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朋友的中心
2023-07-06张玉群
张玉群
性格开朗的乐乐遇上了一件烦心事。最近中午下课后,同学们都是三三两两结伴去食堂,总剩下自己一个人落单。看着别人都有固定的朋友,乐乐心里很不是滋味:平常看起来我和大家关系都不错,但为什么真正需要朋友的时候,连一个“饭搭子”都没有?
乐乐从小和班里的男生女生打成一片,还被同学称为“社牛”。不过说起真正能知心交流的朋友,她很伤心,因为没有一段友谊的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她的友情保质期为什么那么短?一起来听听她曾经的“旧朋友”怎么说?
朋友吐槽大会
朋友1:她很开朗,也很爱说话,她是这个班里第一个跟我打招呼的人,那时候觉得她很好。可后来发现她老会打断别人说话,无论大家说什么,三句话一定会把话题拉到自己身上,我们好像要必须听她说才行。
朋友2:她说话很直,我们难过的时候,她常常直接来一句:“这有什么好哭的。”难过的人听了心情更糟,在旁边安慰的朋友也很尴尬。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了什么难过的事情都怕碰到她,因为可能会被“伤口上撒盐”。有时候看到她好像有点孤单,我们也怕去安慰反而会被怼回来。
朋友3:朋友是互相的,有时候别人陪我吃饭,有时候我陪别人运动。她之前总要求我们陪她,但我们需要她的时候,她会直接说“浪费时间”“我不想去”“为什么你们有那么多事”之类的。久而久之,大家有活动就不再和她一起行动了。
乐乐性格开朗,愿意主动和人交流,容易在一群人中迅速打破尷尬。刚开始,大家甚至感谢乐乐的热情,后来为什么大家都渐渐和她疏远了呢?看起来,她掉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
“以自我中心”的特征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具有以下特征:
把自己当成人群的中心,其他人都得以自己为中心。说的多,听得少。常常只管自己说话,很少倾听朋友表达。当朋友们说话时,习惯中途插话打断。
索取多,付出少。总是希望朋友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朋友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会指责他人不够朋友;但当朋友有需要时,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质疑为什么要帮助他人。
功劳是自己的,责任是他人的。在对事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时,常常把功劳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将错误失败归咎于他人。
不考虑他人意见,以自己的喜好为判断的标准。小到物品选择,大到方案确定,常常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忽略他人的意愿。
如何避开“以自我为中心”的坑
以上列举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几个明显特征。你愿意和有这些特征的同学成为长久的朋友吗? 人与人交往,理解、关心和付出是相互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朋友们也会因难以承受而逐渐远离。如何避开“以自我为中心”的坑?
1.给自己“照镜子”。心理学上有一个“照镜子”规律,我们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常常会像照镜子一般反馈给我们。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被同学朋友疏远,可以先想一想同等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2.保持对他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不是打听“八卦”,而是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朋友的故事、观点和意见,不先入为主地判断他人对错,不忽略他人感受地随意打断他人说话。例如,当对方说完某个事情时,可以充满好奇地问一问“你可以具体说说吗”。
3.学会付出和妥协。朋友相处,如果每个人都只想满足自己的需求,会加速“友尽”,适当的妥协是友情的润滑剂。例如你想休息,朋友想去运动,不一定只能“二选一”,可以折中两个人的需求,采取“先休息后运动”或“先运动后休息”的方式,双方都能得到满足。
4.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 趣味采访
以下列举了一些趣味小问题,请写出你的答案后,再找朋友们采访,看看他们如何回答。
以上问题只是举例,你也可以采访朋友更多的问题。看了朋友们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两个人的所有答案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小世界,我们尊重他人的不同,是理解的开始。
● 黑球还是白球?
请注意看,在下图的桌子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圆球,左边的同学说这个球是黑色的,右边同学说这个球是白色的。他们为此争执不下,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你发现了问题所在吗?假如你在现场,会如何帮助两位同学理解对方?
很多时候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有自己的视角,不要急于去否定他人。当和朋友的分歧难以解决时,不妨想象和朋友一起坐到这个神奇的桌子旁,试着转换到朋友的位置,想象自己处于和朋友一样的情境,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个回到童年的趣味想象吧!想象和朋友一起坐在跷跷板的两端,假如所有的重心只在朋友或者自己一边,你感觉如何?怎样才能让跷跷板两端的人都玩得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