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兔迎春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立兔形典尊
2023-07-06杨涛
杨涛
今年是癸卯年,卯为兔,即中国传统的兔年。兔子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祥瑞之兽,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同时被赋予吉祥、如意等寓意。《瑞应图》:“赤兔大瑞,白兔中瑞。”据史料记载,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元和三年(公元86年)、永康元年(167年),地方百姓曾三次捕获白兔,献给皇帝。《明史》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请告庙,(嘉靖帝)许之,群臣表贺。”古时人们对于人口繁盛非常渴望,兔子因为超强的繁殖能力成为生育力旺盛的象征,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5300年的玉兔就表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西周时期,兔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贵族对兔的喜爱,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典尊就是此时兔形尊的代表。
概述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典尊通髙13.5厘米,重0.6千克,为酒器。立兔形象颇为传神,双目警惕圆睁,耳朵高耸,豁嘴似乎微动,短尾敛夹,两前蹄紧绷。这只兔子似乎已经察觉到猎人到来的气息,作惊起欲奔状。其背上有一略成方形的器盖,器盖上有一伏卧的小兔作为器盖钮,细微传神。这件立兔形典尊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是唯一一件立兔形尊,距今有2900年。
年代
古文字演变过程中“线条化”是最明显的特点,初期金文保存着较强的图画特征,但随着时间推移,金文抛弃象形而转向优美的“线条化”字形。根据金文文字在不同时期演变的轨迹而进行断代,被称之为“字体类型学断代法”。唐兰、裘锡圭、张振林等先生都论述过西周金文字形的演变。王帅先生在《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与铜器断代》中,依据西周金文字形的演变将其分为四期六段:第一期为武王至昭王时期,第二期相当于穆王时期,第三期为共王至厉王期间,第四期为宣、幽二世时期。
殷周时期“小臣”制度演变
《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小臣,君之近臣也。”商王朝开始设立“小臣”之职,但小臣并非固定官职,地位有高有低,职责也有一定差异,甚至还有担任小臣之职的女性。甲骨文材料中,有关小臣的记录有120多处,可见小臣活動于商王朝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商代部分小臣职责范围》表格中铭文及刻辞可以看出,其一,小臣可为方国首领参与王室的政治斗争,对商王影响巨大;其二,小臣可为商王同姓贵族;其三,小臣可从事专门职业的管理,如专司盐务、对马官的管理、基层组织的管理以及农业耕作管理等。
西周时期小臣的地位较商代有所下降,小臣的材料基本局限在青铜器铭文上,目前提及小臣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有20余篇。
通过《西周时期部分小臣职责范围》表格可以看出,其一,西周时期小臣职责较商代有了明显的收缩,商代甚至可以影响王室的高阶小臣,如异姓方国首领、同姓贵族等已经消失;其二,西周时期小臣的工作更具有礼仪性质,充当周王与贵族之间的中介;其三,西周时期的小臣增强了射箭和战斗技能,甚至参与战事。
立兔形典尊可能与射事有关
在中国动物类青铜器中,兔尊是较少见的一类,李学勤先生认为“考虑此尊的形制,这件立兔形尊可能与射事有关”,也就是说此件青铜器的外形和其铭文所述事件相对应。
与驹尊相似,典尊铭文记载周王命令小臣丰赏赐给典一套射猎正弓用的器具(檠榜),典制作铜尊歌颂周王,且铜尊外形使用了“狩猎中警觉的兔子”形象,由此可知典尊与周王射猎活动有关。
兔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但西周铜器中的兔尊目前所见仅4例,除了典尊,山西曲沃晋侯墓地还出土过3件兔尊。这3件兔尊形象类似,皆呈匍匐状,两耳顺后,四腿蜷曲,其中一件于兔背上立喇叭形口,另2件造型相同、大小相次,均在兔背上开长方形口,口上有盖,3件兔尊皆无铭文。
(作者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