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动物——萤火虫
2023-07-07王瑞芳
王瑞芳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囊萤夜读》
文章中的“萤”,就是夏天晚上可以发光的昆虫—萤火虫。它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经常被提及。这一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自带“灯笼”的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种什么虫?
有些插图把萤火虫画成跟蜜蜂很相像的昆虫,实际上,它们是如假包换的甲虫。
生活中常说的萤火虫,是萤科(鞘翅目)中可以发光的昆虫的统称,该科共包含已知物种2 000 多种,中国本土有200种左右。它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螢科的主要特征是,尾部可以发出黄绿色的光。但是,并非萤火虫科中的所有昆虫都能发光。
和大多数昆虫类似,萤火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以幼虫的形态存在,通常可以维持1—2 年,而后经历约3 周的结蛹期,最终变为成虫。
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化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是与萤火虫栖息的环境有关—— 萤火虫的栖息地以潮湿腐败的草丛为主,故让古人产生了“腐草化萤”的错误认识。
发光器
萤火虫发光,不会烧坏自己吗?
萤火虫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萤光素和萤光素酶。在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中,萤光素酶将萤光素和氧化剂混合在一起,经过化学反应之后,就能够产生强烈的萤光,发出蓝色、绿色或黄色的光线。萤火虫腹部有发光的体节,称为发光器,雄性通常为两节,雌性则为一节。
萤火虫的卵和幼虫也会发光。从幼虫到成虫,萤火虫都需要捕猎,而它们的猎物通常在夜间活动,而萤火虫又是夜间发光。因此,发出的光线可以帮助它们捕捉猎物。同时,它们还可以警告天敌自己“不好惹”。
我们常见的光,不管是日光、火光,还是灯光,都是发热过程的副产品,而萤火虫的光是冷光,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这也避免了它们的身体像灯泡一样变热。
成年后,萤火虫的光主要用来求偶,用来吸引异性的注意,从而传递繁殖信号,以完成繁殖过程。
萤火虫:吃素,还是吃肉?
维持生命,必须要吃东西,那么萤火虫吃什么呢?
古人认为,萤火虫“腐草为之,食蚊蚋(ruì)”。实际上,萤火虫成虫的口器已经退化,通常都没有捕食性,只能取食少量的花蜜或果实汁液,有一些还不吃不喝。
萤火虫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会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
有些动物学家说,萤火虫是一种吃肉的昆虫,食肉的阶段主要是在幼虫阶段。陆生的萤火虫幼虫大多数会吃一些较小型的蜗牛,大多数水生的萤火虫幼虫吃的是水中的螺类。它们的幼虫会分泌麻醉液,将这些软体动物麻醉,然后再分泌消化液,将其肉分解成流质,最后吸食它们。
换言之,萤火虫幼虫吃肉,萤火虫成虫吃素。
母虫一般把卵产在草丛和溪水边,便于幼虫孵化后寻找食物。雄性成虫的生命周期通常为3—5 天,成虫后不再捕食蜗牛等动物,而是依靠空气中的水分维持生命或以花蜜为食。萤火虫幼虫以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而软体动物如果超过一定数量,则会威胁森林植被和农田。因此,萤火虫的存在有益于生态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生物防治)。
萤火虫幼虫的食量很大,它们需要为成虫期储存营养,因为成虫的口器会退化,只能取食少量的花蜜或果实汁液,其寿命一般为两周。此时,萤火虫的任务就只剩下繁衍后代了。
抓萤火虫照明读书靠谱吗?
“囊萤映雪”故事发生在晋代,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车胤从小学习极为刻苦,但他的家庭特别困难,买不起灯油,他就将萤火虫捉来装在白绢口袋里,当作灯。
在萤火虫光芒的陪伴下,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出人头地。
那么,捉萤火虫照明读书靠谱吗?
早有“好事者”进行了一个实验:他将80多只萤火虫放进了薄袋子里。这些萤火虫发出的光,能够使人看清楚较大的文字。不过,如果想看清文字较小较密集的杂志、报刊、书本等,至少需要2 000 余只萤火虫。
这样就能愉快地看书了吗?非也。由于萤火虫的光亮忽明忽暗,坚持看5 分钟书后,眼睛就会非常疲惫,并伴随着头疼。更糟糕的是,许多萤火虫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会关闭“灯光”……
因此,抓萤火虫当灯,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萤火虫都去哪里了?
“白天草丛待,夜晚空中游。一盏小灯笼,挂在身后头。”在夏天的夜晚,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为夏夜带来浪漫的气息,也为我们的童年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萤火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这就帮它们避开了大多数食虫类动物。另外,对一些动物来说,萤火虫成虫有一定的毒性。
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的萤火虫相比以前少了很多呢?
萤火虫喜欢在湿地附近活动,只有待在水质良好、植被茂盛、光污染少及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里,它们才能繁育,是环境优良的指标性生物。换言之,萤火虫对环境要求很高,被称为生态绿色的“指标”—— 水生萤火虫对水质要求高,陆生萤火虫对栖息地的环境质量要求高。萤火虫的存在,足以定性地证明周围环境质量的优劣。
土壤和水质污染、杀虫剂的滥用、河道池塘的消失、公园绿地的过度清洁、枯枝落叶的过度清理,都在消除“腐草为萤”的产卵环境,导致萤火虫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各类光污染会打扰萤火虫的求偶、繁殖活动;游客的踩踏会导致土壤压实、轻度破碎和侵蚀,从而影响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
可见,人类的发展对萤火虫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目前世界各地的保育团体正在为保护这些神奇的小生灵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野外,甚至是城市中,和这些美丽的精灵随意偶遇、不期然地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