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子公司”无处遁形
——李晓华、吴开成、孙德顺等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剖析
2023-07-07□连洁
□ 连 洁
“影子公司”,主要是指党员干部以隐蔽的方式,利用其职权或职务影响力,在自己经商办企业,或其配偶、子女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经商办企业中形成的,用于谋取私利或进行长期利益输送的市场主体。领导干部隐身幕后,或设置中间环节,或以经商办企、包揽工程、批发项目等形式,实现权力变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缺失、权力观异化,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把权力当成谋利的工具,是“影子公司”存在的根源。
李晓华:靠水吃水、虚列课题,利用“影子公司”大肆敛财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原党委委员、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景区办”)原主任李晓华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100万元,案件背后牵扯出“靠水吃水”的“影子公司”和巨额贪腐金额。
北京华夏山水规划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华夏山水”)主要从事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业务。表面上看,李晓华与华夏山水并无关系。华夏山水工商登记的注册股东为李晓华的好友和同学,其妻子担任出纳,并以其妹之名在银行备案。在景区办任职期间,李晓华对单位同事、公司员工甚至妻子、外甥女都大肆宣扬华夏山水是“北京林业大学某教授的”,与地方水利单位洽谈业务时以“该教授是水利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华夏山水招牌,经常以“我问过该教授了”为烟幕弹,隐蔽自己经商办企业的行为。
实际上,华夏山水是李晓华大肆敛财的贪腐工具。李晓华直接参与华夏山水设立、经营、注销全过程,通过把控人事、经营、财务决策权控制公司。华夏山水存续期间的22 个项目均来源于李晓华本人决策、推荐或授意下属推荐,且全部为水利规划项目。2004 年至2019 年,该公司累计获得业务收入约1800 万元,基本来自地方各水利风景区。
长期从事、负责国家水利风景区审批、管理工作,本该用自己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水利改革发展当引领、作示范,但李晓华却动了歪脑筋,妄想“当官发财两不误”,将手中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钻营出一条生财之道,把精力都用在经营华夏山水上。除了把外委课题直接让华夏山水承接外,李晓华经常借赴水利风景区调研考察之机,为华夏山水站台,招揽业务、洽谈合同,有时还既当甲方又当乙方,直接替华夏山水的法人签署合同。
2011 年,李晓华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考察期间,以当地提供的水利风景区规划“是旅游规划,不是水利规划”为名,要求对方重新编制,并威胁“不做规划,就摘掉其国家水利风景区的牌子”。在李晓华建议下,黄南州水利局与其本人实际控制并经营的“华夏山水”以150万元价格签订《青海黄南州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合作协议书》。
值得注意的是,150 万元的合同款中,有90 万元是李晓华通过转移课题经费获得的。利用负责景区办财政项目的职务便利,李晓华设立了《青海黄南州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课题,采取指定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内容、金额,虚列课题组成员、经费支出等方式,将综合事业局外委课题资金共计90 万元支付给黄南州水利局,谎称课题经费系水利部对地方单位编制规划的支持资金,实际上却被用来支付给华夏山水,并要求黄南州水利局另筹60 万元支付剩余款项。
当时的黄南州还是国家深度贫困区,因当地财政资金匮乏,黄南州水利局三次向州政府申请后,从天津市对口支援资金中拨付60 万元支付给华夏山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内蒙古多伦、四川平昌、山西繁峙等贫困地区。
为掩藏自身违纪违法行为,从2004 年开始,李晓华通过多环节、多链条、小额交易来隐藏资金真实去向,尽可能划清自己与课题经费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16 笔犯罪资金,多以30 万元至50 万元的小笔合同款项形式流入华夏山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执纪者说:
综合事业局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数量大、层级多,很多部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廉政风险较大。以李晓华所在的景区办为例,2006 年至2019 年间,景区办共获得1.5 亿元财政资金,其中外委项目资金高达9700 余万元。然而,针对外委课题的资金监管,综合事业局仅对景区办财政项目申报立项、外委合同签订、经费使用等程序进行形式审查,监管的权责关系模糊,手段和措施也比较有限。因课题验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盲区,李晓华才有空间利用“影子公司”行贪污之实。
吴开成:靠矿吃矿、一心钻营的“影子股东”带头腐化,从“一人腐”演变为“全家腐”
吴开成在海南省国土资源领域担任领导职务长达18 年,受商人老板追捧,逐渐腐化堕落,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靠矿吃矿、坐地生财,利用所学的法学专长策划组建“影子公司”,担任“影子股东”花式敛财,上演“全家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 万元。
2009 年,时任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开成分管矿产资源工作。位高权重且私欲膨胀的他,很快成了一些矿业老板重点围猎的对象。吴开成满足于权力带来的“被敬重”的感觉,甘愿被围猎,利用手中权力为商人老板谋取非法利益,通过隐蔽的方式大搞权钱交易。
2008 年至2009 年,三亚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郭某某向其抛出长长的“鱼线”,承诺让吴开成以虚假投资入股的方式“合作”开发项目。吴开成认为这种以“影子股东”的方式受贿更隐蔽、更安全,披上貌似合法的外衣,不易被发现,甚至错误地以为即使被追究也顶多算是违规从事经营活动。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共同“经营”项目。吴开成利用职务便利,为郭某某运作三亚市金鸡岭、南田农场、亚龙湾等地3 个项目,在土地权属变更、办证、置换、收储及收储补偿款拨付等事项上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打招呼,为其提供帮助。吴开成以他人名义注册成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通过虚假出资180.899万元的方式分别持有上述3 个项目各10%的股份。
而后,吴开成以“退股”名义安排妻子李某某将“影子公司”持有的所谓项目股份转让给郭某某实际控制的公司,郭某某向吴开成承诺,所谓的“退股”只是一个形式,不影响其要送给吴开成的好处费。吴开成以权力“入股”郭某某经营的公司,先后收受郭某某3400 余万元。
吴开成用来获取利益的“影子公司”不只有一家。2009 年,吴开成以虚假出资方式与采石场老板王某合作开发采石场,注册成立了三亚某实业有限公司,享有采石场50%的采矿权权益。吴开成以其胞弟吴某的名义虚假入股,并利用职权为这家“影子公司”在获取采矿权方面全力“协调”。2014 年至2018 年,吴开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改变出让方式等手段,帮助该公司以348万元将价值3000 余万元的采矿权收入囊中。2018 年下半年,吴开成安排吴某将王某所送的相关采矿权益出售,获利2000 万元。
除本人外,吴开成的多名家族成员也被牵扯其中。2009 年,吴开成准备“入股”郭某某经营的公司时,交代李某某找人注册成立一家公司,但公司里不能有其二人的名字,具体如何入股和出资,由李某某操办。李某某欣然当起了吴开成的“腐内助”,以吴开成妹夫杜某某、保姆王某的名义注册成立投资公司,帮助吴开成敛财。在吴开成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权力很快得以变现。
吴开成收受贿赂后,和胞弟吴某一起扩建祖宅,“光耀门楣”。而且,吴开成把吴某也当成敛财的“白手套”,安排吴某参与到他和商人老板“合作”的项目中来,吴开成不参与经营和管理,也不承担风险。吴某在吴开成的帮助下捞到很多好处,开上豪车、住上了豪宅。2022 年1 月,吴开成在得知组织对其核查后,为掩盖其违法犯罪事实,让吴某帮助其转移资产、找老板串供。
执纪者说: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属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吴开成身为长期在海南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放弃本应坚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践踏生态环保红线和党纪国法底线,与围猎者沆瀣一气,大搞资源领域腐败,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孙德顺: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
2020 年3 月,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被查。在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曝光了孙德顺案的细节。孙德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 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这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由孙德顺决定。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还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这些障眼法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专案组研究后决定,不在影子的迷阵里打转,而是反过来从源头入手,梳理孙德顺在中信银行推动的贷款授信,找到其中明显异常的决策事项,再针对性地调查获得贷款的企业和孙德顺的关联。这一调查策略抓准了孙德顺腐败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贷审批权谋私。
据调查,2014 年底,有一家能源公司向中信银行申请贷款,因为这家能源公司已经出现了债务危机,是一个高负债的企业,一般不会发放贷款的。但是在孙德顺干预下,这笔40 亿的贷款发放给该企业,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资产。为了表示对孙德顺的感谢,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和孙德顺控制的平台公司签署了一个增资协议,让孙德顺控制的公司实际获利达1 个亿。
类似这样的权钱交易还有多笔,企业向孙德顺输送利益的包装方式五花八门,但换取的东西都一样,那就是银行贷款。抓住了这个核心,重重魅影也就迅速消散,实际控制人清晰显影。
执纪者说:
孙德顺案凸显出管住信贷审批权这一关键权力的重要性。银行贷款审批一般是由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而孙德顺却经常直接与企业对接,再布置给下属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违规操作。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但事实上,孙德顺经常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内控机制在“一把手”的权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典型做法
“影子公司”无论如何包装,终究会“露馅”,“隐性腐败”再狡猾,终究会与“显性腐败”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重点部门,围绕大宗采购、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着重分析研判“影子公司”问题线索,加大对利用职权或影响力开展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的查处力度,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影子公司”隐性腐败问题。
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通过“三查三揭露”,破迷雾捉暗影。为提高办案能力和质效,梳理近几年查办的“影子公司”案例,分析查处难点,形成线索处置、外调、内审、谈话攻坚等方面工作经验。通过查公司的注册地、经营地、经营范围和长期定向合作关系,找到业务异常点、定向关照链,揭露利益输送链条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查人员关系网、企随人(幕后股东)走及出入境、旅游等同时空记录查幕后股东,抽丝剥茧揭露特定关系人;通过查银行流水、大宗消费、证券账户等查账户交易、资产异常,锁定和揭露权力变现的证据及其链条,让“影子公司”和幕后的腐败之手无所遁形。
福建省石狮市纪委监委:关口前移“治未病”。借助市属国有企业智慧监督平台,聚焦国企“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国企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等重点经济领域,设置资金、融资、财务、工程、采购、资产、办公、监督等八大功能模块,对国企重要风险点实施监督预警、分析处置,推动国有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查缺补漏,推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源头防范“影子公司”风险。
湖南省株洲市:推进专项治理。明确深化“用权”“用钱”“用人”专项整治等4 方面共14 项任务清单,着力整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插手干预项目招投标、插手平台公司工程项目等问题,严肃查处通过“影子公司”参与平台融资业务,以中介费名义谋取非法利益问题,坚决斩断融资掮客背后的腐败链条。
江苏省邳州市纪委监委:多措并举系统治理“影子公司”隐性腐败。对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力开展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的案件,以及存在长期性、固定性行贿及利益输送行为的案件,深挖彻查背后的“影子公司”。推动行业监管部门建立“黑名单”,通过信用惩戒、资格限制、行业禁入等方式,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加强党性教育,传承优良家风,要求党员干部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规范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明确不得以委托代持、隐名投资等方式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