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上的梨园
2023-07-06彭文斌
吴锦华,1954年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亲吴康先生(著名陶瓷肖像画家)习画。1976年正式从事陶瓷艺术绘画职业,在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工作十八年,曾任研究所副所长。其作品曾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览金、银奖。2006年为中国—东盟11国政府首脑绘制的陶瓷肖像作为国礼赠送。多件作品选为国宝珍品,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彭文斌(以下简称彭):吴老师,您四岁时就随父亲、肖像画大师吴康学习陶瓷绘画,十一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画肖像。在景德镇,子承父业、师傅带徒弟是传统,原本您只要继承父亲的传家本领,可以轻轻松松走上一条坦途,可是,您不愿意循规蹈矩,而是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继续跟随父亲从事陶瓷肖像画创作,特立独行,另辟蹊径,闯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在业界,关于您创作《盖世无双脸谱碗》的故事广为流传,想请您谈谈这段往事。
吴锦华(以下简称吴):其实,这是多位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是1991年冬季,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的销售科长刘毛仔走进瓷厂美研所,一把拽住正在低头琢磨瓷活的我,表情略带神秘,要我陪他去见几位重要客人。原来,几位来自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客人,带着京剧脸谱的题材来景德镇寻找合作。我带着客人们前往艺术瓷厂的作品陈列室参观。兜了一圈,他们看中了橱柜顶端擺放着的一个硕大白胎斗笠瓷碗。对方提出,在白胎斗笠碗上创作四百四十八张京剧脸谱,并慷慨开出十八万元人民币的价码,在当时相当于四千员工半个月的工资,可谓是“天价”。分管技术的副厂长魏晓阳力荐由我来牵头负责主创作。当时我不过是个助理工艺美术师,担忧嫩竹扁担难压千斤,便征求岳母和妻子的意见,她俩异口同声地道:“还犹豫啥?我们相信你能行!”我顿时没了退路,行,试着干吧。
彭:听说北京客人相中的那个大碗是特艺组的熊友根师傅制作的,当时熊师傅做了两个白色薄胎大碗,其中一个被拿去创作“百蝶图”;剩下的一个,因为碗底有一道裂口,便被搁置于陈列室。
吴:的确如此。所以,厂里组建创作团队时,决定还是由熊友根师傅负责做碗,由魏晓阳任小组长,我负责脸谱设计,邵吟伦负责图案,龚田根负责填粉彩,王卓儒负责写字,前言则由恽培先生使用清代宣纸亲自操刀。恽培是这些京剧脸谱的原创者,被北京那家文化公司邀请到了景德镇担任顾问,负责监督协调瓷碗的绘制工作。恽培先生当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长者,身材高大,气质超群,为人和善,对中国古文字颇有研究。
彭:据说绘制《盖世无双脸谱碗》碰到很大难度,能具体聊一聊吗?
吴:首先是来自构图上的挑战。要在一个直径八十七厘米的陶瓷薄胎斗笠碗内外装饰四百四十八个京剧脸谱,谈何容易!这些京剧脸谱分为十大类,各具特色,且均出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经典戏剧中的人物,如果只有统一的头型而无身体动作,极易造成构图上的混乱或呆板。整整一个星期,我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反复比较、筛选,连梦中都是三瓦脸、白脸、丑脸在走马灯一般旋转。我尝试采用了中国特色的散点式构图,大小搭配,错落有致,灵活而不松散。当构图设计定稿呈现在恽培先生的面前时,先生的表情亮了。
其次,是遭遇色彩这一“拦路虎”。京剧脸谱花脸的色彩特别丰富,可谓缤纷夺目,层出不穷,但陶瓷的颜色色相有限,与脸谱色彩差距很大,一时达不到要求。不过,这难不倒我,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琢磨色彩的调配技巧,一次次失败重来,终于调配出符合京剧脸谱要求的色彩。
第三,京剧脸谱的绘制要求用笔轻重粗细有别,线条流畅灵活,作者的把控难度极大。还有,白胎瓷碗瓷壁太薄,稍微碰撞就有可能碎裂,前功尽弃。整个绘制过程,我和伙伴们如履薄冰,不敢有分毫闪失。给瓷碗内壁绘画时,整个大碗内部倒置,创作者得钻在碗下工作,一笔一画,极为辛苦。
厂里为我专门腾出了一个工作室。我天天痴迷于粉彩的天地,与瓷碗灵肉一体。从春天到冬天,每日早晨6时开始工作,一直要忙乎到夜间9时之后。十个月的苦熬,终于圆满交工。
彭:《盖世无双脸谱碗》创造了全国薄胎斗笠碗直径之最,至今尚无逾越者。它标志着我国制瓷业在清代康雍乾粉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突破,为世界陶瓷文化写下新篇章。在1992年北京举办的国际拍卖会上,这件作品卖出一百万美元的高价。1994年,您作为引进人才到广东惠州市工作,探索出一种低温陶瓷。2010年,您又去了广州,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2021年,您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个展上,亮出了一个观点:跨行业搞创作,跨地域做设计。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思考和体验吗?
吴:我始终觉得我是景德镇的儿子。正是在瓷都这方沃土上,我从老一代艺术家那儿吸纳到了丰富的养料,我是站在景德镇传统艺术家们的肩膀上成长的。同时,我主张跳出景德镇来看景德镇。比如,浙江省形成了全民参与烧造青瓷的繁荣局面。又比如,宜兴世世代代围绕紫砂做一把壶,款式层出不穷。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在广东,很多非遗传承人都会用一些简朴的原材料做出十分接地气的艺术作品,从而闯出了市场之路。艺术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彭:吴老师,您父亲吴康先生是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为陶瓷肖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您并没有继承您父亲的事业,去从事陶瓷肖像绘画,而改行画古彩。可否请您谈谈对陶瓷传统文化应该怎样传承和创新?
吴:我认为传承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而应是文化精髓的发展。这是现代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出路。父辈传授给了我经验和技艺,但我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所处的时代特征都和父辈不同,形成的艺术理念因而不同。众多陶瓷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宝贵遗产,创立了辉煌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宝库。我们不应仅仅简单地仿造,而是要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去发展、去创新,给景德镇陶瓷宝库增添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