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百余年演进的双重逻辑
2023-07-06王存福
王存福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政党形象体系。回顾梳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政党形象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不变”与“变”的双重逻辑。“不变”则指由其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核心形象一直没有变化;“变”表明其形象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党形象 核心形象 时代形象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42(2023)03—0047—07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管哪个国家的什么样的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她都会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定的形象——政党形象。政党形象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政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1]。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其独特的政党形象。简单地说,党的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2],她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3]。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形象)结构体系”[4]。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政党形象的历史演进体现出“不变”与“变”的双重逻辑。“不变”指的是由其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核心形象一直没有变化;“变”指的是由其实现自身历史使命这一实践要求而决定的时代形象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梳理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历史演进的双重逻辑,对于我们深刻总结党的形象塑造的历史经验,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逻辑体系
政党形象是一个有着逻辑层次的整体结构,居于第一层次的是由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核心形象,这是政党形象体系中最本质的形象。政党的本质形象都是高度凝练的,当她附着于政党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场域和时代环境提出的目标任务时,就会展现出独特的时代形象,这是政党形象体系的第二层次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政党的一员,其形象符合政党形象结构的一般规律,但她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政党形象的逻辑结构必然有其独特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形象是一个以先进性形象为统领的整体形象体系
无产阶级政党是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她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本质区别是其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5]可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6]758”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她一经成立就具有“与有产阶级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形象”[7]。正因如此,先进性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形象或核心形象,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的阶级属性或特定意识形态所展示出的形象”,是其“整个政党形象的内核”[8]35,在整个政党形象体系中居于统领位置。当然,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形象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她至少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象、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形象、清正廉洁形象等具体内容,上述具体形象是“党的本质形象得以建构的现实载体”[8]35。
(二)中国共产党的时代形象是一个衔接自身使命形象的整体形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1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决定了她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而谋幸福的前提条件就是谋复兴。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一个个目标逐步达成。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质通过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表现出来,成为其形象构建的决定性因素”[10]。正是在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代形象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核心形象的确立与坚守
“政党本质自建党以来往往保持不变,这就决定了政党形象具有某些稳定不变的成分。”[11]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多年岁月中,不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外部环境、承担的具体历史任务如何变化,由其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形象与由其统领的宗旨形象、使命形象和廉洁形象而共同构成的整体形象始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为这是“一个政党得以生存的品质的实质性内容”,是“政党形象的灵魂所在”[12]。
(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形象的确立与坚守
1.党的宗旨形象是其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本质体现。政党宗旨取决于政党性质。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她的宗旨就是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1921年,党的一大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决定了她必然要确立同无产阶级政党一样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14],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形象的显著标志之一”[15]。可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形象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党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同”,但“贯穿一条不变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6]
2.党的宗旨形象的确立与规范表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宗旨形象。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但提出了“必须援助工人阶级”[17]1等类似的纲领要求,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18]。党的六大通过的《告全体同志书》直接提出“(党的)主要路线是争取群众。”[19]1944年9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出席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中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论断:“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20]。同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看望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21]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被写入党章,“为人民群众服务”[22]5152被列为党员的四项义务之一。之后,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列为党员的十项义务之一[23]。这一规定虽然被短暂取消过,但党的十一大《党章》恢复了这一规定,此后作为党章的重要内容延续至今。
3.党的宗旨形象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自身独特的宗旨形象,但其内涵经历了一个日益丰满的过程,表现为“其外在的展示方式和话语表达体系”[8]36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员的最高准绳。”[24]江泽民同志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一个以“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人民共享论”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并通过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形式不断强化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二)党的“实现共产主义”使命形象的确立与坚守
1.党的使命形象是承接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目标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指出,共产主义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25]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而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6]可见,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的终极目标。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承接这一奋斗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5]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她一经成立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形象。
2.党的使命形象的传承与坚守。中国共产党尽管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都没有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但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7]115的奋斗目标。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首次增加了“总纲”,并在这一部分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22]49。之后,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都把这一目标写入“总纲”,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党章》把“最终目的”改为“最终目标”[28]106,党的十六大到二十大《党章》一直沿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29]95。党的十二大《党章》首次增加了党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28]110的内容,并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但党一直保持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使命形象。
3.党的使命形象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形象,但党也充分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短期目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7]115。这一时期,党的使命形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二是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自身使命的认识不断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30],这标志着党首次把“共产主义”定义为“远大理想”,这一概念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把“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31]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之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提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要求党员干部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向世人展现出党在新时代的全新使命形象。
(三)党的廉洁形象的确立与坚守
1.党的廉洁形象是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33]759。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必须靠廉洁来支撑和维护。“从本质上说,廉洁是党的先进性必须具有的特征”[34],廉洁形象就是党的先进性这一本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党的廉洁形象也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允许党员有个人的私利,只有廉洁型的政党和廉洁的党员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要求党必须具有强劲的战斗力,而一个腐化堕落的党,是不可能具备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艰巨历史任务的执政能力的。由此可见,党的廉洁形象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形象而存在,她与党的宗旨形象、使命形象共同组成了党的先进性形象这一本质形象的具体内容。
2.党的廉洁形象的维护与坚守。为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牢牢树立并维护了自身的廉洁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35]。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注重从制度上和组织的结合上树立起自身的廉洁形象。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设立了“纪律”章节,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专门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36],成为维护党的廉洁形象的专门组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严厉手段在党内开展“三反”运动等一系列正风肃纪活动,以其崭新的面貌展现了非同一般的廉洁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党更加注重维护自身的廉洁形象。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33]22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建设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列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37],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建设成为“公正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6]756,75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形塑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廉洁形象。
3.党的廉洁形象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廉洁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牢牢确立并一直努力形塑的重要形象,但其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党的廉洁形象最初主要表现为纪律廉洁,即以严格的纪律和法规惩治党内贪腐分子,不允许党内存在腐败行为。1926年,党在第一个反贪污腐化文件《中央擴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中指出:“应该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38]后来,党的廉洁形象拓展为党员干部廉洁与纪律廉洁的统一,即在高压惩治贪腐分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洁自律来塑造党的廉洁形象。1997年,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分别明确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规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廉洁型政党的高度政治自觉”[3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强调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40],从纪律廉洁、党员干部廉洁、政府廉洁、政治生态廉洁等多维度建构起党在新时代的廉洁形象体系,极大地拓展了党的廉洁形象的内涵。
三、中国共产党时代形象的历史演变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这决定了党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41],党的时代形象就是“在实行、完成这些新旧更替的任务中生成、积淀并变化的”[42]。也就是说,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领导者形象是紧跟时代变迁步伐、适时调整自身承担历史任务而树立起来的。当然,“不论党的具体表现形象如何变化,其实质和核心是不变的”[43]。这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变”与“不变”双重逻辑的演进理路。
(一)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是对其领导中国革命伟大征程的映射
1.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处于山河破碎、任人宰割的境地。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9]13。于是,历史选择了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正是在革命的征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9]14,经过二十八年的武装斗争,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与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的历史转换。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领导者的事实,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现实,进而决定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向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转换的历史必然性。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革命对象与斗争方式不同,党展现出领导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的革命领导者形象、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和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领导者形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和在敌后领导抗战的革命领导者形象、解放全中国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领导者形象等具体形象,但总体上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范畴。在巩固政权后,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期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任务。因此,党在这一时期展现出的是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形象,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到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形象的历史转换。
(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是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这一重大战略的实践呼应
1.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的确立。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44]。基于此,大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与此相适应,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45]。这标志着党实现了由革命领导者形象到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的历史演变。
2.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的曲折发展。从1956年末到1976年的近二十年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的时期,从总体上来看,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科技进步”,在外交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46],等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7]23,从而牢牢确立起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的光辉形象。但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47]2223,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
(三)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是创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实写照
1.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的确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尽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这一概念,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却是公认的事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6]278。这个历史新时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的时代形象。
2.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的发展演变。中国共产党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树立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形象之后,这一时代形象在坚持推进与不断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日益丰满。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的奋斗目标[33]190,222,从而树立起“深化改革者”的形象。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大论断[48],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提出“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47]24,从而树立起党的“全面改革者形象”。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通过全面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47]29
(四)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是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篇章的生动诠释
1.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的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9]11。新时代作为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必然赋予党全新的时代任务,那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47]30与新时代这一历史任务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确立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的全新时代形象。
2.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的丰富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是在引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展现出了“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49]12的光辉形象。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历史之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开辟了共建美好世界的光明前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正是在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49]16的崇高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可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向世人展现的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民族复兴伟业领航者形象,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49]16的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大党担当形象,从而使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形象更加丰满与高大!
参考文献:
[1] 马瑞.试论政党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J].唯实,2008(11):28.
[2] 朱德平.论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J].探索,1998(3):23.
[3] 李强.群众路线与党的形象[J].支部建设,2001(4):10.
[4] 吴俊青,张国新.“三个代表”与党的形象[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2):44.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2).
[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7] 刘庆.毛泽东关于思想建党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问题研究:以《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蓝本[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2):5.
[8] 赵大朋.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挑战与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8(2).
[9]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张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的逻辑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9(5):18.
[11] 连志忠,程东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论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5):42.
[12] 钟国云,陈欢.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塑造探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1):34.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14] 马九福,周秀泠.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初探[J].理论探索,2006(1):55.
[15] 李朝阳.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16] 杨邓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探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4.
[17] 中国共产党纲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A].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
[18]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A].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九二一——一九二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19]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体同志书(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A].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一九二八)[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95.
[2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21] 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五十周年》文集[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5:225.
[22] 中国共产党章程(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A].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
[23]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通过)[A].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70.
[2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27]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A].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8]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通过)[A].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
[29]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A].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95.
[30]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2年10月18日通过)[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375.
[3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441442.
[32]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491.
[33]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759.
[34]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
[3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光明日报,20121117(1).
[36] 王诗雨.正风反腐,我们一路走来:建党98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N个“第一”的前前后后[J].中国纪检监察,2019(13):17.
[3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549.
[38]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反贪腐文件[J].新长征,2014(2):65.
[39] 黄红平.廉洁型政党:基于新时期党建理论创新的逻辑透视[J].廉政文化研究. 2017(8):5.
[4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
[41] 管文虎,邓淑华.塑造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3.
[42] 齐卫平.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6):10.
[43] 薛彦萍.浅议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J].辽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1):21.
[4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A].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會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10.
[4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A].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7.
[46] 梁柱.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巨大成就不容抹杀[J].红旗文稿,2017(16):2829.
[4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A].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48]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243.
[4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