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文德:英勇的支前模范

2023-07-07段思润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2期
关键词:战勤民工志愿军

文\段思润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以鲜血染红战旗的志愿军战士。的确,“最可爱的人”一定不能忘却,但那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以双腿与敌人的飞机赛跑,用双手建起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战勤民工和支前模范也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本溪县民工小队长关文德就是这样一位战勤民工。在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机智勇敢、用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艰巨繁重的战勤任务,为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是孬种”

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关文德怀着满腔热血,加入到支前民工的行列中。他激动地说:“不能直接参军打仗,也要给冲在第一线拼杀的人出一份力!他们都是好样的,咱也不是孬种!”这股豪气感染了邻里乡亲,村里很多青壮年也与关文德一道加入了支前队伍。由于工作努力、威信较高,关文德被任命为赵家村民工队的小队长,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奔赴抗美援朝支前工作的第一线。

在朝鲜战场,关文德率领的民工队被派到各大阵地上帮助抢卸国内运来的各类物资。在当时的情况下,抢卸物资工作的危险丝毫不亚于作战一线。为了阻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无耻的“联合国军”无视平民伤亡,对志愿军的补给线启动了“绞杀”战术,试图以高密度的炮火覆盖摧毁后勤补给线。而像关文德一样的战勤民工,就是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用凡人的肉身双脚跑赢敌人的飞机大炮,竭尽所能将更多的物资装备输送到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手中,让他们更好地消灭敌人、赢得胜利。

“快速大队”

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关文德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搬运效率。到朝鲜定州第一次抢卸火车时,队员们都没经验,50 斤一个的咸菜箱子,扛两个没法扛,只能扛一个。如果不及时卸完,敌机一来,不仅物资全都会被炸毁,队员们也有生命危险。关文德受到朝鲜人民劳动时用背架背重物的启发,从老乡家借来了背架,先是背两个咸菜箱子,后来就背三箱。他一带头,队员们纷纷效仿,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刚刚卸完物资几分钟,敌机就飞来轰炸,工友们一面连叫“好险”,一面夸赞关文德的办法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救了大家的命。

为了在队员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关文德一方面教育和鼓动大家要互相比着干,相互交流经验和办法,另一方面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每次他都扛得最多,跑得最快。在一次抢卸大米时,别人扛四袋,他扛五袋,别人扛五袋,他就扛六袋,到最后他竟然每次扛八袋。在抢运炮弹的工作中,他也比别人扛得多、跑得快,多次带领小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所在的民工队也因此荣获了“快速大队”的称号。

关文德干活特别“巧”,遇到突发事件,总是能冷静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一次,堆放物资的地方突然起火了,数十节火车皮的物资面临着被大火吞噬的危险。关文德发现后,立即带着30 多人冲了上去,可火势太大,无法扑灭。关键时刻,关文德灵机一动,让30 多人后撤几十米,然后拉开距离,把每人身边的荒草点燃,然后再扑灭,这样便形成了一条十几米宽的隔火道,很快控制了火势的蔓延,保住了数十节车皮的物资。

“厉害战士”

支前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朝鲜境内的天气较我国东北更为苦寒,关文德和其他被紧急征召的支前民工们并没有带太多御寒的衣物,在凛冽寒风中凭着一腔热血相互依偎、相拥取暖。他们顶着横飞的炮火,踩着遍地弹片残骸,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环境下,舍生忘死,用汗水与生命保护着志愿军的后勤给养和运输线。

一次,敌机抛下一枚炸弹,恰好落在了装满战勤民工们刚刚抢救出来的物资的边上,炸弹没有立刻爆炸,却时刻威胁着旁边的粮食和被服。“这批重要的物资绝对不能出问题,必须抢救出来。”一声令下,关文德带领刚刚休息的民工们立即上阵,冒着炸弹会随时爆炸的危险,紧急转移物资。他们扛着麻袋从炸弹边上一遍一遍地走过,不知道是否能赶上那一声巨响,他们不去想,脑子里就一个字——扛。没有人害怕,大家都在拼命地抓紧搬运,气氛虽紧张,却有条不紊。谁都明白,这就是任务,必须完成。值得庆幸的是,一直到他们把物资转移完,炸弹也没有响。

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关文德为本溪市人民政府委员的通知书

在朝鲜工作了一段时间,关文德和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工队员与当地朝鲜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朝鲜话,能与当地百姓做简单的沟通。当地百姓生活困苦,关文德等民工们完成保障后勤任务后,就想尽办法帮助当地百姓。他们放弃休息照顾因战争而失去家人的老人和孩子们,为他们挑水劈柴,修补房屋。有一段日子,民工的生活相对好一些,粮食能及时供应上来,关文德和民工们就将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尽可能节省下来接济老弱。他们曾把节约的1000 多斤大米,派人用大车拉来送给当地的百姓。“感谢中国的志愿军战士!”接过粮食的老人眼含热泪,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感谢的话。“我们不是战士,我们只是为战士们服务的民工。”关文德和队员们笑着解释。“你们就是战士,是最勇敢最厉害的战士!”老人激动地坚持说着,拉着关文德和队员们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1951 年冬,国内组成了运输团赴朝接替了民工的工作,各地的民工支队胜利地完成了祖国交给的重任,回到国内。在朝鲜工作期间,关文德率领的民工队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关文德立大功一次,小功四次,志愿军后勤政治部给他颁发了大功奖状,毛主席任命他为本溪市人民政府委员。当接过毛主席亲手签署的任命书时,关文德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将任命书紧紧地贴在胸前,也将沉甸甸的责任牢牢记在了心间……

猜你喜欢

战勤民工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谁更老实?
复杂性背景下谈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