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和句子

2023-07-07李新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厨娘画像砖厨师

李新华

应考锦囊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重要概念”主要包括属性、内涵和外延。“重要句子”主要是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比较复杂、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1.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时,可用如下方法:(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2)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3)重要概念是作者论述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4)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有如下几种方法:(1)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语、谓语、宾语,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3)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4)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总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5)揣摩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如带有鉴赏性质的句子。

综合近几年论述类文本考查内容来看,论述类文本内容很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作者往往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句子、局部内容等作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加工转换。题目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作出判断,考生要注意读出句与句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扩展与被扩展内容之间以及指代与被指代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境中的概念(陈述对象),有些选项会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自古有君必有臣,犹之有饮食之人必有庖人也。”要吃,就要有制作食物的人,古代将以烹调为职业的人称作庖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厨师。庖人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之一,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成就,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历史上的厨师,有因厨艺高超而得高官厚禄的。据《后汉书·刘圣公传》,更始帝刘玄时所授官爵者,不少是商贾乃至仆竖,也有一些是膳夫庖人出身。由于这做法不合常理,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所以当时长安传出讥讽歌谣,所谓“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历代庖人更多的是服务于达官贵人,做官机会不会太多。庖人立身处世,靠的还是自己的技艺。庄子津津乐道的解牛庖丁,是以纯熟刀法见长。中国烹饪从古至今,以细腻的刀工作为主要传统之一,到现在烹调菜品高下的评定,刀工仍被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古时讲究刀工,可由南宋人曾三异《同话录》记述的一次厨艺表演得到证实,“有一庖人,令一人袒背俯偻于地,以其背为刀几。取肉一斤许,运刀细缕之。撤肉而拭,兵背无丝毫之伤”。这样高超的厨艺,不经长时间的苦练,是不可能掌握的。有了这样的绝活,自然就受人尊重了。

历史上以烹饪为职业者,大体以男性为主。《周礼》所述周王室配备的庖厨人员近两千人,直接从事烹调的女性一个也没有。唐宋时代,出现了较多的女厨,不论在酒肆茶楼,还是在皇宫御厨,都有主掌烹调的职业妇女的身影。有幸为皇上烹调的称为“尚食娘子”,为大小官吏当差的则称为“厨娘”。使用厨娘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浪潮,这浪潮在京都涌起,远及岭南。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四块厨事画像砖,描绘了厨娘从事烹调活动的几个侧面。砖刻所绘厨娘的服饰大体相同,都是危髻高耸,裙衫齐整,焕发出一种精明干练的气质,甚至透出一缕雍容华贵的神态。这些画像砖出自宋代墓葬,宋人在墓中葬入厨娘画像砖,表明他们即便生前不曾雇用厨娘,也希求死后能满足这个愿望;或者生前有厨娘烹调,也希望死后依旧有厨娘侍候。

在画像石上大力描绘厨师的烹饪活动,表明古人对从业人员的看重。不过无论古今,轻视厨师的言论也是有的,有偏见,也有误会。例如古有“君子远庖厨”一语,不少人将其理解为是君子就别进厨房,好像杀牛宰羊就一定是小人似的,这是误解。到了今天,实在不该用一种被误解了的经典,自命为什么君子,天天追求美味,却又看不起创造美味的人们。

(摘编自王仁湘《中国古代的庖人与厨娘》)

材料二:“齐”在古书里有两个常用的意思,一个是“整”,一个是“平”。所谓“整”,是在综合里看到的,按照应有的结构全盘整合,就是齐整。所谓“平”,是在比较里看到的,得到各种成分内在的均衡,就是平齐。从烹制来说,“齐”就是后来的“剂”,也就是配方,相当于今天的药剂;不过,古代的“齐”,包括的内容更多一些,除了食材及其分量以外,连火候、水分、程序等等,也都在内。甚至肉食的切割,也要讲究部位、形状、纹路、大小。“齐”保证最后的味感达到“和”的程度。《周礼·天官》在说到饭、羹、酱、饮四样食物的方剂时说:“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郑玄注:“饭宜温,羹宜热,酱宜凉,饮宜寒。”意思是,这四样食品一年四季都要制作,但其配方以一个更为适宜季节的配方为标准,其他的季节,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增删加减。《周礼》的记载不但说明了古人制作各种饮食都是有配方的,配方与季节有关,而且说明了配方与食性的温热也有关系。借助大自然的产物与人体互相调剂,注重饮食与人的体质和四季气候的关系,这是中华饮食很重要的理念。

“齐”的标准是“和”,不论是水火的把握、食材的择取、味道的调配、制作的程序还是原料的比例,都经过“齐”来保证效果,那么,齐——配方,又是怎样定出来的呢?烹饪是一种人文现象,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宫廷里有食医掌握,又有礼仪限制,也只得一个大概;民间则家家有所不同,“齐”的实现要靠“范”。

“范”是古代烹食技艺与方法传承的特殊方式。在经过多次实践之后,获得了品味与养生功效俱佳、堪称为“和”的最佳制作方案,古人便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固定下来,作为范例。这一工作,在宫廷里是由食医来掌管的。在民间,则流传着很多不同的配方,有些在家庭里代代相传,有些被记载在地方志里。这种流传下来供大家仿作的配方,就是“食谱”。

魏晋以前的食谱,记载的大多是一些熟食的必需品。唐宋以后,饮食的范围扩大了许多,菜肴的花样大量翻新。直至今天,食材的发掘更为广泛,调味的原料日益增多,烹饪的器皿不断发明,熟食的手段无比丰富,人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华烹饪的理念里“和”与“调”及“节”与“精”,加之“齐”与“范”的精神仍需发扬,但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飞跃发展,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摘编自王宁《中国古代烹饪饮食文化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庖人做官的机会不多,但古代也有厨师进入仕途的,例如“灶下養,中郎将”,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B.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画像砖上,厨娘从事烹调活动时风度翩翩,这些画像砖入墓,也印证了上文所言的“浪潮”。

C.“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是对庖人极大的偏见,杀牛宰羊的不一定是小人,追求美味者不该看不起创造美味的人。

D.“整”和“平”的含义应当相对照来理解,“整”是全盘整合,“平”是内在均衡,二者统一于“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男性庖人还是厨娘,都是饮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之一,都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B.“范”是“齐”的实现方式,是烹饪的成功经验和范例,但也并非是唯一的标准。

C.两则材料都提到《周礼》对庖人或饮食的记载,可见饮食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两则材料都与饮食文化有关,材料一围绕厨师来谈,材料二主要谈饮食中的“齐”与“和”。

3.材料二第一段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阐释“齐”的概念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厨娘画像砖厨师
毕加索的厨娘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你好,厨师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庄祖宜:放弃博士做个美厨娘很Happy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中华小厨娘
现代小厨娘
粗心的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