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低血压”,哪个超标危害更大
2023-07-06
测血压时可以得出两个值:高压和低压。如果要问哪个超标危害更大,很多人可能会犹豫一下。答案其实是明确的——“高压”超标危害更大。
“高压”超标更易撑破血管
高压,又叫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低压,又叫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脈内的压力。高压减去低压的数值,称为脉压差。静息情况下,连续3次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低压”高和“高压”高都有害,但高压偏高更容易发生心梗、脑出血和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中青年人,应努力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肾损害风险。临床试验表明,老人若想避免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伤,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应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
不同的高血压如何处理?
实际上,高血压患者的病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低压高→两个都高→高压高。不同的高血压,治疗难度和处理方式也不同。
阶段一:以低压高为主
多见于肥胖、高盐饮食、熬夜、压力大的年轻人。他们的大血管和心肌收缩功能处于较好状态,收缩压不会很高,但不良习惯会影响神经和体液,使回心血量较多,舒张压升高。
这是高血压防控最关键的阶段,尽早干预,完全有机会恢复正常血压;放任不管病程就会进展。此时,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如果经过三个月努力仍不理想,就要考虑用药了。
阶段二:两个都高
高血压发展到这一阶段,已不可逆,需要长期依赖药物。这部分人必须严控血压,按时服药、规律生活、低盐饮食,将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到130/80毫米汞柱更理想。这一阶段,拒绝吃药导致的危害是一定会发生且持续存在的。
阶段三:低压偏低,高压仍高
通常出现在65岁以后,患者血管弹性明显减弱,脉压差会较大。心脏收缩时,不能有效缓冲大血管内的压力,引起高压升高;心脏舒张时,又没有足够的弹性回缩,导致低压不高,甚至降低。该阶段需个体化治疗,在兼顾低压不低于60毫米汞柱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高压。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