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大
2023-07-06
赵昱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问:
历史教科书上说的一定是准确的吗?有一些历史故事明显不符合逻辑性,比如商纣王酒池肉林,就个人理解而言,不太像正常人的喜好。
卞润梓(历史博主) 答: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讲,历史是不可能完全被准确还原的,我们只能以现存的一系列史料为线索,像侦探还原犯罪现场一样进行解读。虽然无法准确还原历史场景的每一个细节,但可以通过史学家的努力,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教材的内容在编排选择上是以史料、地图、文物遗址、史学家研究等为基础,经过慎重考虑选入教材当中的,在课程设置上慎之又慎,采用了学术界研究成果中最接近史实的主流观点。
因为时代原因,距今时间越远的时代,一般史料存世量就越少,史实的可还原性就越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许多历史记载都多多少少地带有一些传说色彩,如大禹治水、商纣王酒池肉林、姜太公钓鱼等。其中“酒池肉林”的记载可见于《史记·殷本纪》:“(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但也的确不能完全据此确定这是真实的历史情况。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二重证据法”,即需要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加以对照,以确认上古历史的真实性。根据考古发现,商朝王室饮酒之风盛行,也有大量使用人牲进行祭祀的情况。周公制礼作乐时就严格限制周人饮酒,以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因此“酒池肉林”虽然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历史记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文化,更多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李云裳 问:
我看过很多新闻节目和短视频的街头采访,个人感觉里面的内容还挺真实的。我想问这些记者采访民众(包括明星)的时候,受访者说的台词是完全出于本心呢,还是存在记者引导的成分?
思思(新闻记者) 答:
街头采访的初衷是什么?是体现异口同声,还是各抒己见?作为创作者,当然希望兼顾,但受时长等限制必须有所取舍时,我们更倾向于放大后者的占比。毕竟多样性是街头采访与常规访谈的最大区别。
当然,受访者的回答自由是一种“相对自由”。一个街采视频会经历策划、采访、剪辑三个环节。前期策划时,会围绕主题设计提纲,保证受访者在拟定好的问题主干上任意回答采访者所问,令街头采访视频看似思维发散,实则中心明确。实际采访时,会采用封闭式、开放式、引导式等多种提问方式。封闭式提问类似于:“你吃饭了吗?”,对方只需回答是或否即可。开放式提问类似于:“你喜欢吃什么?为什么?”,受访者可以自由发挥。引导式提问类似于本期采访主题是中餐,但受访者对比萨侃侃而谈,此时就需抛出“有没有喜欢的中餐呢”等问题,将受访者引回主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引导要适度,不能变成诱导,否则将失去街头采访意义。视频最终呈现10段采访,但背后我们可能采访了30个人,因为后期剪辑时会进一步筛选优质回答。一般是和主题立意更吻合的多角度回答,以及一些幽默回答,也会均衡男女老少比例,体现群体的多样性。
李佳(嘉兴市第一中学) 问:
高层住宅的自来水是怎么上去的?
林卓栋(土木建筑工程硕士) 答: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住在高层,洗澡时水流很小洗得不痛快的日子?其实,把低处水流送向高层的过程中,水泵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水泵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和动能,从而使水得以输送。在高楼供水系统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水泵——升压泵和增压泵。
一般情况下,市政供水管道的水压能够满足低层建筑的供水需求。但随着楼层的增高,水压逐渐减小,此时就无法满足高层住户的用水需求。这时,位于建筑底层的升压泵就派上用场了,它将城市供水管道的水抽取到高楼楼顶的水箱中。
很多人以为楼顶水箱只是用来储水的,但试想一下,如果水箱是满水状态,这不就意味着整幢楼的水管处处充满了水?实际上,管内各处的水压都是相等的,水箱負责平衡水压,确保每层楼的住户都能获得稳定的供水。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楼顶水箱的水压也无法满足部分楼层的用水需求,这时就需要增压泵出马了。增压泵通常安装在高楼的某个楼层,以提高水压,满足用水需求。
高楼的自来水通过水泵把水送到楼顶水箱,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每户人家,而楼顶水箱则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水压。这些设备相互配合,使我们在高楼里依然能够方便地使用水资源。