乐艺术教育,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民族艺术素养,有效地提高了人们对学习本民族乐器及音乐的积极性。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情,另一方面民族乐器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打破了“菲律宾无传统音乐”的观念。

音乐教育可以将音乐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并发展,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在音乐中融合、交流,并尝试降低菲律宾多元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用本民族的东西展示其他民族的作品,这既能体现出自身文化的包容,也能体现多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提升音乐的聚合能力,是文明融合最为显著的重要目的。民族音乐的独有属性,对本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菲律宾具有代表性竹乐团

笔者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菲律宾竹乐团体较多,既有专业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在经过代表性和乐团活跃度的分析以后,我选择了以下四个乐团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别为:Pangkat Kawayan、Musikawayan、Banda kawayan和PNU Angklung Ensemble。前两个乐团是社会性团体,后两个乐团分别为菲律宾理工大学(简称为PUP)和菲律宾师范大学(简称PNU)的专业性艺术团体。

“Pangkat Kawayan”(字面意思是“竹乐团”),也被称为“歌唱的竹子”是菲律宾第一支竹乐团,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竹乐团。这个管弦乐队由来自奎松市和马尼拉小学的有音乐天分的学生所组成,他们的年龄从8岁到19岁不等,这个管弦乐队由Victor O. Toledo管理,他是乐队总指挥兼音乐总监。这个乐团自1966年9月6日成立以来,便一直由他领导并制作乐团所需的竹乐器。Pangkat Kawayan最擅长的就是演奏菲律宾本土音乐,此外,也能演奏出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甚至可以演奏巴赫、柴可夫斯基或施特劳斯的音乐。Pangkat Kawayan乐团曾在日本、夏威夷、美国大陆、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中国演出。如今,作为菲律宾第一支竹乐团,现在仍在活动但不够活跃,现管理者是Toledo的女儿。

Musikawayan乐团的团长是竹乐团的前身崩崩乐团(bumbung)的创始人Col. Gilbert Ramos——Felix Ramos的曾孙。现在乐团中的乐器几乎都是由团长所做,而且复兴了原崩崩乐团中“竹圆号”等乐器并加入乐团演出,这一点与其他乐团有本质上的区别。团长和他的乐团Musikawayan还得到了菲律宾政府的支持,对竹制乐器在声音、结构质量、演奏性、调音、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有科学依据的解决方案。在不影响乐器音质的情况下,延长竹子的寿命,使竹制乐器的生产更加标准化。不仅可以维持乐团的日常开销,还为菲律宾竹乐器的制作和保护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菲律宾理工大学的Banda Kawayan Pilipinas乐队是1973年,由前任PCCHS校长Gloria R. Talastas和教授Siegfredo B. Calabig共同创立的,至2014年与该大学分离。该乐团由专业院校转变为一个非盈利音乐组织,主要为7至22岁的贫困青年提供音乐技能与艺术成长的机会。许多菲律宾知名艺术家们为这个组织筹募资金,帮助这个组织运营。Banda Kawayan乐团是现存竹乐团中表演水平最高的乐团之一,乐团表演曲目迎合了所有音乐爱好者的需求。由于融合了世界各地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和曲调特点,使这支乐团更受欢迎。

PNU Kawayan Ensemble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是菲律宾师范大学组织的一个专业性乐团,这个乐团创立的目的是因为学校设立了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朗达拉亚和安格隆。在实际演奏中,主要是将竹乐团与朗达拉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演,十分特别。朗达拉亚的乐器来自于欧洲但在菲律宾本土化,乐队中所使用的乐器有班都利亚(Bandurria)、拉德(laud)、奥克特维纳(octavina)、吉他(guitar)、低音吉他(bass guitar或bajo-de-unas),全部为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这样的乐队组合形式与竹乐团较为匹配,菲律宾师范大学也是第一个将竹乐团与朗达拉亚乐队相结合的专业性乐团。

结语

菲律宾本土文明随着几次外族入侵和文化冲洗已经改变,但菲律宾民族精神始终存在。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个国家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屹立不倒,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菲律宾身处于东南亚文化圈的大背景之下,虽然“西方化”较为严重,但仍具有东南亚文化的共性。东南亚地区丰富的人文习俗、宗教背景、地理环境为其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音乐方面,东南亚各国打击乐较为突出,尤为擅长旋律性打击乐器。虽然东南亚各国有类似的竹乐器,但只有菲律宾成功组建了这种独特的竹乐团,并定期举办演出和比赛。在演奏时呈现出传统音乐的古朴与空灵,也带有一定的欧洲音乐元素,是任何一个乐团都无法比拟的。

由于竹乐团乐器的特殊音色和便于演奏的特点,在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竹乐团并各自发展。1975年菲律宾总统访华时,曾带Pangkat Kawayan乐团来中国演出,在国内音乐界造成轰动。王巍先生受到啟发,在中国建立了竹乐团,自己制作竹乐器,并获得了成功。21世纪Banda Kawayan(前菲律宾理工大学竹乐团)又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进行演出交流,引起了国内对菲律宾音乐和菲律宾竹乐团的关注。竹乐器独特的音色和竹乐团特殊的组合形式,为复兴菲律宾传统乐器和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全世界引发了热潮,为世界乐器创造新的辉煌。以上内容是笔者在菲律宾采风期间,通过旁听竹乐团排练、跟随乐团记录其在校内外的演出活动等方式,结合在菲律宾文化中心资料室、菲律宾文化艺术自然委员会、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图书馆所收集的相关音频和书籍资料整理分析。从竹乐团的历史渊源、演变和发展、民族文化、音乐特征、教育作用等方面着手,对竹乐团进行一个概括性的研究介绍。

注释:

韩燕平:《菲律宾的音乐和舞蹈》[J],中国音乐,1994.

陈昌文:《菲律宾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特点及启示》[J],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3期:113-115.

陈昌文:《菲律宾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特点及启示》[J],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3期:113-115.

甘咏梅:《理解、沟通与融合——世界音乐周2015暨东南亚音乐国际研讨会综述》[J].音乐时空,2016.

宾丽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视野中的东南亚传统音乐》[J],戏剧之家,2015年05期.

汪法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年4期.

于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年16期.

胡梦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年19期.

[美]斯蒂芬·布鲁姆:《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M],汤亚汀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刘洋:《朗达拉亚乐队和乐器》[J]. 乐器, 2013年1期:72-75.

参考文献:

[1]陈自明著:《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俞人豪、陈自明著:《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吴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朱海鹰著:《东南亚民族音乐》,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5]阳阳、黄瑜、曾添翼、李宏伟著:《菲律宾文化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6]Jose Maceda:《Gongs and Bamboo——A Panorama of Philippine Music Instruments》,1998.

[7]侯军:《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菲律宾音乐(上、下)》,交响,1994.

[8]刘洋:《菲律宾民族弹拨乐队——朗达拉亚乐队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2.

[9]陈自明:《亚洲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印度、中国、菲律宾音乐现状的比较研究》,黄钟,2004.

[10]王魏:《神奇竹乐(九)——竹乐新军——竹乐团》,乐器,2004.

[11]王魏:《神奇竹乐(三)——蔚为壮观的竹管风琴》,乐器,2004.

猜你喜欢

乐团菲律宾乐器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学乐器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乐器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菲律宾・邦板牙省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